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成语,“无中生有”,它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把没有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其实,这只是它的一个解释,这个成语的另一层意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无中生有”语出《道德经》,老子认为有生于无。“有、无”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全文,若想弄懂“无中生有”,真正领会老子的智慧,那便要结合《道德经》来看。
有和无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就阐述了“有、无”的概念,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混沌未分,万物尚未出现,此时的自然状态,便是“无”,也就是天地之始。而后鸿蒙初辟,万物始生,这便是“有”,所以有乃万物之母。
老子这里所说的“有、无”,其实并不是指有形和无形,而是指万物存在的两种状态。无为有之体,有为无之相,想要了解万物的原始自然状态,便要从“无”的角度出发,想要观察万物的变化发展,便要从有的角度出发。
无中生有
无是天地之始,有了“无”,万物才得以从天地之间孕育,故而生“有”,因此老子言:“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无为有之本,没有“无”,“有”便无法开始,一切都不复存在,所以说,“有”绝不能离开“无”这个“本”。
有无相生
“有”和“无”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对的,有无相辅相生,相依相伴,这是自然规律,故老子说有无相生。
就比如说,为美下了定义,世人方知何为丑,为善界定了界限,人们才懂何为恶。它们看似相对,实则相生,“有”和“无”也正是如此。
所以说,《道德经》中的“无中生有”,是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万事万物都是由无到有的。当你理解了“无”和“有”,搞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便能明白万物规律,也就懂了天道规律。
最后,兴道愿大家常观内心,以无悟有,以有察无,便可得到你想要的“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