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

〓 第 1526 期  〓

文|巩凤军  编辑|王成海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母恩,人间第一深  。母亲总是令我常常忆起的那个人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又情不自禁地忆起了母亲,追忆着母亲走过的坎坷路,忆起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

我的母亲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初,出生在内蒙库伦旗阿琪玛村的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蒙族名字叫乌云其木格。16岁那年,幸遇从山东逃荒过来的父亲,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外公很看好父亲,觉得除了民族不同和语言不通外,其它方面还都挺中意的,尤其看父亲是个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聪明勤奋、为人正直、有责任担当之人,觉得很靠谱,老话说就是人好,这是外公嫁女儿的首要条件,也是让他最放心的一点,所以外公就做主将母亲嫁给了父亲,使两个同是苦命的人走到了一起,结为了夫妻,从此,母亲便随父亲一家踏上了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前路未卜,颠沛流离的谋生之路。

母亲和父亲携一家人,在辽宁和内蒙之间来回折腾了几次,追着风调雨顺走,赶着好年景去,哪儿好生存就奔向哪儿,就这样,几经周折,最后驻足于风水宝地——内蒙库伦旗下扣河子村(现在的老家),并在此安家落户。

母亲17岁那年生下了我大哥,后来又有了二哥(小时夭折),大姐、三哥(现在的二哥)、四哥(现在的三哥)。从那时起母亲就用她那弱小的身躯肩负起了做妈妈、妻子、儿媳的三大责任。

那些年我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一大家子老小主要靠父亲“扛活”(给地主打工)为生,过的是缺吃少穿,饥寒交迫,寄人篱下的苦日子。寒冬里,晚上常常是冻得睡不着觉,听母亲说,那时最怕冬天的到来,一到冬天都不敢也不可能脱衣睡觉,因为缺少盖的,几个大一点的孩子紧紧的挤在一起,报团取暖,几个人只盖一张破羊皮,拽来拽去的,不是露东就是露西的,没个盖严实。爷爷(奶奶已因病早逝)有一个破褥子(跟人家求的)可盖。父母亲仅有一件破大衣盖,怀里还搂个最小的。前半夜还好点,尤其是到了后半夜,火盆里取暖的火也灭了,火炕也开始凉了,气温也降到了最低点,屋子还四处透风,嗖嗖的寒风找寻着缝隙使劲儿地往里钻,所以,到了后半夜冻得就根本就无法入睡,故而感到寒夜的可怕和漫长,我想,这也许是穷人盼天明的缘故之一吧?夜漫漫一词是否由类似的窘境而得来的呢?

undefined

夏日里,由于粮食不够吃,填不饱肚子,孩子们饿得哭着闹着要吃东西,所以经常靠母亲上山捡些野菜或树叶来充饥,据母亲讲述,有时吃野菜或树叶吃不对劲了,或是吃的太多太勤了,肿脸肿腿或是皮肤发绿的情况时有发生,就这样伴随着艰辛与苦难,勉强过活,举步维艰的砥砺前行,也许这人生的苦难经历磨砺出了母亲的坚强意志。此时的母亲已是能过苦日子,能克服各种困难的强者,更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时到解放后,日子逐渐好过点了,但我家的人口也随之增多,又先后有了现在的四哥、五哥等,无形中也在逐增着父母家庭生活的压力和责任。

国运兴衰决定着每个家庭的命运。正当日子有了奔头的时候,谁知1959年到1961年又搞起了“大跃进”,在这一极“左”路线的引领下 ,人民生活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我们一大家子(那时没有老弟)的生活又成了父母的大难题,据说那三年饿死了好多人 ,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幼儿童。可我们家在那几年当中,母亲还竟然养了一头一百多斤的肥猪杀了,那年头我们一家人还竟能吃上肥猪肉,那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呀!但这的确是事实。这就是母亲的过人之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一家老小才能够奇迹般的安全度过那三年困难时期

