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纪事:着煞旧学前
据资料称,百年前的旧学前是一条街面狭窄、小店林立、车水马龙、人潮涌动、非常闹猛的一条街道。苏州人有句口头禅“吃煞太监弄,着煞旧学前,吃茶三万昌,撒尿牛角浜”,所谓“着煞旧学前”,说的是清至民国,旧学前除了茶馆、书场、贿场外,最多的是衣庄店。在那个时代,人们无论买新换旧,都喜欢到旧学前逛一逛。
我1929年出生在旧学前,直到拆迁,家在那里60年(后去北京工作),对旧学前印象很深,也颇有感情。旧学前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东起悬桥头,西至因果巷,全长不足一百米。在我记忆中,两旁店铺林立,主要是衣庄店,也夹杂着一些杂货店。店铺的排列从悬桥头温家岸起,路北从东开始第一爿是小杂货店,依次是裕泰衣庄店、裕康衣庄店、大生衣庄店、朱××住宅、米店、华章衣庄店、荷花弄、悦来芳糖果店、文山小学、书院弄、民众教育馆、铁匠店、家具店……路南从东起第一爿是混堂,相继是方介元开的福兴衣庄店、小杂货店、朱金宝剃头店、周万兴箍桶店、苏泳泰漆盘店、宏盛衣庄店、蜡烛店、大顺衣庄店、阿宝笃馄饨店、大昌衣庄店、介纶衣庄店、鸿运大饼店、刑记老虎灶、孔过桥、大纶衣庄店、酒店、大纶住宅、河滩头、糖坊、水木作坊、石库门……
新中国成立前,旧学前光衣庄店大大小小就有十几爿,最大的是大纶和华章两爿,三开间门面,很气派,最小的只有半间门面,一个伙计。衣庄店主要经营中式服装,短衫裤子,长衫棉袍,而且主要是男式,女式几乎没有,多数是典当行里的绝期货,新货不多。销售对象主要是城里的中下层人,上层人是不买旧衣服穿的,都到观前街乾泰祥买料定做,稍富裕一些的乡下妇女也到悬桥巷协记布店买布自己缝衣。由于卖旧衣服赚不了几个钱,因此,差不多的衣庄店都经营利润很高的寿衣,有的衣庄店还经营蚊帐被褥之类的品种。
有些乡下人在玄妙观卖完菜,准备到悬桥巷协记布店买布,经过旧学前,店家就打招呼:“阿要进来看看,看子勿买匣勿要紧格!”
也有些店家不随便跟行人打招呼,而是专门轧苗头。当看到一帮人,面无表情,行动急促,东看西望从远处走来,八九不离十是家中出事了,准是来买寿衣的,是在选择店家,要赶快打招呼,否则就错过生意了。这时伙计们就站起来和颜悦色地打招呼:阿要进来看看呐?当看到顾客放慢脚步时,伙计们马上走出柜台,上前迎接,点头哈腰地招呼:里边请!让到里面专门接待室坐定,学徒沏茶倒水,这时头柜先生就一边开口问要看点啥,一边观察来人的衣着打扮、举止行动,以便介绍衣物档次。当知道是来买寿衣时,就按照来人的要求,一样一样拿出来供其选择。有的成交后还要送货。小伙计对我说,有一次夜里到昌善局送货,必须走过一条两面停放棺材的排房,四周漆黑一团,一个活人也没见,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加快速度往前走,但总觉得后面好像有鬼跟着你,你走得越快,“鬼”跟得越紧,把人吓坏了,浑身起鸡皮疙瘩,送完后还要回转来,真是汗毛凛凛。
那时的旧学前很闹猛,从早到晚总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息。
最早开门的是老虎灶,最晚关门的是混堂。天还没亮,刑记老虎灶就开炉烧水,跟着大饼店也拉风箱生火,阿宝笃馄饨店亦门开灯亮。
老虎灶用的水是从胥江运来的,比较干净。水船在运输途中也十分小心,生怕被弄脏。尤其在进入牛角浜时,船工会冲着上面大声喊:喂!喂!喂!水船来哉,上头勿要撒尿啊!勿要笃末事啊!撒尿笃末事伤阴积笳!
