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人工智能20载,深度回顾科大讯飞进化史!
作者丨研究组
谈到人工智能,我们一定绕不开一家公司,它就是科大讯飞。作为一家从语音交互起家,逐步发展成人工智能龙头的A股上市公司,它的成长史让许多人好奇。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读下这家公司的成长史。
1
一介书生投笔从戎
1973年2月,刘庆峰出生于安徽泾县。历史上,泾县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闻名。明清两代,全县中进士106人,居全省第三。
刘庆峰便是成长在这样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环境中。1990年,刘庆峰拒绝清华,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电子工程系。
该校是国内第一家开办少年班的高校,也是技术型企业众多创始人的聚集地,比如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和陈云霁两兄弟也曾在中科大少年班就读。
当时与刘庆峰一起进入少年班的,还有13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虽然校内高手如云,但刘庆峰在入校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还是拿到了几乎所有数理学科考试的第一名。因为数理成绩的优秀,刘庆峰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青睐。1992年,做人机语音通信的博导王仁华教授亲自找到他,希望刘庆峰能加入自己的实验室做语音技术研究。那时,刘庆峰才大二。
20世纪90年代,国内语音行业分为南北二王,“南”指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仁华教授,“北”则是清华大学的王作英教授。
作为中国语音界泰斗级老教授,在王仁华教授的语音实验室里,一排计算机就已经初步合成简单的人声。
当刘庆峰第一次走进王教授的人机语音实验室时,就被眼前一排排由计算机合成的人声震撼,这是刘庆峰第一次接触人机语音,至此,便深扎此领域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刘庆峰在中科大保送研究生之后,王仁华教授提出让刘庆峰牵头带队,承担实验室的国家“863项目”——语音合成技术,想让他将语音合成技术这个科研成果做成优化语音合成系统。
当时,他每天早上七八点准时到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学大师吴宗济老先生的家里去,跟他学习实验语音学,晚上10点以后才走。为了方便学习,他在北京劲松七区租了一个地下室,在里面连续住了三个月。
三个月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他和团队在语音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他们开发的系统不仅音质出众,还具备优良的语音自然度,合成的语句接近于人声,成为了当年最轰动的科研成果。
1998年,刘庆峰和团队参加国家“863”计划语音合成比赛,他们合成的语音首次达到了3分的标准,也就是说,电脑说的话终于达到了可以让人接受的程度。这对刘庆峰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肯定。但是欣喜过后,他开始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
当时,吴宗济老先生的一番话,让他感触颇深: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全世界最好,中国语音产业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最终,刘庆峰决定放弃出国,拒绝微软奖学金,决定创业,并在校内迅速组织了一批精英学子,组成了18人的技术创业团队。
1999年,科大讯飞在安徽合肥正式成立。
创业初期,刘庆峰对科大讯飞的未来充满希望,觉得凭借他们团队的实力,营收应该很快就可突破10亿元。
当时刘庆峰的团队专注于研发,目标是把科大的语音实验室做成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自己做实验室的主任或总工程师,外面的合作、管理、资金、市场,他一律不管。他认为做研发、编代码、搞算法是真正创新性的工作,做市场、跟人打交道、谈话、沟通,都是浪费时间。
1999年年底,科大讯飞迎来了第一次危机。那时,他们发现自己的产品缺乏战略,不符合市场的预期,导致团队非常辛苦,甚至差点解散。
此时的刘庆峰开始意识到了市场对产品的重要性,为了熬过这次危机,他只好硬着头皮从总工程师变成了CEO。
当时,他们开发出一款试图用语言控制电脑的桌面软件,按照他们的设想,把手写输入的随意性、键盘输入的准确性和语音输入的高效性完美结合起来的软件,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
但市场的反馈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用户操作时的满意度瞬间降至30%,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整整一年多时间,他们几乎颗粒无收。这时,科大讯飞的资金链出现断裂。
当时,公司账户上只剩下二十万元,而每个月的开销要三十万,他们已经揭不开锅了。团队中的很多成员开始动摇了,认为语音技术太难挣钱,而且技术门槛太高,便提议干脆不要做语音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次危机,他们在安徽巢湖半汤开了一次会,就是科大讯飞历史上的“半汤会议”。
会议上,团队里有人提出质疑,“我们还要不要做语音,要不干脆做房地产吧。”但刘庆峰坚定的提出:“凡是不看好语音产业的,请走人。”同时,刘庆峰也明确了目标:第一,这个产业未来有着100亿的市场空间;第二,他们必须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
当时,他们手上仅仅只有中文语音合成技术,提出这个“第一”的目标,显然是天方夜谭。
直到后来合肥市的领导带着三家投资机构前来考察,并对讯飞的创业团队提出了肯定和支持。随后,三家投资机构以“3060万元占股51%”的条件投资科大讯飞,他们才终于在这次危机中缓过来。
为了让科大讯飞能快点盈利,刘庆峰开始做出一些改变。
他整合了一批技术资源,在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清华大学、科学院数学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寻找一些优势互补的专家,一起做研究,把中国的语音事业做大,最后讯飞来统一做产业化。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要当好一个CEO,首先需要的是资源整合能力。
直到2004年,科大讯飞终于扭亏为盈。紧接着,2006年科大讯飞首次参加了国际语音合成大赛,成为当时最大的黑马,直到2019年,连续十三年科大讯飞都是全世界第一名。
