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个毫不陌生的指标,血糖在过去的2~3个月时间里,控制得好不好,就是看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了。而健康体检当中,也越来越多的加入了这项指标。实际上,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完全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推荐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标准,并且有不少国家都采纳了这一标准。只不过,在我们国家,糖尿病诊断依然沿用的是1997年全世界通用的OGTT试验诊断“金标准”。

以更全面的态度来看,在糖尿病的诊断方面,OGTT试验与糖化血红蛋白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对于一个疑似糖尿病的待确诊患者,OGTT试验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都是很有必要的,把这两项结果结合起来分析,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当中输送氧分的蛋白质,所谓糖化的血红蛋白,就是血糖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后的产物。简言之,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越高,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比例就越高。我们通过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可以倒推出血糖浓度的高低。

这时候就会有朋友问了:“明明我们可以直接检测血糖,干嘛还要间接的去看这个糖化的血红蛋白呢?岂不多此一举!”

事实上,这恰恰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价值所在,糖化血红蛋白由于代谢周期是2~3个月,因此,其反映出的是过去2~3个月时间,人体血糖的平均水平。而直接检测的血糖,则仅仅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

为何必须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OGTT试验的原理是,先检测一个空腹血糖值,然后让受检者喝下含有75g葡萄糖的糖水,过2小时后,再测一个糖负荷以后的血糖值。

通过检测这两个血糖值,OGTT试验可以对当下这个时间点,人体对于血糖的代谢能力进行评估:

  • 空腹血糖和糖负荷2h后血糖值都正常的,代表血糖处理能力正常;

  • 空腹血糖升高,但糖负荷2h后的血糖值正常的,代表空腹血糖受损

  • 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负荷2h后的血糖值升高的,代表人体对于糖负荷的耐受能力出现了异常,简称糖耐量异常

  • 空腹血糖和糖负荷2h后血糖值都升高的,意味着进入糖尿病阶段。

但是,存在着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的一些应激情况,血糖是可以出现应激性升高的,但这未必代表真的患上了糖尿病。往往这种时候,OGTT的评估是不够准确的,会受到应激状态的影响,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以帮助判断,血糖的升高到底是短期的应激反应,还是已经长期存在了。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评估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往往药物作用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不能仅通过几次空腹血糖的测量来判断,这很容易受到血糖波动的影响。而能够反映长期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才是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控制的判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的短板在哪里

如果说糖化血红蛋白这么好,那何必还让大家做那个“麻烦”的OGTT试验呢!其实,糖化血红蛋白也存在它的短板。

如果仅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那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比如说,有一些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他们的空腹血糖正常,而机体对于血糖的处理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只有在餐后,他们的血糖可能出现一些短暂的升高,而长期平均以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可能依然处于正常范围以内。

简言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肯定意味着血糖存在长期升高的情况;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的,并不代表血糖的处理能力完全正常。对于糖代谢能力的评估,依然需要OGTT试验!


总结来看,尽管OGTT试验目前才是我国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任何怀疑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辅助诊断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