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玛娅
2019-06-27
阅读 247
关注
来自话题
#江南好风光
9361篇
4月16日早上离开苏州,计划用两天时间,去探寻江南曾经最富庶的古镇——南浔。
这次23天的江南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南京、扬州和镇江;第二阶段是苏州;第三个阶段就是南浔、杭州。
💐 🌻 🍄
与一位朋友相遇南浔古镇,人生就有这么多的意外与惊喜。
余秋雨在散文《江南小镇》中写到: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一直想去余秋雨笔下的江南古镇走一走,看一看。
去过乌镇,去过西塘,也从方方面面知道一点周庄,虽然都是非常棒的古镇,但游客太多,加上过度开发,反而成了它的弱点,感觉已不是我心中的那个江南古镇。
江南古镇九十九,
不如南浔走一走!
选择到南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从这两个字散发出来的江南水乡的意境和灵气。
千与千寻客栈,环境优雅,我住二楼,窗口正对南市河。
站在窗口俯拍。
这里少了游人如织,没有过于商业化的喧嚣。坐在南市河边,冲一杯速溶咖啡,慢慢品,静静地感受千年古镇的静谧之美。
南浔古镇具有七千余年悠久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这座千年古镇在明清时期因盛产贡品湖丝和文化昌盛,成为江南经济重镇。
建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浔丝业会馆。
清朝时期,南浔是中国最大的蚕丝贸易中心,而南浔辑里丝是优质品牌的代名词,在1851年,辑里丝就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获得金奖,1915年,辑里丝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我和丝绸业有很深的缘分,却从来不知道辑里丝的传说和这段值得骄傲的历史,是南浔太低调还是历史隐去得太快?
南浔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河流纵横密如蛛网,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其中最著名的南浔三古桥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
广惠桥
位于丝业会馆附近正对着广惠宫,横跨南市河,桥长18米,宽3.3米,拱矢高5.3米,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
广惠宫前广惠桥边,一对光绪年间的石狮子分立在大水桥两侧。这一对精妙的石狮子,原为丝业会馆之物。
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不是乌镇也不是西塘,而是湖州的南浔古镇。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南浔段和南浔古镇被一同列入。但它却一直比较低调,庆幸没有被过多的商业化。
通津桥
始建于宋代,位于古运河上,是过去南浔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桥长28米,宽4米,跨度14米,拱矢高7.6米,是南浔古镇第一高桥,为南浔众桥之首。
闻名遐迩的“辑里丝”由此通过水路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
古桥两边紧挨着老房子,其侧面唯有远处才能看到。
高高的拱桥与映在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个完整的圆,河边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便成了这圆框里的一幅水墨画。
南浔的魅力不止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更是那数百年来日复一日最世俗的人间烟火。河边隔一段就有一个石级小码头,浣纱杵衣,刷锅洗碗,那恬静的生活气息,让人难以忘怀。
洪济桥
洪济桥位于镇东栅,俗称新桥。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已有此桥记载,嘉庆十年重建。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8米,宽3.5米,拱矢高7.2米,拱券石采用纵联分列砌置法。
頔塘故道上的通津桥和洪济桥不再仅仅是南浔三古桥的景点,2017年更是以“頔塘故道双桥”之名晋升为浙江省保护单位。
小莲庄
这次旅行欣赏到了太多精美的苏州园林,其实在江南除了苏州园林外,南浔古镇的小莲庄也是一处园林艺术精品。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因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
南浔有“四象八牛”之说,即指资本雄厚的南浔富商。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
南浔“四象”之首为刘镛。
荷花池。
小莲庄是刘镛的私家花园,总占地27亩,其中外园主体的荷花池占10亩,荷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一定是最美的时候。
砖牌坊
这是一个西式牌坊,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
刘氏家庙
刘氏家庙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始建于1888年。
正厅悬挂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
嘉业藏书楼
小莲庄与藏书楼之间是一条窄窄的鹧鸪溪。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的是嘉业藏书楼,系刘镛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朝皇帝所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藏书楼门楣上“嘉业藏书楼”五字为末代帝师刘廷琛手笔。
