导师说 17 | 文化保护,不仅是保护过去建筑,更是创造现在和未来
MIA HSU
01
XIAO: 为什么本科毕业之后选择了柏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去读研?在你看来,两所学校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呢?
MIA HSU:在台湾念完本科后,我工作了几年,开始自己创业。做了几个项目之后,一方面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的人生阅历不足以支持我,未来30年或50年的从业,便想去国外走走看看。第一年海投,认真研究了拿到offer 的学校项目后,选择了西岸的UCBerkeley,也许我比较喜欢构筑类的东西,在当时,学校能提供我这个条件,而且它的program相对较短,九个月的时间对于以后申请博士很有优势,而且毕业之后能在美国工作三年。
在UC Berkeley我们主要做fabrication,是很有趣的设计过程,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设计,也和工厂合作,比如与我们合作的fabrication lab也同时参与了扎哈事务所在美国的项目,所以我们去到他们的工厂中,一起研究材料的用法。最后我们选择carbon fiber 做了一个结构,材料本身抗拉不抗压,我们在保持它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强了它的抗压性。
我很喜欢UC Berkeley的设计方向,但还是想深入了解一些跟文化保存相关的研究,所以又申请了哈佛。项目有8个方向,必修课较少,选择性较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这很符合我对建筑学教育的期待,我一直认为学建筑设计并不是一定要跟某个人去学,而是必须广泛地去吸收不同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这里,同学的多样性比较高,有的人已经念过master,有的人在业界已经工作很长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可以分享不同领域的知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也打开了我的视野。在哈佛你有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包括人脉,后来我正在进行的项目,部分经由同学介绍。总之,两所学校学术氛围都很好,但哈佛的人脉资源可能更优于UC Berkeley.
02
XIAO: 在你看来,什么样的项目能称得上“有趣”?
MIA HSU:刚开始创业,认识的人介绍了一些项目给我做,但对我来说,设计做到最后变得没有那么浪漫。我没有办法和业主谈论设计理念,我心中所想的事情业主不care,也catch不到,很难有真正有共鸣的谈话。但我觉得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设计说白了也是服务业,满足业主需求,事实上他们没有这部分需求,我也没有必要纠结,但是我害怕自己对设计的热情被消磨,所以想出国接触更有趣的设计。
03
XIAO: 你说自己很喜欢文化保护,是指保护老旧建筑的文化内涵吗?
MIA HSU:其实我觉得大家对文化保护有点误解。Conservation 回应的东西和文化相关,但不仅仅是所谓的文化和老旧建筑保护,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这个词,现在开始保存前一秒钟的东西也许也叫作“ Conservation” . 库哈斯在几年前的一个演讲中提到,“ Conservation is overtaking us.”保护的概念正在超越我们,200年前我们会保护2000年前的东西,100年前我们开始保存200年的东西,现在我们开始保存20年前的东西。很奇怪我们现在保护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所以说其实”保护“也是被创造的一个概念,它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是也许不是。我们已经发展到,现在是要保护未来的东西,例如说美国卢卡斯博物馆要建出来,我现在希望开始去保护它,在它还没被建出来之前,已经把它变成历史的脉络。对我来说,文化保护更多是立足于此时此刻,回望也许几千年也许几小时的过去,明白我们未来往哪里走怎么走的过程。任何建筑被创造你都能看到脉络,只是现在因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很多之前受时代限制不能做的概念都实现了。
04
XIAO: 你在读书期间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
MIA HSU:有很多。Real Estate的一门课特别有趣。当时我们去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帮忙当地政府开发一块地。出发之前老师带我们去了哈佛图书馆的地下室,这里收集了很多著名建筑师的手稿和不为人知的作品和项目,是非常好的亲身学习体验。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我们和政府规划部门,当地开发商,建筑从业家等一起讨论,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学科,Real Estate,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等,大家一起设计了几套可行方案,制定了未来开发标准。我觉得这种跨界合作很能打开视野,另一方面接触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的项目的机会也不多,其实对我来说探寻这种理想跟现实组合的过程是最浪漫的。
05
XIAO: 可以再分享一个有趣的项目吗?
MIA HSU: 我在MIT 的时候做过一个虚拟博物馆,它的重点在于研究建筑的空间,再虚拟重现。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导向的课程,重要的是设计层面和情感层面,如何能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数百年前建筑家的理想。
教授是日本人,我们的基地是京都,于是我跟队友找到了日本的桂离宫。很多人称它为日本现代建筑的起源,前GSD Chairman参观后感叹他们一辈子追求的所谓现代建筑的空间自由感,或者是自由平台自由立面,其实数百年前的桂离宫已经做到了。受限于当时条件,他们只能用黑白照片记录桂离宫,从西方的视角去解析桂离宫。他的书籍发表之后,很多日本建筑师开始反驳他的观点,认为对于桂离宫来讲,建筑材料很重要,黑白颜色已经丢失了一部分信息,于是他们自己也出了一本彩色的书,从东方的视角去解析桂离宫。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所以我用VR / AR记录并重新诠释了桂离宫,我们不仅仅是用了新材料和新媒介,更是去回应了建筑的时代性。
06
XIAO: 讲一个你的作品集项目吧。
MIA HSU: 那就讲我本科的设计项目吧,项目背景基于台湾的历史,日本人占领了台湾五十年,占台期间修建了很多日式建筑,撤台后这些建筑无人看管,慢慢荒废。基址位于台北某个遗留了很多日本老旧建筑物的片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块地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大多数人是从商业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会有一些自己的考量,比如日本文化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影响?老旧建筑的未来会如何发展?我选择基址中心的停车场作为基地,整个场地唯一的历史痕迹就是围墙的外立面上写着一首诗,“至少在破晓前我们都很安全。”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居住于此的日本教授们每天晚上的惶恐之情。我提出的概念就是重新回收再利用建筑,找到场地的平面图作为foundation,接着去研究日本建筑怎样被拆解,按照research 得到的reference,把7、8户人家的房子拆解后,利用这些材料重新搭建了新的文化建筑,这不是一个立马完成的项目,而是随着老旧建筑的淘汰,一步步把它们重新叠加在新的建筑之上,最后所有的老旧建筑共同形成一个完整新建筑,这像是一个monument一样重新在基地上被展览。
07
XIAO: 对学生有什么嘱托或者建议吗?
MIA HSU:学生的能力并没有相差太多,很多申请结果归根结底是资讯差,每个人资讯的获取方法不同,但结果却影响你一辈子。留学中介是通往名校的一个好机会,老师倾囊相授,把自己所学都教给你,让你节省3~5年的时间,但是对于你30~50年的建筑人生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大家还需要自己去经历、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建筑思维。在申请过程中,要更注重向老师学习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培养critical thinking 的能力。
/ end /
最新资讯
制图教室
建筑声学与Pachyderm模拟系列教程:
竞赛速递
海外分享
名师专访
软件小讲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