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文化建设引领孩子成长
冯静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语文教学作为母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起着促进、引导、优化的作用,使得整个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说话,处处引领孩子学习
1.营造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每次接手新生,我都会利用班级黑板报和墙壁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以“我是小学生了!”为主题,从读写姿势、课前准备、卫生习惯等多方面以儿歌的形式教会孩子吟诵,并图文并貌地张贴在教室周围,不露痕迹地营造一种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遵守班纪校规,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2.开辟识字途径,倡导在生活中识字。
一方面利用教室的资源,在每一处物品上贴上名称,让孩子把事物与文字相联系,久而久之使文字符号印在孩子大脑里;另一方面把教室内外能利用的墙面平均分给每一个孩子,这是他们的展示区,发挥孩子的才能,让孩子把自己课外识的字粘贴在自己的展示区里,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提高了识字量,为早读书奠定了基础。
3.展示优秀作品,给孩子提供舞台。充分利用教室外走廊上的墙壁开辟“班级展示栏”,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语文学习成果。小小的一块墙不仅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体,还展示了班风班貌,从而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4.设计量化积分表,激励孩子前进。合理利用教室黑板或学习园地设计量化积分表,激励孩子前进。对于低段学生一般采用“比比谁的进步大”、“看谁长得高”等,每个孩子都可以在量化积分表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积极争先的劲头,班级内也呈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在中高段多以小组评比为主,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意识,集体观念等。
二、精心设计活动,引领班级文化深入开展
1.借助传统节日,了解民族文化。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开展时侧重点也不同。就拿“我们的节日——端午”来说:一年级通过读书或听老师讲解,了解端午的来历、习俗;二年级通过自己查资料交流端午的来历、习俗;三年级积累描写端午的好词佳句;四年级学办一份有关端午的手抄报,五六年级从学包粽子、学做香囊等体验中找到写作素材。类似这样的活动,清明、中秋、元宵节等都会开展,不仅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了传统文化,还培养了孩子综合能力。
2.根据季节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春秋两季我们都会把孩子带出校园,带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后,孩子把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发挥自己的特长,画成画、写成文、唱成歌、吟成诗、拍成照。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趣,无形中还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在思想上更是一个积极的引领。
3.精心设计活动,陶冶孩子情操。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就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合班级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和成长。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成语接龙,故事会等,充实了孩子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画与话,巧编课本剧,手抄报,诗配画等,培养了孩子能力;诵读经典:校园广播,诗词擂台赛,晨读5分钟等,提高了孩子文化素养。
三、倡导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增厚积淀
1.建立班级图书角。我深信优秀书籍的力量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思想,这个“老师”会默默地把精神力量传递给他们。果然,班级图书角建立以后,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高涨起来,惹是生非的孩子越来越少。整个班级形成了阅读氛围。
2.引导孩子亲近图书。(1)抓好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利用学生人人都有的《新语文》读本指导学生读儿歌、读故事,适当地配上音乐、动作,让学生人人都参与进来,慢慢爱上读书。(2) 晨读十分钟,把早自习挤点时间来读课外书,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把读书落到实处。(3)开展“每周一诵”活动。借助学校开展的每周送贤活动这个平台,从三字经、弟子规到结合时令的儿歌、诗词,再到名言警句和毛主席诗文。写在黑板的一角,每周推交给孩子们,指导他们吟诵。(4)推荐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在数量上有相应的规定外,还推荐了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根据班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会把适合他们的书目整理出来供他们参考,引导孩子阅读。
3.开展读书活动。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班中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汇演,读书心得和书评评比等,通过活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多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