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代替。
在农村长大的人(基本90后及以前)都会对“弹棉花”还是有着清晰的记忆。在我们的心目中,它是一门很具有地方特色的老手艺,它的俗是接地气,对他的记忆则自然是对家乡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环。
02
弹棉花的历史很久远,最迟也可以追溯到元代,所以说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元老之一也不为过。“弹棉郎”这个称呼自然就是对做这个手艺的人的最好的称呼,用我老家的话说就是“弹棉絮个”。
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线弓来弹皮棉。工具则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钩棉、弹棉、压棉、牵纱、揉棉,五道工序下来,才能做出一条手工的棉花被。
03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棉花,一是留一批好的棉花用来制作新棉被,二是卖给专门上门收棉花的人,以作生活糊口的保障。这个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或许不会陌生,那时候捡棉花基本就是当地的一片“盛象”。
记得每一放学都要跑到田间找捡棉花还未归的父母、爷爷奶奶,去得早顺便帮个忙,而记忆最深的或许就是五一和国庆,儿时的劳动节真的是劳动节,基本就是在田间待过来的,而国庆呢,则正是捡棉花的时节,看到我们的七天假,长辈都会高兴正多了一个帮手。七天基本都是在捡棉花的时间里度过的,那时候是“痛不欲生”,现在想想,再也回不到那种整个村子都在田间忙活的身影了。
我们在雪白的棉花堆里“打架”,臆想我们脑海中的“武林”,在棉花田里谈家常等等,这就组成了我们的童年。
04
言归正传,弹棉花,是我们遥远记忆中的一部分吧,当然在很多农村还保留着这种制作棉被的工艺,但愿它能够被不断传承,毕竟是很多人的记忆,也是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