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忆天堂里的汪学义》李兴柏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皎洁的月亮,在白色云层中,像捉迷藏似的,时隐时现。躺在床上,辗转反身,失眠的我,再一次想起天堂里的汪学义。
  2020年4月5日,学义走完了他朴素而充实的一生,离开它曾经挚爱的生活和与他相伴而行的画室。
  学义去世时,正是全国新冠肺炎传染病严重时期,各项活动控制人数极其严格,不准人员聚集。到殡仪馆,一家只允许5人进入。导致学义的悼念活动,只有家人,没有一个外人。
  做为学义的亲属,曾经的同事,一个学校毕业的我,没能看上学义最后一眼,没能送他最后一程,没能向他做最后告别,他就匆匆走了,我的内心,十分遗憾。
  学义,出生于1951年,生活在贫困的农村,走时才69岁。按照现在的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他不该走得这么早的。
  多么好的学义,竟撒手人寰,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咋说忘就忘呢?顷刻间,多年来于学义接触的情景,从脑海深处显现出来,在眼前清晰可见。
  1991年12月17日,作为单位一把手的学义,决定为外勤每人配发一个BB机,也叫数字传呼机,主要是为了工作联系方便,也为了提高单位的整体形象。
  单位给员工配发传呼机,全市号码才5万多个。这在当时的做法,是比较超前的,受到很多人们的青睐,更令许多同行的羡慕。一时间,好像新闻,在家属、同学、朋友圈中,广泛传播。而后期全市的传呼机数量大增,高峰时近百万台。
  1992年单位建新办公综合楼,一楼为营业室,二楼为办公室,三楼至七楼,为员工住宅楼。
  学义为建新楼,实在是付出太多了。不辞辛苦,白昼操劳。十几个部门盖章,更是麻烦事。今天领导不在,不能签字,只好改日再来。下次去了,管公章的请假没来,只好打道回府。再下次又去,管理察看现场的人出门了,十天之后才能回来,只好返回单位。盖上一个主管部门章,所跑的的次数,都不好统计了。
  那时办事,颇有潜规则,讲究大吃大喝。为了盖上一个章,可能宴请好几次,而且招待客人的饭店,档次低了不行,必须到档次高的酒店招待。有的客人到我们单位摆谱,拿架子,不翻桌不行、不唱歌不行、不洗浴不行,忙得学义陪客人忙到下半夜,才能回家休息。
  新办公楼的设计、施工、格局、装修、装饰,在当时来看,布局超前,高大气派,都是最先进的。吸引了很多客人的参观,即有上级领导,也有金融单位,还有要盖办公楼机构的。
  1993年6月16日,新办公楼开业当天,区交通警察大队派出3名交警,在单位门前指挥交通,维持交通秩序。前沈阳市市长武迪生乘车来到现场,参观新楼,亲自题字。
  国画家宋雨桂、卢志学、刘炳亮、董俊啓、书法家冯月庵、徐炽、王贺良等辽沈名家,在二楼乒乓球活动室,利用大案子,共同泼墨,联手创作,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前程似锦”巨幅彩色画作。
  进入新的办公楼,一楼先是客户休息等候区,宽敞明亮,举架特高,有豪华沙发坐靠。然后里面是营业室、电脑室、金库、值班室、守库室、档案室、歌舞厅、茶炉房、卫生间。
  左边上二楼,缓步台挂有青铜饰品,三阳(羊)开泰。楼上有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外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乒乓球活动室、麻将室、茶炉房、卫生间。二楼所有办公室、会议室之间走廊,都有很厚的化纤地毯。所有办公室内,都安装壁挂式空调。而营业室、会议室、歌舞厅,都有立式大空调。
  1993年12月17日,学义在为职工办了一件大实事,采取自筹公助方式,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于洪分公司签订协议,为每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员工到法定年龄退休时,人寿保险公司每月向每名员工支付400元,一年就是4800元。这是一笔额外收入,现在已有20多人享受待遇。而在其他很多同行单位,员工退休后,是没有这个福利待遇的。仅就这一点,单位员工八十多人,是特别感谢学义的。
  同年,单位为员工解决了40套住宅,使没有居住房子的员工,有了幸福感。而远道跑通勤的,也结束了起大早、贪大黑的历史。当时,集资房是新事物,就是职工自掏腰包,单位集而用之。
  1994年秋天,单位举办首届书画作品展,学义拿的是国画,我拿的是隶书,马继红、王芳、张秀英等人都拿了作品。我的书法作品,被评为一等奖,支行副行长孙列恒、张箴观看了书画作品展,并分别向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每一次与学义见面,不管在他家,还是在朋友家,他都打听我的写字情况,一再告诉我:在搞好写作的基础上,书法千万不能扔掉,一定要坚持下去。表现出对我退休后,在书法创作方面上的热情关心。
  2020年5月5日,正好学义去世一个月,我在“金秋文学”公众号上,发表第一篇怀念学义的文章,题目《悼念汪学义》,全文2000多字。纪念逝去的学义,表达我的哀思,是为了不忘却。
  《悼念汪学义》文章发表后,几位友人相继进行了转发。一位专门从事文艺评论的文友说,悼念汪学义文章,写的挺好。
  按照中国人的丧葬习俗,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2020年5月9日,是学义去世“五七”的日子。而“五七”,是逝者下葬后最讲究的日子。加之,新冠疫情形势明显好转。
  这天早晨,我和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申金平、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刘志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守忠以及学义女儿、学义兄弟分别乘车,来到沈阳西郊卧龙墓园。我们四人,每人手捧一束鲜花,迈着沉重的步伐,参加祭祀活动。
  在学义的墓碑前,我诵读了自己撰写的四字韵祭文,再次追念学义,颂扬他的品德,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学义女儿在微信中,对我说:“想不到父亲去世一个多月了,还有国画家、书法家怀念他。这是对他的敬仰,也是对他的精神,对他人格的认可。”我立即回微信,只有两句话,那是明确的,也是必须的。
  在学义逝世一周年之际,谨以第二篇文章纪念学义,愿他英灵永在!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李兴柏,满族,67岁,男,地址:沈阳市于洪区人,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见《鸭绿江》、《河南文学》、《散文选刊》、《散文家》、、《青岛文学》、《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信息报》等上百家报刊。有的作品获奖,有的作品编入作品集,有的作品进入百度文库。出版个人作品集《从文履痕》。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0)

