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8篇:教研随笔∣大胆进行任务情境式教学探索
大胆进行任务情境式教学探索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021年5月7日,中山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以“高质量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举办了首届教学研讨会。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价值,不仅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本次活动聚焦“高质量课堂”,通过同课异构和专家讲座的方式,探索高质量课堂的内涵以及实现路径。市一中的覃晓荷老师和广州市天河区南国学校的陈旭兰老师,围绕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进行同课异构。两节课各有千秋,覃老师的课注重文本深度解读,通过对比反差的描写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学环节精致,环环相扣,体现了集体作战的优势;陈老师的课注重游记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训练,强化游记三要素的解读,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两节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又有差异,这也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不过本文不再对两节课进行分析讨论,而是针对陈老师的“任务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讨论。
最近,我接连在语文期刊上读到有关情境的论文,这些论文都对方兴未艾的“任务情境式教学”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冷静探讨。在任务情境的创设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设计的活动脱离实际,甚至脱离了语文的课程性质。这些意见当然要考虑,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使是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学尝试,也是值得进行的。任何创新,起初总会有不完美之处,这是很正常的。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深入,任务情境创设的思考和实践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因此,我是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大胆的创新。陈旭兰老师这节课设计了一个任务情境式的教学环节,即请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制作一份旅游攻略,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制作好之后再请小组进行展示。整个环节大约花了20分钟时间。“制作旅游攻略”作为一项情境任务,具体又包括了画路线图、为景点写推荐词、加入旅游的主题、加入“物资”方面的温馨提示等。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约13分钟后,教师请了两个组的同学分享了本组的旅游攻略。每个小组都能够为本次旅游设计一个主题,画出了本次旅游的路线图,并且提供了“物资”方面的温馨提示。应该说,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陈老师为这个环节的出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前半节课,教师陈述教学目标后,直接进入“勾画地点,把握游踪”的环节,并介绍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接着又抓住了部分写景的句子,请学生欣赏各拉丹冬的美景。此后,又用了13分钟的时间探讨了“作者为什么要写发烧、缺氧、骨裂等身体感受”和“文中写了作者哪些内心体验和思绪”两个问题。这些教学环节一一落实之后,教师才引入了情境任务教学的环节。那么前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任务情境教学作铺垫的。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匠心。也正为如此,我才觉得这节课实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主要指的是前半节课和后半节课之间的逻辑关联;艺术性,指的是用任务情境创设撬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精神。
在评课时,上海市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请学生制作旅游攻略可以放在课前进行,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就是请小组展示自己的攻略,其他老师进行质疑,从而实现互动与交流。这个建议很有启发意义。而我的建议则是设计两节课,直接将任务情境的教学环节贯穿整节课。就是说,这两节课就围绕一个核心任务即“制作旅游攻略”展开。我们知道,游记的要素包括作者的游踪、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这也是游记文本的一般要素,而马丽华这篇文章也注重写了游历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个人经历,这也是这篇文章最为独特之处。将这四个点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制作旅游攻略”的核心任务中,就实现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结合。“画线路图”,指向的是作者的游踪;“为景点写推荐语”指向的是所见之景;为本次旅游设计主题,则是考虑到作者的所感之情,其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人体生命的思考。当然,每个环节的实施,教师最好能够提供相关的指导或范例。例如“为景点写推荐语”,就需要仔细赏析每个地点有关写景的句子,在对这些句子进行赏析的基础上,把握“景点”的突出特征,进而引用或化用原文中的词句撰写推荐语;为本次旅游设计主题,就需要学生对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思想进行挖掘,不能仅仅停留在“探险之旅”“探寻之旅”等层面,还应该深入到“哲思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生命存在之旅”等主题。当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之后,教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学生登上舞台,开始思考讨论,教师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或在学生旁边指导。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积极完成这些不同的任务。
在评课环节,曾宪一校长提到了一个名词叫“教学癌症”,虽说这种提法过于残酷,但确实道出了一线课堂存在的问题,即教师不让学生讲话,不给学生思考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我此前称之为“教学痼疾”,即根深蒂固的毛病。具体说来就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不断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讲给学生,讲完之后就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即使学生回答听懂了,其思维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之前听完一节课,和老师座谈交流时,我曾说:“在时间方面,教师对学生很苛刻,而对自己却很宽容。”自己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却不断提着“思考时间为三分钟”“讨论时间为一分钟”的要求。对于这种教学痼疾,任务情境式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认为是值得大胆尝试的。由于受到时间限制,陈旭兰老师这节课的任务情境教学还略有保守,但这节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本区域的课堂教学吹来了一股清风,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此,也希望老师们多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大胆探索创新,不要让某些痼疾“积重难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