2008年5月,科大讯飞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上市的公司。
2010年,科大讯飞发布全球首个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现更名为“讯飞开放平台”),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数据规模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14年,发布讯飞语音云3.0、灵犀3.0,正式启动“讯飞超脑计划”,即确定“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目标上的转变。
2017年4月,科大讯飞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70%以上市场份额。
至此,刘庆峰完成人生转变,从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2
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之路
梳理完人物成长史,接下来是公司发展史。说实话,想用一篇文章写完科大讯飞这家公司的发展史,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只能先从大的事件上进行梳理,尽可能捋清这家公司的发展脉络。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公司早期是专注语音交互的,这个赛道市场空间并不大,但随着深度学习的概念提出,AI产业蓬勃发展,公司逐渐向外延展,不仅在中文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项语音技术的国际大赛中斩获桂冠和刷新世界纪录,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同时,在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手势识别、数学公式识别等国际比赛上大放异彩。近几年更是在机器阅读理解、常识推理、知识图谱等技术纷纷在国际比赛中有亮眼表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需要注意,在2014年之前,科大讯飞的商业模式主要以to B为主,甚至一度被投资者批评为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但随着2014年科大讯飞启动“讯飞超脑”计划以后,截止到2019年,公司 To C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6.25 亿,同比增长 43.99%,占公司总营收的35.96%;实现毛利 17.08 亿,同比增长 31.81%,占公司总毛利的 36.83%。To C 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增速超过 30%,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持续提升。
总而言之,1999-2006是讯飞的初创期,主要做语音交互,在一个小池塘里谋生。2006-2015是技术突破期,在各个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2015-2020进入落地期,明确了平台+赛道的战略。
这里平台指的是开放平台,是一个由讯飞为核心,技术共享,数据交汇的平台。讯飞提供数据和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交给别的企业来做。通过开放平台,讯飞能搜集到不同领域消费者的详细数据。从数据上,大家可能更能直观理解,2020年讯飞平台已有157万开发者团队,总用户数9亿,开发应用数量93万,应用终端数量超过20亿,开放300多项能力,链接230万生态伙伴。
赛道指的是科大讯飞布局的各大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政法,汽车,智慧城市等。这五年虽然应用场景还未完全落地,未形成绝对的优势和盈利模式,但可以看到,自2020年疫情以来,教育领域率先迎来业绩爆发,未来,相信各个领域的应用会逐次落地。
从To B转向To C,按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的说法,即讯飞是一家耐得住寂寞,能做十年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然后发力的企业。
3
科大讯飞股价的历史表现
最后,我们看看讯飞的股价变动史。我们把科大讯飞历史股价和历史估值图一起放上来,方便大家理解,有两个关键要素值得注意:第一,讯飞从来没有便宜过,现在60多倍PE,已经是上市以来估值底部,第二,18年之前几次大涨,估值提升,基本都是跟着大市走,没有太多独立行情,比如08-10年那一波是跟着中小板,12-15年是跟着创业板。
直到17年那一波,大家看到讯飞招聘市场人才方面疯狂扩招,认为讯飞将迎来业绩爆发,才走出一波独立行情,估值迅速提升上200,但由于增收不增利,随后又被打回原形。也正因如此,在19年至今这波科技牛中,科大讯飞涨幅只是中规中矩,远远落后于光伏、新能源、半导体,这也使得最新的2021年一季度业绩公布后,讯飞的估值重新回到历史低位。
同时,近期众多事件预示着,AI的商业化应用正在迎来拐点。比如,百度铺陈多年的AI平台和技术逐渐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再比如,科技巨头微软宣布以197亿美元,溢价23%收购AI语音龙头企业Nuance。
考虑AI公司大都处于商业化初期,一般采用市销率估值。以微软收购价计,Nuance的市销率达13.32倍。相比之下,2020年科大讯飞营收达130.25亿元,截至5月12日市值1195亿元,其市销率仅9.17倍。
两者估值差距不小,但相比更贵的Nuance,科大讯飞不仅有着更快的业绩增速,业务布局也更加深入全面。也就是说,相比Nuance,科大讯飞有着更大的AI业务变现潜力。
4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大时代
回顾完讯飞的核心创始人成长历史、公司发展史、股价变动史,不得不说,现在的讯飞不仅依旧处于高速增长期,而且与过去相比,进入到更有质量的增长。
国务院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随着“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相信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而讯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者,亦将充分受益。
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今天无论走到哪里,每一个会议都在讨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将远远超过以前我们提的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