相关推荐

  • 【】沈延毅行草欣赏

    有网友说沈延毅的书法虽然继承了传统,但没有师承和创意.小编则认为沈延毅书写时随意发挥,精熟,自然,流畅,比之孙过庭<书谱>在以下二个方面有所进步:字形大小错落,有的强化,有的减弱,二.左右 ...

  • 闹鬼的办公室

    70年代海伦农场有座办公楼,砖瓦结构,三层,整个机关都在这里办公,一切都很正常,多少年过去了,直到80年代才扒了. 从前,这座办公楼曾经闹过鬼! 话说这年,突然,近几天值班的人就悄悄议论,说这办公楼里 ...

  • 凶猛裁员,千万拿地,哪个才是真实的“瓜子二手车”?

    凛冬已至.回望今年的车市,2019年算不上岁月静好的一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和9.1%. 在这一年里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留下的布鞋/李兴柏

    前几日收拾旧物品,见到了一双60多年前的布棉鞋,是巧手母亲为爷爷做好,而未上脚的绣有云子卷的黑帮布棉鞋. 母亲留下的这双棉布鞋,鞋底厚度达12厘米,鞋底共有8层袼褙(32层布),总共有1736个针眼, ...

  • 【甘肃张家川】散文|天堂里有电话吗|马忠礼

    天堂里有电话吗 文/马忠礼 那是在一个毫无波澜的日子里,世英在收拾返校的东西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张照片,拿起来一看,原来是舅爷爷与舅奶奶,二舅,二舅的大儿子四人的合影.照片虽然是彩色的,却已经有些发黄,上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寄往天堂的家书/李兴柏

    亲爱的父亲: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远在天国的您一切都还好吗?两年前的秋天,您悄悄地走了,在您毕生眷恋的大地上,找到了永恒的归宿. 父亲:与您分别的这二年,儿子经常想念您.您还记得吗,从1973年起,您还 ...

  • 【散文】李兴柏/梦回老院子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梦回老院子 李兴柏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家家都有院子,四周都围以院墙,用土加麦秸剁成.院子面积有大有小,大则超过亩,小则三二分,基本都是独门独院. 冬 ...

  • 【散文】李兴柏/母亲的搅面馅饼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李兴柏 在农村老家,母亲做的搅面馅饼皮薄如纸,色泽金黄,入口化渣,皮不露馅,绵软味醇,满口流香.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吃后都赞不绝口.虽说没有传奇色彩,但也令其他食品甘拜下风. ...

  • 散文天地 | 李兴柏:陪父母唠嗑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关注| 第 244 期  陪父母唠嗑 文 | 李兴柏 2005年1月,根据上级规定,50岁的我办理了内退.而过去忙于行政.会议.公文.后勤的我,不但早去晚归,还要加班加点,基本没有闲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最美的风景/李兴甲

    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觉不尽相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韩愈眼里最美的春天.此时,"微雨如酥"的濛濛春雨,滋润着 ...

  • 《抱鸡崽儿》(散文)||作者:李兴柏

    <当代文学家·2020·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2020.08第86期,总第166期 总编微信SCJL003:投稿,个人出书联系! 散文显示屏 ··生活乐 ...

  • 【“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母亲的端午/李兴柏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6月18日粽叶飘香的时候.端午节也就在这粽香中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带着喧腾的节日气氛,欣喜走来. 小时候,身为农家子弟,不知道端午节这个称谓,只知道五月节.沈阳乡下(于洪.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