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箫口内功训练
中国的笛、箫同出一源, 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笛音清脆嘹亮, 高亢多情; 箫音色古朴、优雅、飘逸; 再加上卓越的演技, 优美的旋律, 萦回耳际, 真是绕梁三日, 令人深爱难忘。真正实现了视觉、听觉相结合的审美价值, 我作为一名演奏者, 并从事笛箫演奏教学多年, 对于笛箫的口内功训练谈一些个人的理解及看法。
首先, 笛箫的演奏技法几乎相同, 且箫不如笛繁复, 学会了笛子也就是学会了箫, 如直接学习箫而不习笛, 往往事倍功半。我们从持笛的手形到气息调控, 从速度、节奏、力度到音色、音质、音准, 从指、舌、气的综合运用到艺术表现力, 只要循序渐进, 稳扎稳打, 演奏水平就日渐提高, 其中特别是口内功训练, 要认真加强, 才能使音乐迈向更高台阶。
口内功训练之一 —口腔扩张
戏曲唱腔讲究字正腔圆。乐器演奏也讲究字正腔圆, 字正即音正, 腔圆即音质圆润、甜美、纯净。为了把奏乐与唱戏相区别, 我们不妨以音正味浓来形容乐器演奏的形神兼备。要做到音正味浓必须学会口腔扩张的方法。
口腔扩张的方法就是口腔纵向扩张, 咽门打开, 上腭上抬, 如同口含橄榄。口腔与唇口形成内大外小, 口腔扩大, 唇口缩小, 似鸟首形, 唇口如鸟喙。气流通过时口中如打呵欠, 使气息畅通无阻。
学会口腔扩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 气息畅通。气流畅通无阻, 如呵气一般, 咽喉只是气流的通道, 不能形成对气流的阻力。第二, 声音畅通。第三, 为进一步学习循环呼吸作准备。音色的好坏与口腔的运动形态密切相关。
如何把声音吹通, 实现箫笛的全管振动是每一个箫笛爱好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请设想一下, 舒展而潇洒的笛音将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怎样才算把声音吹通呢? 首先要感觉到气路无比通畅, 始于丹田, 经由肺部输送, 畅行于管中, 直达管尾。这途径要愈长愈好。丹田之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 实现全管振动, 应感觉到声音的振动直达管尾, 仿佛每根竹纤维都在震动。如果声音只是在所发音的指孔周围噪响, 不能实现全管振动, 是不成功的声音。这种声音只有粗俗, 毫无美妙可言。第三, 声音的质地应沉郁、厚实, 有穿透力, 声音不要漂浮、单薄, 有阻塞感。
口内功训练之二 —口腔变化
口腔变化是口腔扩张、收缩在乐曲中的具体运用, 口腔变化协调乐曲的情绪, 起着润饰乐曲韵味的作用。口腔的改变造成气流流速、流量的改变, 从而声音的线条发生
相应的流线性改变, 发出优美的声音。当乐句起始, 口腔应放松、打开, 气流冲出导致起句音清晰、饱满, 然后口腔迅速收缩, 使声音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贯穿在乐曲的始终, 造成曲调悠扬、飘逸, 音色圆润、柔韧,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口腔变化运用得当, 吹奏轻松、自然, 发音高雅、悦耳。此时, 后腰、喉头、口腔、下巴与笛身融为一体, 协调无间, 无窒无碍, 那情景真是妙不可言。如果掌握不住口腔变化的技巧, 吹奏必然平直、僵硬, 干涩而缺乏活力, 效果截然不同。
口内功训练之三 —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曾经是唢呐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用这种方法吹唢呐, 可以在不间断地吹气的同时完成吸气的动作, 保持气息的源源不断。本世纪五十年代, 赵松庭先生把这种特殊的技巧移植于笛, 丰富了竹笛的演奏技巧。
我们把循环呼吸的动作加以剖析,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首先是口腔扩张, 扩张的目的是储气。这是预备动作。其次是用舌头将口腔中的储气送出口外, 动作要均匀、协调, 在一刹那中完成。注意气流须细密, 保持相应的压力。然后在送气动作同时快速用鼻吸气。三个动作连续不 断, 融为一体。要连绵不断, 不露痕迹。关键是第二、第三两个动作的衔接。
开始可以用一支吸管, 口衔一端, 另一端没入水中反复练习, 直到水中泛起的气泡源源不断为佳。也可以用口对准手心练习, 手心很敏感, 可以感受到气流的强弱变化。
循环呼吸一旦炉火纯青, 必然做到吸气无声响, 送气无痕迹, 声音无高低变化。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必须勤学苦练。
换气的时机可以选择吹奏长音、颤音或波音的时候, 要在腹中气息尚有一定的支持力时进行。不能等到腹中丝气俱无再循环气息, 那样太被动。有时要一连循环两三次才能保持气息的相应压力。
循环呼吸的通病是吸气时喉部会有响声, 气息中断,声音波动不稳等。这些问题要在练习中加以解决。
循环呼吸是一种特殊技巧, 要结合曲情适当使用, 不可滥用。作用不当常使音乐语气、句法含混不清, 且有哗众取宠之虞。一般乐句中用正常的呼吸完全可以应付, 无须画蛇添足, 硬加上循环呼吸, 反而不美。
学习口内功技巧必须坚持练功, 注意每个音要圆润而富于线条的变化, 装饰技巧的运用应恰如其分, 做到韵深味浓, 旋律的进行如同美丽的行腔, 如同协律的诵诗, 令人慨然有一步三摇、一唱三叹之妙。逐步摸索, 日积月累, 功到自然成。不可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