后来国家步入正轨,时局好转了,日子好过了些,但我们这么多人口的吃饭穿衣仍是母亲的犯难之处。那时虽然大哥已光荣参军,能够自食其力了,但家里还有一姐七兄弟,再加爷爷我们共是十口之家,真是好多人口的好大一个家呀!是全村之最。那些年不知母亲哪儿来的那么多精力,每天都是不停地忙,像一只不停地转动的陀螺。尤其是到了夏秋两季,母亲更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忙,真可谓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啊。除了常规的家务活,即挑水备柴,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清扫院子,喂鸡喂猪喂毛驴,碾米压面,捡猪菜等,还要利用白天剩余时间下地里干活,侍弄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园子。晚上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制过冬的衣服和鞋子及被褥到深夜,有时,挂在墙上的闹钟响了十二下 了,我在睡梦中被钟声扰醒时,睡眼惺忪的睁眼一看,发现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飞针走线呢,我催问母亲:“妈,这么晚了还不睡呀?”母亲说:“你睡吧,我一会就睡了。”后来,就不知母亲究竟是几时睡的了。母亲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当我们早上起床时,母亲早已在外屋(厨房)热气腾腾的把早饭做好了。那时在我们家里,母亲总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那一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为我们这个家忙碌着,操劳着,唯恐我们冷着饿着,使得我们能够吃得好,穿得暖。我们的生活毫不逊色于他们孩子少的人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到了十几岁的时候,逐渐懂事的我知道了心疼母亲,充分利用上学前放学后的时间和节假日力所能及地主动为母亲分担些家务,如抱柴烧火,洗碗刷锅,喂鸡喂猪捡猪菜等,这样,母亲忙碌和劳累的情况就略有好转。当然了,在我之前的姐姐和兄长们也许就是这么做过来的。再后来,随着哥哥们的陆续结婚,嫂子们的陆续到来,再加姐姐利用工作之余还能伸把手,这样母亲有了左膀右臂,随之也就进一步缓解了母亲繁重的家务压力,这时的母亲显然轻松了许多,可以有与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抽袋烟喝会儿茶聊会天儿的功夫了。

正因母亲那么多年的运筹帷幄和不知疲倦的操劳及忘我的付出,才换取了我们众儿女们的健康成长,也为我们的今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懂事起才知道,原来我们小哥几个身上穿的衣服大多都是从姐姐哥哥们身上淘汰下来的,是旧件翻新,以大改小,即将姐姐和兄长们穿旧了破了小了的衣服,经过母亲的巧手,拆、洗、裁、补等工序后,再千针万线缝制而成的,等穿到我们身上,也不知是第几次翻新了,但我们仍感如同新衣。如此,每年就可以节省不少家里的开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是母亲传承给我们优良传统,是我们的良好家风,是传家之宝。

记得在我小时候,那时讨饭的很多,有的人家看见他们来了,要么紧闭大门,要么将他们驱逐出去,甚至有的要放狗咬吓唬他们。可母亲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家的大门总是向他(她)们敞开的,只要家里有从不让他们空着走,或是给一碗米饭;或是给两个棒子面饼子;或是给一瓢粮。年少无知的我有时会责问母亲:“为什么自己家的粮食挺紧张的还要给他(她)们?”母亲说:“他们好可怜啊!宁愿咱们少吃一口,也要接济他们一下,这样也许这世上会少出一个饿死鬼啊。”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怜贫恤苦之人。

undefined

还有让我铭记在心的两件事:

一是我十二岁那年,当时来说是得了一场重病,我下肢浮肿,不思饮食,卧床不起。那年头医疗条件差,交通也不便,就医难,只能就近求医。母亲先是请来了村医,但村医的医术很有限,看了一会儿未能确诊,束手无策,爱莫能助,建议另请高明。母亲见状心急如焚,于是喊姐姐快快去东洼子(邻村)请黄大夫(是某市下放的名医)。看着我病成这样,母亲流下了担心和心疼的眼泪,那是我见到的亲爱的母亲第一次流下的眼泪。

第二件事是姐姐有第一个孩子时,即我的外甥女时,由于营养不良,孩子瘦小,好像不知又重了什么病,到了第三天的头上,孩子已奄奄一息,母亲望着可怜的孩子,流下了痛心的眼泪,并边擦着眼泪边说道:“死马也要当活马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轻易放弃。”于是,令二哥速去河南四堡子(即辽宁与我们只隔一河距十几里地)请陈大夫(是四堡子公社卫生院在职当地名医)。这是我第二次看到母亲流下了眼泪。今天想想母亲的这两次珍贵的泪水和两次果敢而英明的救治决策很有价值,救下了两条宝贵的生命,我很庆幸这辈子能摊上了这样一位好妈妈,给了我二次生命。