不大会儿工夫,就有拎吊子的、抱热水瓶的到老虎灶泡水,进进出出,来去匆匆。
一块大饼,两只蟹壳黄,生煎馒头要一客。肉面一碗要宽汤硬面,光面两碗口重点,小馄饨一碗,对过老张先生要的一碗肉面阿下好了,快点送去……这些点心店就一间门面,隔得很近,不喊也听得很清楚,店家这喊声是喊给过路人听的,是招揽顾客,让人感到点心店生意好得来。
这时候衣庄店差不多都开门了,有扫地的,揩柜台的,挂衣裳的,摇算盘的。周万兴盆桶店又开始叽叽嘎嘎锯木头。车夫兼校工、外号叫毛××的在摇铃,文山小学的上课铃响了,琅琅读书声,响彻校院。
路上黄包车、脚踏车、排子车,挑担的、拉货的、卖柴的,走路的、跑步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到下午四点多钟,阿宝笃、鸿运等几家点心店又开始忙了。街上卖点心的担子也多了,一副副骆驼担从书院弄出来,靠在文山小学墙上,敲着梆子卖馄饨,夏天还卖煎面,牛角浜靠孔过桥堍一间屋还煮糖粥卖。
笃笃镗!这是卖油豆腐缩粉汤的;沏呀——豆腐干!这是卖油氽豆腐干;铃铃铃铃,劈劈啪啪,烫手炉来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一个铜板买三颗;323216-323216,这手风琴的声音,是卖梨膏糖的。还有做小生意的,他们没有响器,光是嘴里叫卖:五香来——白糖!沙角菱、馄饨菱!盖头山——芋!阿要金剥盂——大柿子!大方糕小方糕!青团子肉团子!猪油梅花糕……
你想吃苏州的小吃,只要搬只小板凳在家门口一坐,不用挪窝,就能尝到各种小吃。
一阵锣响,小孩都往那儿跑,那是猢狲出把戏来哉,还有西洋镜、三弦拉戏、木头人把戏……
傍晚,店铺都打烊了,只有糖果店、蜡烛店、老虎灶还灯火通明。吃夜饭还早,伙计们就东走西荡白相。夏天屋里热,都坐在门口乘风凉,吃茶抽烟讲故事,吃过夜饭,老板们有的就到混堂淴浴,有的去书场听书,有的搓麻将赌铜钿……
深夜,还能听到由远及近传来的低沉缓慢的声音,五香——茶叶蛋,火腿——肉粽子等叫卖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商品经营也出现了变化,中山装、列宁装、青年服等西式新品种,逐步替代了长衫、短衫裤子等老品种,衣庄店里女装亦应运而生。移风易俗推行火葬,寿衣生意慢慢不好做了,衣庄店生意日趋萎缩,有的关门停业,有的改行做其他生意,剩下的几家也生意清淡,到1957年,就剩大顺一家,后来大顺也关了,成了卖大饼面条的点心店,原来的蜡烛店改成杂货店,还有寥寥几爿不起眼的小店。“着煞旧学前”这一段历史从此画上句号。
后来,苏州城市改造,牛角浜被填平,孔过桥拆掉,旧学前房子拆了,马路拓宽,新盖了两排店面楼房,气象焕然一新。要不是有“旧学前”一块路牌指引,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原来的旧学前。我的老家,现在是通向牛角浜的一个路口,但我少年时在门口刷牙往电线杆上泼水的那根电线杆还在,要不是这根电线杆,我就找不到家门了。
说起文山小学还有一段故事,这小学原来是文丞相寺,我上学时已破旧不堪。文丞相就是文天祥,号文山。文丞相寺地方很大,里面供奉着一尊文丞相坐身石雕像,后来就利用空房办了一所小学,当地人叫它文山学堂,附近的孩子都在里面上学。据传在日军侵华时文丞相曾显过灵:有一天,日军飞机轰炸苏州,炸弹落在文山寺,被文丞相挡了一下,结果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井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