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底盘就是好,日系这辈子赶不上?这说法对么?
“你更喜欢德系车还是日系车”?不管你信不信,这个话题就是在我们汽车编辑部里都算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当然对于我来说,德系也好日系也罢,和我没太大关系——因为我既不是德系车主,也不是日系车主。我是自主品牌车主。
其实关于德系、日系不同的驾驶风格的调教,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德国的公路发达,一半都是不限速的高速,车子随随便便跑200Km/h以上车速,你底盘要是不够“紧绷”很容易出事。长年累月下来就形成了独特的“德味”。
德系沉稳扎实,路感清晰,操控感强;而日系相对平淡、松软、但缺乏操控质感。但又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底盘的所谓“紧绷感、紧致感”是怎么调出来的呢?换言之,如果哪一天德国工程师想尝试一下“日味”,或者日本想玩玩“德味”,他们能玩得转么?
底盘“松紧”与减震器有关?
“阻尼”其实并不神秘
也许事情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我们从减震器开始说起。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减震器要是坏了,对车子有什么影响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困难:因为减震器的损坏,通常只有1个可能性,那就是经年累月之后的漏油,导致减震器内的油越来越少,最终缺油而导致“阻尼量越来越低”。
那么“阻尼”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等同于“阻力”(没必要咬文嚼字,理解万岁)。那么阻力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很简单,是用来“让弹簧尽快停下”的。我们可以看一眼下面的贴图(动图,就知道“阻尼”的作用了)
有些原理图就是如此,一眼秒懂。如果汽车没有减震器的话,那么车轮压过坑坑洼洼之后,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不停的摇晃、摇晃、摇晃——就像是一艘小船。
而正确安装减震器的汽车,车轮压过坑坑洼洼之后,减震器就会把“狂放不羁”的弹簧“拉住”。于是只要车轮重新回到“平坦路面”,车身的摇晃就会迅速停止。——这就是减震器“阻尼”的真正作用了。
“阻尼”大小直接决定了
“操稳”和“舒适”的取舍
显然,没有减震器的车也就没有“操控”可言了,因为任何一个坑坑洼洼,任何一次转弯,你的车都会摇晃不停,完全不会稳定下来。——而减震器如果“坏了”(漏油了),阻尼量就会明显减少,你的车就会“越来越接近摇晃的小船”。
OK!您在阅读了关于减震器“阻尼”的作用之后,一定会问:这和德系/日系有毛线关系?上汽大通的某总工程师曾说过一句话——什么是调悬挂?到底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调减震器,再说透点就是调各种减震器内部的阀体!
当然这句话也得到著名的德国减震器专家——萨克斯工程师们的认可。抛开车身抗扭刚度、抛开悬挂摆臂的集合尺寸的设计,事实上汽车的“操稳”调教还真的就是如此!阀芯的孔径小一点,减震器做出来的阻尼量就大;反之孔径做大一点,阻尼量就小。
减震器内腔的直径、活塞冲程、特别是阀系孔径大小,直接影响着减震器最终的物理性能。而减震器阻尼的大小,就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质感”了:想要“路感清晰”的,阻尼给大一点,这样的车开起来有一种“紧致感”;反之想把车弄成“柔软大沙发”的,阻尼给小一点便是。
平整道变态道路+不限速
底盘也只能“紧致”了
汽车的原理本身并不复杂,因此您一定想到这会和德系/日系的区别有关。没错!事实上德系车大致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底盘紧致,而日系则反过来。
德国的道路水平确实全球第一,这毫无疑问。以前我还专门找到了清华大学对德国高速公路结构的分析论文,里面提到德国高速路基层的钢筋混凝土厚度就达到75厘米,全世界再找不到另一个国家会如此“丧心病狂”。
笔直而平整的超优秀路面就意味着“不需要车辆太多考虑舒适性问题”。因为如果某一天所有道路都能做到“镜面般平滑”的话,汽车干脆取消减震系统都毫无问题(卡丁车就是没有悬挂,全靠轮胎减震的!)。然而日本的道路品质显然无法和德国相比,路面越不平整的,就越需要车辆的减震“软一点”、悬挂行程长一点。
不同国情导致不同“流派”
其实谁也不比谁差多少
事实上我们观察一下传统美国车的减震设置也是如此,软乎软乎的和船一样。而德国汽车显然不可能这么做——因为车辆摇晃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操纵极限越差!车子开到200Km/h以上速度时,松软的底盘绝对是安全杀手!因为你无法很好的控制住车子。
有时候事情层层拨开后,最终你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不同的国情导致了不同的“科技树”的诞生。久而久之成了所谓的“风格”。比如很多人讨厌的日系刹车脚感太软,其实在日本教科书里还专门强调“丝绵般制动脚感”是高级感的体现……
其实说句公道话,无论德国还是日本,毕竟都是站在“世界汽车之林”巅峰的存在。要说技术谁不如谁?想多了!无非就是川菜和粤菜的不同罢了,至于你喜欢哪道菜,哪道菜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