当母亲进入古稀之年后,日渐憔悴。由于年轻的时候为儿女们过度的操劳,体能透支,落下了很多病根,咳嗽,哮喘,胳膊疼等。那时可能自己就知道来日不多了,记得母亲与那些老姐妹们谈论生死问题时常说:“死我倒是不怕,人总有一死,哪有不死之身呢。再说了,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也算是完成了养育他(她)们的任务,况且他(她)们都过得挺好的,我走也放心了。我最担心的是怕半死不活的,到时拖累子女们。”我当时以为母亲只是说说而已,可没想到的是母亲真就是这么想的。

1999年的严冬,一天晚上,天很冷,天空还飘着雪花,老家突然传来消息,说母亲病危,我便匆忙赶了回去,当我到家时,母亲已是命悬一线了,只能靠吸氧维持着生命。母亲在弥留之际勉强地睁开了双眼,环视一下姐姐和我们几兄弟后,便竟自己拔掉了吸氧管,而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她老人家就这么平静的,安详的,放心的走了。我当时心如刀绞,万分的悲痛,悲痛之余是无尽的自责和愧疚,自责自己的无能,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不能留住她;愧疚的是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未能让她过上更理想的日子,现在想起来仍感到好惭愧呀!

我非常怀恋和母亲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有母亲陪伴与呵护的日子真好,你丝毫感觉不到害怕,孤独和担忧。因为在你喊饿时有母亲设法让你吃好;在严冬到来时有母亲为你备寒衣;在你寂寞的时候有母亲做你心灵的陪伴;在你遇到困难时有母亲帮你想办法;在你不开心或遇到难心事儿时有母亲的安抚解疑;在你遇到危险时有母亲会用生命来保护你;苦了累了倦了回家有妈妈的理解,心疼和抚慰。当我们各奔前程,走出家门时,母亲总是备足你吃的用的并让你穿得体体面面的;每回离家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千叮咛万嘱咐,给你装这个带那个的并送到大门口,远远的望着你渐渐远去的背影。

母亲在世时,我每次回家时只要看到她老人家安坐在炕头,心里才感到放心和踏实,才会有真正回家的感觉,否则,心里总会有一种别人不可替代的空虚感或失落感。

在我曾经的人生中,母亲就是我是心灵的依赖,精神的支撑,情感的寄托,生命的守护神;更是我避风的港湾,是家之魂,是心里的佛,是心中的天……

对于妈妈的恩德就是用尽所学,穷尽辞海也实在找不出那么恰如其分的,高尚而华丽的词语来以完美的表达我心中之情。所有的赞美之词用在她的身上觉得,都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倘若有人问起,在你已过往的人生历程里哪一段时光最难以忘怀,那我肯定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与母亲一起走过的那些年。因为母亲在的日子是最温馨最幸福的,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因为那一段岁月记载着我人生的主要成长历程。

在我记忆中的母亲是那么的心地善良;是那么的勤劳勇敢;是那么的勤俭持家;是那么的担当尽责;是那么的富有爱心;是那么的精明干练……她用心血滋哺了我们;她用汗水浇灌了我们;她用那伟大的母爱呵护了我们。她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何以做人做事;在母亲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做个有良知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没有昨天的母亲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今天。母亲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几乎用其大半辈子的艰辛与付出,换来了儿女们的平安健康,快乐幸福,成就了儿女们的学业,事业,健康的成长和美好的前程。我知道这也是母亲一生的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梦想,令人欣慰的是母亲最后如愿以偿的实现了心中的愿望,在美好的晚景中度过了幸福的余生,她无愧于天底下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之一。感恩母亲,她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妈妈,我们永远做您的好儿女,永远怀念您。倘若有来生,我们还情愿做您的好儿女!

自母亲走了以后的二十几年来,她总是让我常常忆起。每当忆起母亲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那些过往的风雨人生,就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从16岁的花季少女开始,是如何历经坎坷,含辛茹苦地抚育九子女,且逐个都培养成人成才,帮助成家立业,而后慢慢变得头发斑白,佝偻驼背,步履蹒跚,最后幸福而完美的走完人生的全过程;每当忆起母亲的时候,就仿佛有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总是回响在耳畔,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教诲,警示,告诫,叮咛,嘱托,激励,欢笑,呼唤……每当忆起母亲的时候,仿佛有一种亲亲的,久违的,向往已久的味道弥漫于我的记忆中,我晓得,那是常常让我梦牵魂绕的妈妈的味道;每当忆起母亲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或是再现自己是怎样沐浴在伟大的母爱中慢慢的长大,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从懵懂的孩子到慢慢知晓人情世故,再到学知识长本领,最后成为知书达礼,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的全部成长历程的所有情节;故而,每次忆起母亲的时候,都不由使我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此来表达我对母恩的感激之情。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母爱永存。母亲永远是我人生路上前进的标杆和动力,母亲永驻心间!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郑重提示:由原创文学公众号“老事旧人”创刊人王成海先生卧病三年多写作的乡土散文集《故乡,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在众多读者朋友的鼓励下终于出版了,截止目前还剩最后300本。该书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写作的三四百篇乡土散文中精选的99篇集结而成,近400页,30万字,著名书法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田滋茂先生为该书作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读者多为平台粉丝,所以定价低廉,仅仅48元,外加快递费8元,共56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故乡》,长按下面二维码加老事旧人微信,留下具体地址、姓名和电话购书。谢谢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场。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购书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权力的较量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权力的较量

