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诉你,书法中的章法,到底有多重要?
哈喽,各位同学大家好啊!
由今天来分享一些关于章法方面的二三事。
什么是章法?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写一个比较完整的回答,其实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原因在于,书法作品中的章法之说,尤其是软笔书法,总体而言其实有点“抽象”。
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与想法其实是不同的。
一个相同的笔画,不同的人去解读,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见解。
过于肯定的表述,可能会给读者一种“标准化”的感觉,造成一些误解。
最近墨姐开设了一个硬笔的章法学习班,思路是希望从章法入手,帮助大家换一种学习的思路,先从整体出发,再到结构的齐正,细节的完善。
为了让大家对章法有一个理解,下面就从软笔和硬笔两个方面,来讲一下墨姐关于章法的一些粗浅理解。
☀ 软笔书法的章法
☀ 硬笔书写超实用的三种章法布局
关于章法
软笔书法当中的章法,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整幅作品当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一个分布关系。更通俗的来讲的话,就是字与字之间组合排列的一个整体安排。
这种安排包括字本身的结构,横纵之间的气势,全篇布白、落款钤印等。
看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严谨,其实呢,也确实不太简单。
因为在实际创作时,章法的表现其实是多样的,其中每个点画的不同变化,横竖的不同形态,用墨的浓淡聚散,结字的疏密紧松、呈现方式,甚至是用印的区域位置,边缘处的留白空间,都可能是影响整幅作品观感的重要因素。
章法的“大小”
章法呢,有所谓的大小之别。
小章法,就是一个,或是几个字的布白,小到点画,大到字之间间距的安排与衔接等。
大章法,则是通篇的一个布局谋划。这里的谋划所指的,是通篇意义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一个布局规划,包括正文与与落款用印之间的一个安排布置。
一幅章法有序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大小章法的搭配契合。字里行间是贯穿着一种呼应、顾盼关系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个整体,协调流畅,宛如天成。
章法的“气势”
于我们日常练习而言,尚处在临摹阶段的同学,对于章法的敏感度可能有限。这就导致很多同学都存在这样一种困扰:
那就是,我们在临摹一幅碑帖时,即使将帖中的每个单字都临写的十分流畅且相像,但整体看上去,却始终没有原帖当中的那种“感觉”,单字看上去还可以入眼,但从整幅临摹作品来看,却始终差强人意。
就好像我们在串一串珠子,我们已经把每个珠子都打磨的光线透亮,可就是差一条穿插其中的线,将它们连接成一串珍珠链。
而这条抽象的线,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章法”。
清代的梁同书的一句话,其实就道出了章法的“奥秘”。
他在《频罗庵论书》中指出: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势在字行间。
前两句话其实很好理解。
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唯有熟练的知晓、掌握我们要写的每个字的笔画及结构特性,在我们书写第一个字的时候,脑海当中已经有了第二个字的形态,并且可以很流畅的从第一过度到第二,期间保持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性。
做到了字与字之间连贯流畅,则字自然生气。这种气是一种“活”气,是一种腾跃自由的连贯之气。
这种气在楷书、隶书当中是隐藏的,不那么明显,而在行草书当中就显露无遗了。
所以,我们在观看楷书作品时,会觉得作品极为严谨工整,表面看好像缺乏一种活气。而在行草作品当中,就会感觉到作品的奔放流畅,活泼生动,韵味十足。
再来看后两句话。
有气则有势,势在字行间。
什么是“势”呢?
从语义去分析,难免令人觉得有些抽象难懂,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势”。
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应当都学习过一个名词,势能。
什么是势能呢?
