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三)

一、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03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二、释  解
老师说:“仲由呀!君子通过学识的'一以贯之’的修行,成就的仅仅是知识义理的入之于心。君子在达成明礼识仁的修行之后,还需要将其化之为德,使其合之于心而成为明德,彰显于世人之心,这就需要君子'一以贯之’的笃实力行,守仁行善而不忘其职责,因此,德是君子力行善道而后的所得,是仁德道义彰显于外,让他人心安平和而向善的所得,是自己问心无愧而安于仁的内得。仲由呀!现在能够知道尊礼乐,守道义,行善道,不违良知,向善积德笃行的君子已经很少啊!”
三、释 字

《说文》:德:升也。从彳㥁声。多则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多则切。𢜖古文。

《广韵》:德:德行。又惠也,升也。

《释名》:德:德,得也,得事宜也。

汉字“德”从彳㥁声,或从行、从辵,或从言。甲骨文德从彳直 (目上一竖,为古“直”字。表示目视标杆之意)。金文多在直下加了一个“心”字,德遂以㥁为声。㥁字从直从心,也是古“德”字。吴大澂认为,德从彳从惪,惪从古相字,从心,“相心为惪,得于心则形于外也。”王德培在《〈书〉传求是札记》中说:“《说文》德字从直从心,谓'直,正见也,从十、目、𠃊。’但盂鼎德字心上只作目上一竖,不从十、𠃊。这当是直字初文。盖会意目前有物,正视之则得'直’义。”因此,直本义中有上视之意,故《说文》:“德,升也”,以释其为“登高、攀升”之义。德本义为视直行正,也常指道德、品行、功业。引申指德政、有道德的人。《说文》:“德,升也”的“登高、攀升”之义为引申义,表示存于人内心的境界因善行而升华的道德。古德、得同字,传统中“德”是指顺从于“道”的法则而内存于人的内心之中的道义之得,而“得”指可见有形的具体的实物和钱财的拥有之得。

《说文》:鲜:鱼名。出貉国。从鱼羴省声。相然切。段注:按,此乃鱼名,经传乃叚为新鱻字,又叚为尟少字,而本义废矣。

《玉篇》:鲜:思连切。生也,善也,好也。又思浅切。少也。

汉字“鲜”从鱼羴省声,王筠在《说文释例》:“'鲜’下云,'鱼也,羴省声’。说颇迂回,固不妨有鱼名鲜,(南方所谓美人蛏干,吾乡即呼曰鲜),然《史记·陆贾传》之'数见不鲜’,未必为'鱻’之借字。鲜似会意字也。羊为邹鲁大邦,鱼为邾莒小国,是鲜字合南北所嗜而兼备之矣。故凡言新鲜即用之,未必当用鱻。且众美兼备为难,故引申之为鲜少也。《说文》少义作'尟’,经典无之,而今讹作'尠’矣。仓颉籀斯出于北方,凡古字必中国常有之物,不必远征貉国之异物也。许君偶有是言,不过据所闻如是,岂限定它处无之乎?”王筠新鲜说见长。本指活鱼,鲜鱼,又指新杀的鱼兽,引申表示新鲜、鲜明、少见、罕见等义。注意,罕见、少见,并不是完全没有。

四、素 说

前一章通过“予一以贯之”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君子以一善之理贯穿万事而知礼、识仁并明德。本章通过“知德者鲜矣”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君子的学识修养唯有通过行仁避恶,才能积善化德的笃实力行之旨要。

老师说:“仲由呀!君子通过学识的'一以贯之’的修行,成就的仅仅是知识义理的入之于心。君子在达成明礼识仁的修行之后,还需要将其化之为德,使其合之于心而成为明德,彰显于世人之心,这就需要君子'一以贯之’的笃实力行,守仁行善而不忘其职责,因此,德是君子力行善道而后的所得,是仁德道义彰显于外,让他人心安平和而向善的所得,是自己问心无愧而安于仁的内得。仲由呀!现在能够知道尊礼乐,守道义,行善道,不违良知,向善积德笃行的君子已经很少啊!

本章需要注意“知德”之“知”不是简单的知晓,而是指能够从“一以贯之”的“学、识、行”中理解并把握。知晓“德”是在“学、识、行”之后笃实所得,是从善之行后使人心安、使己无愧之得。知识的义理入于心只有“得”,行为的向善合于心才有“德”。一以贯之,才能入之于心;笃实力行,才能合之于心。真正的知德是知其德所来,知其德所住。对此,黄式三《论语后案》中按说:“知行有分言者,此合言之,惟行之实则知之深也。饶伯舆曰:'知在行先曰知道,知在行后曰知德。’《史记·孔子世家》引经'多识’章、《弟子列传》引《问行》章,皆指为陈、蔡难中之言。《外注》说本《史记》。然《史》有可信,有未可尽信。”注意,孔子所说的“德”已经有了具体伦理向善的含义,这和此前“德”并无道德之义,仅仅是行为规范有所不同。同时孔子所言“德”是强调笃实力行的,并不是空泛而论。对于周初“德”的内涵及解读,王德培在《〈书〉传求是札记》中说:“'德’,《书》传不释。大抵认作道德之德。许慎《说文》'德’不从'彳’,是根据战国时代的字形为说,与西周金文不合。就今所见西周金铭,德字都从'彳’。正因为许氏不知'惪’之初文是“德”,才释为从直从心,谓'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段注:'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于是'德’字从一开始便是道德之意了。考之《周书》文字,'德’字无道德义。……周初德字只当作一种'行为’或'作为’的意思来使用。单一个德字,既可表示善行,也可表示恶行。所以《书》里德字前面往往加上各种修饰词,以便知道是什么行为。……如'敬德’,不是崇敬道德,而是'警惕行为’。……《周书》里面有许多指明德或善行的词句省去修饰语,在当时是不言自明的,而后世则理解为道德,或以晚出的礼书附会。这是治《周书》者不可不明了的。总之,周初人多方反复讲德,主要是讲行为规范,是讨论'政行’问题,具有政治措施上的实义,非伦理上的空泛道德之论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