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中国哲学简史》近些年被反复提及,是缘于一位优秀的女性领导人——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于朴槿惠来说,遇见这本描述的全是男性哲学家的书,是无比珍贵的缘分。“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小殊”打动她的地方,正是让自己“归于内心的平静”。《中国哲学简史》是怎样的一本书?有关冯友兰先生的介绍,许多文献资料都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可以从西方的学术视野中了解对这位哲学家的评价。冯友兰先生被认为是现代哲学史上“最先具备哲学史家资格的学者”,是西方人了解中国哲学的必经之路。对于许多西方人来说,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冯友兰在学术界地位几乎无人匹敌,其高度至今难以超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业绩。冯友兰冯友兰先生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在于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现代化梳理,并形成了现代哲学体系的架构。如今,我们看到的多种版本的中国哲学史,不论采用哪种观念,结构上基本是冯友兰的,即中国哲学发展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阶段。虽然冯先生早已驾鹤西去,但他的治学精神、人生经历,以及对中国哲学的建树等,却是常说常新的话题。朴槿惠在她的日记中就多次提到了自己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她不仅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经常阅读、引用《论语》《孟子》等中国传统典籍,而且在遭遇人生的悲痛、挫折时,她感受到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带给她的慰藉与勇气。至于《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则是根据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的。据说在西方的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第一本必读之书。当年正是考虑到让外国人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全书内容通俗易懂,冯友兰先生充分运用自身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精炼、准确的语言,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次重点、系统地梳理,就如同一位长辈在讲述哲学史上一段段值得铭记的往事。在谈到“中国哲学的精神”时,“小殊”就指出,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古代,中国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四书》等这些最重要的课本启蒙的。在谈到“中国哲学的出世与入世背景”时,“小殊”专门分析比较了儒家与道家彼此对立但又互相补充的趋势,即“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种准确的提炼与总结,道出了儒家与道家之间一种“力的平衡”,也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入世与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在谈到“老子的处世方法”时,“小殊”总结道,谨慎活着的人,必须柔弱、谦虚和知足:柔弱是保存力量因为成为刚强的方法;谦虚则不同于骄傲,是极限远远没有达到的标志;知足使人不会过分,因而也不会走向极端。这种归纳充分展现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谈到“中国佛学的建立”时,“小殊”直陈佛学传入中国以后,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因素,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方面有其特殊影响。而且,还毫不掩饰地指出,佛教传入前,中国哲学中只有“心”,而没有“宇宙的心”,“宇宙的心”的观念,是印度佛教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形成中国哲学的大格局。在谈到“王阳明的哲学”时,“小殊”既充分肯定了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一样具有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陆王“心”学用更简易的方法,引导人们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不过,对于王阳明的哲学被人误解和滥用的情况,“小殊”也是直言不讳:王阳明的哲学只能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但不可能告诉人们怎么做,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王阳明自己都说要具体情况具体研究。可是,王阳明的哲学发展到后来,让人产生一种“偏执的理想主义”误区,即良知本身能够告诉人们一切,包括怎么做;只要做到知行合一,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这种类似“包治百病”的荒谬观念,也使得王阳明的哲学吃尽了这种谬论的苦头,始终无法成为官方“显学”。而在谈到“人生的境界”时,“小殊”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中国哲学的崇高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即成为圣人。令人欣喜的是,成为圣人不是要求人干出一番不同于平常的惊天动地的事业,甚至“奇迹”,圣人所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由于有高度的觉悟,圣人所做的事对己对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这种由“觉悟”产生的意义,就构成圣人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说,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又出世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人生境界之划分,在阐释人的自利性与利他性原则上,也部分地与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中提到“花钱”的四种方式不谋而合。除此之外,《中国哲学简史》中还有许多涉及人性、处世、境界等主题的非常精到和精妙的理解,细细品读十分有助于构建独立思考与理性认知的思维体系,做到不偏不倚,不激不随。朴槿惠从该书中领悟到什么?作为具有浓厚男权色彩的韩国的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以其显赫而不幸的家庭背景、奋斗励志的人生经历、沉稳自信的强大的个人魅力而备受瞩目、受人尊重。其实,与许多优秀的女性一样,她曾感慨“成就再大也难掌握心里的平衡,功绩再突出也难拥有平凡的生活”,也曾抱怨“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如果没有命运的急剧变化,我也早就当上了像他们那样的教授”,更直言过“我的人生就是斗争。这,却必须要去接受,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这些感慨、抱怨甚至意气并没有弱化她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现实冷暖的思考。朴槿惠曾这样评价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她领悟到,大权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可最应该惧怕这个大权的正是当权者本人。只有具备哲学和修养的人才能行使大权。她领悟到,看不见的东西至少比看得见的东西更恒久。她领悟到,现在享受的这个平静也是过去的长期思索所带来的正能量产生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大的目标和心愿就是修得最纯洁、最闪亮的心灵并使之浸透到内心深处。她还领悟到,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什么?这个世界既丑陋又美丽的又是什么?是人类的心,也是她自己的心……细想之下,朴槿惠所有在绝望中的精神求索,不就是《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蕴含的让人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理念吗!就人的一生来说,最高的成就应该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是指人的社会效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并不是矛盾的,倒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完全的哲学思维体系,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否则,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一切人,无论善恶,在根本上都有“明明德”心之本性,此心相通,私欲不能完全蒙蔽此心,人自然而自发地知道是与非。任何为不遵从这种本心寻找借口的行为,就是由私意而生的小智……《中国哲学简史》的结尾语是“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然而,作为一本非常优秀的“哲学小史”,若要突破太多时代的局限性,则不仅要有“旧邦新造”的责任与担当,更要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务实精神。最后,作为一个致力于提升女性领导力素养的公众号,强烈推荐渴望杰出而卓越的女性不妨将自己的内心也归于平静,静心阅读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去了解朴槿惠的一生,她与绝望抗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真的可以和你产生共鸣,时刻保持淡定从容,优雅自如,就如Kelly Clarkson在A Moment Like This里唱的那样:像这样的时刻,有些人等候了一生,真不敢相信它降临在我身上。有些人等候了一生只为了这样的一刻,一切都在改变,只有美丽幸免。如此温存的事情,我无法解释。蒲公英,飞!WLA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