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不仅剧情抄袭,吃相还很难看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这样一个桥段中,赵匡胤丑态出尽,他竭力掩饰着对皇位的觊觎与渴望,努力表现出无奈的样子,同时斥责着身边的人为了荣华富贵,让自己“被迫”当上了皇帝。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一出戏明显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并且是完全照搬了历史上的“经典”。这个事件的主角,是一个叫做郭威的人,同样经历了“黄袍加身”。而赵匡胤,当时只配做他一个小小的马仔。

赵匡胤

唐末天下乱成一锅粥,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其中一个比较厉害的,是沙陀人李克用,率领彪悍的蛮族骑兵镇压了黄巢起义,因为勤王有功,被赐姓李,任河东节度使,活跃在今天的山西一带,称晋王,与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为敌。郭威的父亲郭简担任顺州(治今北京市顺义区)刺史,隶属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麾下。

郭威(904—954)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河北邢台隆尧县(时属邢州),到了他三岁那年,举家迁往太原。但是猪温称帝后不久,郭简被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所杀。

郭威

郭威从此成了孤儿,后来他的母亲也病逝了,他只好依养于韩氏家族的姨妈家中,这个时候郭威还不到七岁。寄人篱下的少年生活,使郭威比一般的孩子更善于察言观色,更机智。

十八岁的郭威已经长成身材魁伟的青年,最初在潞州节度使李继韬的手下当兵,以“负气用刚,好斗多力”而被赏识,属于社会上的一类“狠人”。

根据记载,他曾经在上党闹市区碰到一个屠夫,此人是当地一霸。郭威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式切肉,从而与屠夫发生了争执,屠夫知道他有当差的背景,并不敢直接打斗,却露出肚子,暗含嘲讽地说:“说你敢刺我吗?”郭威毫不含糊,一剑刺去,屠夫当场毙命。郭威被负责治安的人捆绑送官,李继韬因爱惜其才,释放了郭威。

刘知远

郭威另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就是遇到了刘知远,此后一路追随。即使在刘知远被疏远时,郭威也不离不弃,还鼓舞他说:“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又有很多的战马,无论屯粮动武,都能成就霸王的基业,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历史证明郭威没有站错队伍。几年后,契丹灭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郭威理所当然成为开国功臣。仅仅一年之后(公元948年),刘知远驾崩,隐帝即位,郭威虽升任枢密使、顾命托孤大臣,却因为功高震主,埋下了种种危机。

此后的郭威,已经掌管了后汉的禁军,并且在公元948年至949年的一段时间里,郭威接连了“三叛”,进一步树立了自己崇高的威望。皇帝特别封赏郭威,郭威却推辞了,要求把功劳分给大家,不仅对朝廷高官加以赏赐,而且各地藩镇包括南方归附的割据政权领导者也都加官进爵。一时间,郭威成了给大家“发喜糖”的人。威望日上。

郭威在前线军中,“居常接宾客,与大将宴语,即褒衣博带;或遇巡城垒,对阵敌,幅巾短后,到了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契丹南下,甚至到了邺都之北境。于是,朝廷再次让郭威执掌兵权,去抵御契丹。通过多次的战斗,郭威真正是兵权在握了。

就在这个当口,后汉首都开封却发生了血案,隐帝刘承祐不能忍受托孤大臣的钳制,对他们非常猜忌,不仅诛杀了史弘肇、杨邠等元老,郭威、柴荣在京的家属,也未能得到幸免,以至于郭威断绝了后嗣。

同时,隐帝下密旨要诛杀在前线带兵的枢密使郭威,所幸郭威提前接到了报告。他在众将士面前宣告这一消息,于是群情激昂,可见郭威是很善于鼓动人心的。在众将士的支持下,郭威的大军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回师京城。七天后,軍队到达开封,隐帝为人所杀。郭威掌控了整个局面。

但是,郭威并没有马上接受禅让,而是在充分尊重李太后懿旨的基础上,迎奉刘知远的养子、武宁节度使刘赟继承皇位。刘赟实际上是刘知远之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父子一南一北,占据雄藩。立刘赟为帝,暂时麻痹了手握重兵的刘崇。郭威派冯道去接刘赟来开封,顺便也就剥夺了刘赟武宁节度使的职权。

契丹贵族

十二月初一,郭威接镇州、刑州奏报:契丹数万骑南下,攻内丘(今河北邢台内丘县)、饶阳(今河北衡水饶阳县)。郭威再次从开封出发,率领大军北击契丹。十九日,郭威大军过了黄河,居住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馆驿。

与郭威同生共死的兵士,此时却哗变了。因为背负了太多的家仇国恨,如果郭威此时不站出来为他们撑腰,那么刘氏必然会发起反扑,他们本人、以及家人都会遭遇风险。只有郭威站出来,成为天子,才能确保无虞。

冲动的将士们撕裂了黄色的旗帜,将其披在郭威的身上,大家共同拥戴,万岁的呼喊声惊天动地。可以说,郭威的“黄袍加身”是历史的使然,并没有一丝矫揉做作的成分。

反观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同样以契丹进犯为借口,却没见到真正的契丹大病;柴荣对赵匡胤一直不薄,甚至在病重时,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病逝,他的第四子、七岁的柴宗训继位。一年后,赵匡胤就急不可耐上演这么一出毫无必要的“黄袍加身”,并逼迫其退位,吃相实属难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