【作者介绍】巩凤军,男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三中学退休教师 ,喜爱文学,现定居上海。

(0)

相关推荐

  • 罗爱玉|母爱永恒!献给母亲魏永兰

    我的母亲魏永兰,生于1916年农历四月十九,仙逝于1987年农历八月十五,享年72岁. 父亲母亲养育我们姊妹六个,含辛茹苦.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母亲是一个既贤惠又聪慧的家庭 ...

  • 天堂没有悲伤,安息吧,妈妈!

    安息吧.妈妈22.mp39:27 来自百荷书房 作者|老小孩||主播:李春华 那年母亲在故乡秦皇岛小白庙病危,侄儿发电报通知了徐州的二哥和北京的姐姐,我当时从长沙办事回来路过北京,刚刚办理了住宿手续, ...

  • 【雪梅】《忆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心中萦绕.近些年来思念她竟有时夜不能寐.今年母亲节前夕,在难耐的思念之情促使下,我一气呵成地写下了这篇纪念母亲的文章,聊以自慰.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 ...

  • 靳东泪目:我的离异父母,我放不下的至亲

    靳东 2021年1月,年代谍战剧<无间>在浙江横店开拍,著名演员靳东扮演男一号"陆风".靳东主演的<伪装者>,堪称谍战剧的经典.那么,他的<无间> ...

  • 稷山 唐娜//“母亲节”里忆母亲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绵绵雨中忆母亲||姚志顺

    作者:姚志顺 立夏刚过,这雨下得却如秋雨般缠绵.夜起时蒙胧中感觉下雨,可因睡意正浓懒得下床看个究竟. 早晨醒来,听着滴答雨声,还以为谁家太阳能的水放满了.仔细听来,才知真的是雨,真的下雨了.特别爱听雨 ...

  • 母亲节特刊B版||母亲节忆母亲 文/范洪香(沛县)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席丰山 || 忆母亲

    忆母亲 席丰山 母亲节来思母亲 母亲恩情道不尽 自从母亲进了门 母亲为家操碎心 嗷嗷待哺来到世 我就成了母宝贝 身体得病带我看 成绩差了鼓我心 母亲话语铭刻心 勤俭持家不浪费 兄弟姐妹要齐心 与人为善 ...

  • 【诗艺国际】田先奇 | 母亲节里忆母亲

    ▼ 母亲节里忆母亲 作者/田先奇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田先奇,江西省吉水县,高中毕业,一九六一年生. 从小热爱文学,当兵时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三百多篇(首),其中<吉水 ...

  • 母亲节忆母亲

    白敬周为母亲的画像(2007年) 转眼间母亲已经去世九年了,今天是母亲节,使我思念起母亲来.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所以直至他们离世,我都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天.但是我们几个孩子的生 ...

  • 杂忆母亲

    我是我妈的儿子,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就连警察蜀黍都不可能问这样的问题.可是我母亲自己倒是真的有几分疑惑.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把她的名字拆散,她都不定能认得出来.她一辈子唯一和文 ...

  • 张旭辉||母亲节忆母亲

    母亲节忆母亲 文/张旭辉 三更梦醒泪湿巾, 寸断肝肠唤母亲. 乳香怀暖思犹切, 唇热音柔情愈深. 三千银丝映日月, 双手老茧付青春. 魂魄一缕随风去, 荐血难报慈母恩! 致敬母亲 文/张旭辉 幸福是- ...

  • 七绝忆母亲(原创)

    ​文/小河江楠 重担汗湿母双肩,忍见饥儿坐桌边. 撩起围裙遮眼角,笑言柴火太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