严谨的讲,就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可以释放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当然势能还有一个特别的属性,那就是:不属于单独物体所具有,而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
这一属性,对于我们理解书法当中的“势”,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什么是“势”?就是我们在书写过程中,我们脑中的一些感悟思考,或是情绪心境、个人想象,经由手中的笔,传达到纸上形成的一种“能量”。
这种“能量”传到纸上之后,会显露在书法作品的线条笔画、行列布局之中,似静而动,似死而活。这就是所谓的“势”。
这样来理解的话,大概就能解释章法的“个性”之别了。因为能量的传递者,传递的时间、空间、情感不同,所以传递到纸上的“势”自然也就不同。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们从《兰亭序》当中看到的,是一种平和的通透惬意之感,每个字都奇中有正,映带而生,大小相间,宛如随手所成,却皆入法则。就如同作品当中的内容: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字与义形神相兼,整幅作品轻盈多变,可称之为古今章法第一的奇作。
如果我们能回到千百年前的那个下午,来到山阴兰亭,体会王羲之当时那种畅快欣悦之感,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这幅作品当中透露出的那种畅悦之情。
这是那一个特定时空之下,作者赋予作品的一种“气势”,一种能量,非彼时不可为也。
我们再来看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元代鲜于枢评书作,将颜鲁公的这幅作品列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篇行稿的整体章法,与《兰亭序》又有极大不同。最显著的就是全篇的一个墨色变化。作者在情变动极大的状态下,笔走龙蛇,大开大合,渴笔御气,直抒胸臆,将自身的情绪融入笔墨之中。
尤其是作品的后半部分,从压抑、愤怒到溢愤而出,纵笔直书,整幅作品随着内容以及创作者的内心变化起起伏伏,融会贯通,由此才创造出了这一幅令人眼观则心忧的令人震撼的作品。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软笔书法的章法,其实就是一个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既与作品本身的内容有关,又与书者所写时的情绪心境有关,于内隐于笔墨浓淡,字型起伏之中,于外则显露于点画呼应,行列搭配之上。
故而,我们学习软笔书写的章法,要学其外,也要会其内,即使在临摹时,我们也可以去观察探索每个字之间所隐含的一种信息,或者去查询碑帖的一些来历,作者书写时的历史背景,这些其实对于我们做到“感同身受”,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在软笔章法当中,我们讲的东西其实有些“虚”,并没有切实告诉大家如何去学习或是应用章法。这其实是有缘故的。于软笔书法而言,文字所能表露的东西,其实是很有限的,很多东西只能意会。而且就目前来讲,软笔毕竟还是属于小众的一个书写方式,大家并不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用毛笔签个字,做个作业什么的,所以讲那种“实用性”的章法,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硬笔就有所不同了。
于当下日常书写而言,硬笔的章法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书写当中,提升书写时的卷面美观度,让我们的卷面看上去能够美观一些,不至于散乱无章。
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三种,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
有行有列布局法
有行有列,顾名思义,就是横竖都有对齐。
就好像我们在稿纸上、方格纸上写字一样,横竖都有明显的分隔,写出的字横竖都是对齐的,这种布局方式,我们叫做有行有列布局法。
这种布局方法需要注意什么呢?
那就是,我们应当将方格当中的字的大小,都安排的相近一些,也就是要做到大小相同,不要忽大忽小,做到这一点,写出的字看起来就会十分的整齐,就像国庆阅兵时的军队阵列一般。
我们在方格纸上或是稿纸上书写,也就是在进行有行有列布局时,应当注意的要点有二:
☀第一是:占格不要太满
想必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习惯,在方格纸上书写时,会不自觉的将字写得很大,将格子占得满满当当,认为这样写出来的字会好看一些。其实不然,方格如果写得太满,反而会让我们的整体作品看上去颇为凌乱臃肿,看上去很笨,无法做到简洁明快,也会令阅卷人觉得别扭。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在书写时,做到每个字占方格大约四分之三的空间就可以。
☀第二是:整体靠近方格底线书写
我们在方格纸上书写时,还有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整个字在格子中的位置不固定,一行字写的“七上八下”,看起来很是杂乱。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善。平时书写时,我们可以让每一行字,都去靠方格下面的线对齐,写出的字整体看起来就会规整一些。
我们在书写时也做到横平竖直,不要让自己的字太大或是太小,以这样的一个布局规律去进行方格纸的书写,可能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观感。
大家可以实地去试一试。
有行无列布局法
第二种方法是有行无列。
有行无列布局法,与有行有列布局法大致相同,字体大小要做到基本统一,字间距要做到基本相同,占格同样不要过大,不满格,不超格。
也就是在有行有列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对于字间距的把控。
我们在横线格上书写时,最不容易把握的,其实就是两个字之间的距离。当然,仅是两个字还好把控,若是成篇书写时,要去做到每个字之间的字距都大致相等,那就不容易了。
有行无列布局法的核心,就是我们在摆脱固有方格之后,是否还能控制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若是能将字距掌控自如,那么,结合有行有列布局法当中的经验,我们在横线格上书写时,就能做到章法中正了。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无行无列布局法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无行无列布局法。
无行无列布局法,就与我们的软笔书法的章法有些相通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需要有较深的书写功底。
我们在空白纸上书写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参照物。在自身书写经验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没有参照物的对照约束,我们很容易就会写偏写歪,从而导致我们在空白纸上很难将一段文字写得美观。
想要在空白纸上做到章法中正漂亮,就不能再去用前两种布局法当中讲到的知识点了,而是应当有意识的去布置,去排列,每个字也都不能写的大小相等,一成不变,应当大小相间,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形成一种节奏般的韵律,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别样的观感。
当然,与我们初学者而言,如果想要在白纸上写出较为工整的字,也可以采用有行无列的布局法,书写出来的效果也会比较齐整美观一些。
以上的三种布局方法,对于我们日常书写而言,还是比较实用的。大家可以实际去练习感受一下。当然,章法布局是一方面,本身的书写过关也是一方面。对于我们的日常书写而言,掌握了这几张方法,基本就可以让我们在日常书写时,写出一手看上去比较工整的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