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兴‖宋湘与徐旭曾的深情厚谊

宋湘与徐旭曾的深情厚谊

文/张长兴
徐旭曾是广东和平县客家人,于清乾隆57年(1792年)中举人,嘉庆4年(1799年)己未科姚文田榜67名进士,授福建司,四川司主亊,后加一级奉政大夫。曾四任顺天乡试、京都会试外帘官。辞官归里,曾先后掌教广州粤秀和惠州丰湖等书院。能诗,颇得家学之传,风韵萧疏,著有《梅花阁吟草》。嘉庆13年(1808年)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时,他针对当时土客争斗事件向诸生论讲客家问题,后整理成《丰湖杂记》,是我国系统论述客家历史文化的开山之作,被不少学者誉称为“客家人的宣言”、“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而梅州的人称客家奇才、岭南第一才子宋湘,与名誉东江的大才子徐旭曾的交往与友谊,堪称千古佳话,至今在东江文人间乐道——
传说某年盛夏六月,徐旭曾盛邀宋湘一同到彭寨镇聚史村参加镇龙庙重修落成庆典。途经优胜镇鱼溪村时,宋突然中暑,身体不适,幸有乡民去罗星庙求得香灰灵液,饮后急病顿消。求签如此灵验,令宋湘百思不解。感于镇龙庙的堂皇和乡民的盛情,宋湘欣然为该庙题匾为“镇龙庙”,乘兴之际他还题写门联:“往昔经伦开世界,如今功烈炳乾坤”。镇龙庙几经毁除,然门匾和门联却奇迹般留存。
清朝乾隆癸丑年间,初春新雨后,徐旭曾再次邀请宋湘一道去林寨名胜古刹云外赏揽胜。云外赏,又名眉峰寺,座落于林寨明星村铙钹嶂山麓一危崖岩下的寺庙。眉峰寺背山面水、四季朝阳,眉峰寺下方有一片桃花林,每当桃花傲雪绽放之时,蔚为壮观。寺庵石崖上留有不知出自何人写于何年的“云外赏”石刻题字。一说是吕洞宾所题,一说是铁拐李挥就,无人知晓。宋湘见“云外赏”这三个苍劲大字,对徐旭曾说:“云外赏其实是乾隆皇帝最为喜爱的行宫之一,乾隆皇帝在他的咏《云外赏》诗中写的:有桃即武陵,何必灵源上;忘俗即丹台,何必求方丈。言下之意是说'有桃花的地方,就是武陵桃花源,在桃花盛开的地方,都可忘却尘世的纷扰,就像神仙一般,没有必要再去求方丈。’你看!下面那片桃花,多么令人心醉如痴。”宋湘遂以唐代诗人卢纶的“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释义,仅解到“外”字,霎时间雷劈电闪,山谷轰鸣,石壁裂裂开缝,惊得宋湘不寒而栗,不敢再解读下去,与徐旭曾急急下山。
走到明星樵子坑,宋湘方稍稍定神,忽然他看到路旁有一株错纵交叉的柿子树,灵感一来,雅兴又至,他忘却当时的悸意,吟了一首至今仍让林寨乡民津津乐道的诗句:“枝横枝歪枝桠叉,枝枝节节枝生芽;新枝打从老枝出,老枝不正嫩枝斜。”
道光五年,任顺天乡试外帘官的徐旭曾已57岁了,由于年纪较大,他写信给时任湖北粮道官的宋湘提出返乡之意。宋湘极力支持,并复诗:“富贵犹无益,声华况己经;生儿休识字,误我是浮名;耕牧青山夫,风尘白发生;相看同一笑,垂老竟何成;今日明人眼,书到别我归;念谁堪久客,况子有慈闱;舟楫期秋好,乡间正雁飞;到家翻一涕,阿母旧缝衣。”
接书信后,徐旭曾退出政坛,顿感到身心愉悦。回到穗城,广东藩承宣使司特聘徐旭曾为粤秀书院执掌,任山长。后来又到惠州丰湖书院掌教,以教书育人为乐。徐旭曾的选择,与宋湘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徐旭曾在他的名著《丰湖杂记》中有这样的叙述:“嘉应宋芷湾检讨,曲江周慎轩学博,尝为余书:嘉应、汀州、韶州之客人,尚有自东晋后迁来者,但为数不多也……”宋湘对和平印象颇深,他在《广东省各府州县集成诗句》中写道:永安寻访兴宁友,先入和平说事端。偶遇海丰知已者,同行又过陆丰船。
文/张长兴(于2000年初稿,2005年完稿)
作者简介:张长兴,1943年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中文系本科。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兴宁张氏文化研究室主任,原兴宁市政协委员, 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宁中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梅州电大、兴宁市党校兼职教师。现为中华作家在线网签约作家,《博客中国. 张长兴专栏》至2019年10月获55万读者点击。编撰《往事如烟》《风雨长河》《宁江春雷》《兴宁张氏源流考》《大成文史》等文集共计200万字。许多文章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曾出席嘉应学院客家学研讨会和广西客家文化研讨会及福建宁化客家论坛研讨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