“钦若嘉业”匾额。
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解放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
小莲庄码头。
待客的乌蓬船排成一排,这条河道跟运河相通,当年的舟船可以从这里直接上岸,进入小莲庄。
走过座座古老的石拱桥,看桥下飘过的轻舟;穿过条条小巷,去邂逅那不经意间露出的古镇风情。
张石铭旧居
张石铭,出生于南浔古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其祖父张颂贤,是南浔古镇四位首富之一。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占地6500平米,建筑面积7000平米,拥有中西式房间、客厅244间,整座旧宅有五落四进,建筑风格分别由江南明清古典构造和欧式建筑特色组成,显示出非凡的建筑格调。
张石铭的豪宅有人用“四绝”来形容它。第一绝便是遍布旧宅内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已经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像故宫等皇家场所,才能有条件用上它,而在张石铭的豪宅内,即便是一扇窗,也会用上东阳木雕的工艺去制作。
第二绝是砖雕,一块普通的青砖,如果加以雕刻上一些精美的图案,那么它的价值就不是一块砖的问题了。在张石铭旧宅,每一块砖雕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第三绝是徽州石雕,石雕因为受材料的限制,其精致程度虽不及木雕和砖雕,但石雕的雕刻工艺更为复杂。在张石铭旧宅,石雕的图案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福禄寿、八仙过海等吉祥题材为主,装饰在走廊、围墙等壁上,历经风雨,依旧很清晰地亮相在游客的眼中。
第四绝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张石铭旧宅中,西洋建筑风格占了很大比重。这跟张石铭早年在大上海与外国人打交道有关。因而在自己的家中,好多窗户的玻璃,都是采用法国进口材料,用玻璃浮雕和颜色的搭配,构成一个色彩迷离的世界。这样的大胆的建筑特色,在江南水乡,一个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确实不多见。
芭蕉厅天井中的“鹰石”,为江南罕见的石中珍品,是南浔三大奇石之一。
张石铭旧宅的第四进,基本都是法式洋房建筑。墙面和屋顶均用洋式红砖瓦装饰,外墙再配上欧式铁围栏,门头饰以精美的法式雕刻。
西洋楼,其底层是舞厅。
刘氏悌号
刘氏悌号门口悬挂的一排排大红灯笼煞是好看,给古镇平添了一份喜庆、热闹。
刘氏悌号是南浔古镇又一处经典的中西式建筑群。红房子前这片罗马广场最为抢眼,罗马立柱形成弧形。
中间的西式喷水泉。
刘氏悌号俗称“红房子”,系南浔“四象”之一刘镛第三子刘悌青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高敞恢宏,尤为壮观。
中西合璧的建筑,西洋风的生活方式,无一不让你感受到当年南浔古镇的雍容华贵。
一个江南水乡古镇,一座奢侈的豪宅,却折射出了一段历史。但愿张石铭故居在经历了百年风雨后,继续完整地保留下去。
长廊下欣赏欧式的建筑,赏心悦目。
清醒书屋,精美的轩廊、花窗雕饰给建筑增添了内涵。
官帽雕
曾经激动亿万国人的《哥德巴赫猜想》让我们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陈景润和徐迟。南浔正是著名作家徐迟的故乡。
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赞美他的故乡南浔。“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天空,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桑树园、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石拱桥……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
百间楼
百间楼,这是南浔最精彩的地方。
楼楼相邻,屋屋侧墙相连的百间楼,蜿蜒两岸四百余米,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建筑群展现出江南水乡最美的一幅画卷。
百间楼上倚婵娟,
百间楼下水清涟;
每到斜阳村色晚,
板桥东泊卖花船。
清朝诗人张镇的这首《浔溪渔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南浔百间楼如诗如画的水乡风光。
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欲取南浔的嘉庆进士茅坤之女为妻。托人说媒后,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我家女儿陪嫁的婢女就有100多人,你董家有这么多房子让我女儿的婢女住吗?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总可以吧。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便有了现在的百间楼。
如今百间楼居住着南浔当地的居民,沿着长廊走过去,看到不少居民在自家的小码头摆上小桌椅,游客可以坐在这里,吃着水乡家常饭菜,看着运河向东流去,切切实实地感受枕水人家的日常生活。
坐在古运河边,吃上一碗热腾腾汤圆,这样的方式与水乡相遇,是最美的!
听说南浔古镇的湖笔很不错,走进这家不大的湖笔店,只有一个82岁的老太太看店,老人家不仅很能说,更会写,佩服!
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古老建筑,老屋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千百年来,南浔用自己的节奏静静地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时间缓慢的节奏,感受到轻柔水乡的治愈力。
谢谢收看🙏
来自话题
江南好风光
9361篇内容 15.5万人参与
订阅
更新于 刚刚
来自作品集东北、山东,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