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帝王之相”?看这幅图就明白了
中国的人物画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个弱项。
善画人像的传说和记载不少,但一看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就令人大失所望,有闻名不如见面之感。
比如汉元帝按照画师画的肖像选妃,按理说一定得很写实,不然就是个欺君之罪,要砍头的(画师毛延寿就因为在王昭君的画像上动了手脚导致自己被杀)。
但挖开汉代古墓一看,壁画上的人物除了有胡子没胡子,基本上差别不大。
——当然,你可以说画墓室壁画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画匠,大画师的作品散佚了。
但你翻开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见我之前的文章)一看,咦,怎么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样?
——当然,你可以说同一个画家画美女总是同样的套路,就像日本漫画家北条司笔下的美女除了发型都一样,张大千的仕女图也是千人一面。
北条司笔下的美女就是换发型
张大千的仕女图
那我们就来看看以男性为主体的人物画,而且画师咱也找顶级的——唐太宗李世民御用画师阎立本。
阎立本工于写真,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曾奉唐太宗之命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及《永徽朝臣图》等。
张彦远评价他为:“阎(立本)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
可惜的是,现在流传下来的阎立本的真迹几乎没有,我们今天要看的,还只是一幅宋代的摹本——《历代帝王图》。
这幅《历代帝王图》为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描绘了两汉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请侧过来看)
《历代帝王图》
为啥阎立本要画帝王图呢?
帝王图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汉以后成为流行题材。创作这些帝王图的的用意就是让统治者“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这就跟唐太宗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一样的。
这画的13位帝王分别是:
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如果再加上侍从,一共46人。不过按照惯例,帝王大,侍从小,以突出帝王的主体形象。
尽管13位帝王还是有程式化的表现,但阎立本还是尽力做出了改变和区分。
如何区分?
阎立本通过参考历史记录,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着力通过外貌尤其是面部五官的刻画,来表现每一个帝王不同的心态、气质和性格。
例如光武帝刘秀,史书记载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刘秀
其中隆准指的是鼻子丰隆,鼻梁挺直,直上印堂,两眼之间山根部分没有凹陷,这在《麻衣神相》与《神相全编》、《柳庄神相》里称为龙鼻;日角指的是额骨中央隐隐隆起部分,形状如日,是所谓的"龙颜",帝王之相(有些网红额头填充过渡也是这样)。
我们看阎立本画的基本符合史书记载,又将刘秀的双眉画得舒展,嘴角微微上翘,流露出自信、豁达的神态。
再看看画中的刘备,仪态虽不失帝王本色,但眉宇间流露出抑郁疲惫的神态,显出他虽不昏庸却也无力的特点。
刘备
还有陈顼无能平庸,就画的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表面平和,心中有计谋而多猜忌,就画的是一种深沉而有谋略的神态等。
陈顼
杨坚
仔细看的话,《历代帝王图》中其中汉昭帝至陈宣帝前六像和陈文帝至隋炀帝后七像略有区别,而且两段之间的绢质断裂修复痕迹明显。所以专家就推测“前六帝一段确可定为北宋摹本,而此卷的后七帝,则是唐时物无疑。”
另外,关于《历代帝王图》的作者,还有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初唐画家郎余令所画。
1931年,梁鸿志将《历代帝王图》通过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卖给了美国人邓曼·沃尔多·罗斯。
后来,邓曼将包括《历代帝王图》在内的11000件藏品捐赠给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所以,我们现在要想看《历代帝王图》,还得到美国去。
不过,莫高窟初唐220窟维摩变中帝王形象的绘画上与上述作品在形式上十分接近,后世的帝王像也继承了《历代帝王图》的画法。
莫高窟初唐220窟维摩变中帝王形象
无论是宫廷宗庙中的皇帝肖像,还是边远寺观壁画中的仙帝图像,都能找到《历代帝王图》的影子。
《朝元仙仗图》中的帝君形象
《历代帝王图》代表中国的肖像的创作告别了类型化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可惜的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不重视,导致中国肖像画的发展十分缓慢。
直到两宋以后,肖像画才逐渐成为了独立的画科。
直到了明朝,画家们受到了西洋画法的影响,才有了真正符合我们现实观感的的写实肖像画。
南京博物馆藏《明人十二像册之徐惺勿像》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