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祭英魂,太虚为安!
编者按:
辉煌灿烂、精深博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我们民族最优良的精神基因,镌刻着我们民族最独特的精神印记,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处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充分运用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哲理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坚定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笔者偶得汶上县籍85后青年文学爱好者笔名赵玄乐所著的《先祖父传》,其文风复古、笔锋锐利、情蕴深沉、意境悠远。作者用几个生活小片段连点成线,娓娓述说了其祖父忠厚淳朴而又令人感怀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先祖父的深切怀思和对优秀道德传统的坚守。
通过此文,我们可以一窥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汶上县乡村的时代影像片段和作者幼年及少年时期的乡土记忆。富含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适值清明时节,遥祭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英勇牺牲的伟大先烈们和所有朴素善良而又无畏的先辈们!让我们一起缅怀故人!
恰逢其时,作此小文。
《清明上河图》 部分——北宋·张择端 绘
《清明上河图》 部分——北宋·张择端 绘
《清明上河图》 部分——明代·仇英 绘
《清明上河图》 部分——明代·仇英 绘
《清明上河图》 部分——清中·沈源 绘
《清明上河图》 部分——清中·沈源 绘
引用《先祖父传》部分内容,以供感怀:
故赵公**(1928-2004),小字讳**,乃先祖父大人。世居汶邑次丘孔庄,祖上耆宾。行事宽厚寡言,就平处坐,从宽处行,享下等福。少闯关东,至佳木斯,常遇罗斯人,笑言:“汝等魁梧金发白肤所言,吾实不懂也!”余幼时闻此,大笑也!后家乡子女无以为继,乃归。以窑厂技员兼务农为业,常捕鱼以贴家计。
昔时,祖在窑厂财权可得,然素至公无私,严於律己,家贫无妄念。时人尝讥笑曰:“此愚人也!”邻里亲朋若有需,则身先帮扶,常遭不解。时年尤殊,“出河工”艰辛几何?我辈不得而知;祖右肩稍高,或先天缘由,或后天所致,亦不可知。略知彼时,致病死者不乏其人。祖壮时,身材甚高,食量颇大;暮时,佝偻稍瘦,曾为牛畜顶伤,右手麻木而僵。
余幼时,常随祖父至窑厂,与大兄耍玩於野地坑池。“红姑娘”彤红,“挂金灯”金黄,撷来尝之,口甘如饴;杂草、野花、野果、黑土、贝壳夹伴雨水,偶现荒草坟茔;余溺深水,大兄扶之。年幼嬉戏不识愁,玩来堪胜百草园!至今忆来,满是回味。
故李氏**(1925-2008),乃先祖母大人,育有三子三女,长子次女殇夭。中店村、赵村及孔庄一带东汉时既已称平原村,先祖母既待字於中店村也!时李氏一族乃村中富户,家有五子四女。祖母姊妹行三,三弟讳**,四弟讳**,五弟讳**,惟祖母性强好胜。吾家亦富户,皆谓之门当户对也!相传祖父赴中店村相亲,祖母使……,乃合!
婚后,曾祖母何氏太君大喜,善待之。传太君平居尝购布两匹,二媳均分之。祖母甚喜,携布归娘家,路途稍远,乃憩於野,不慎遗之。及至娘家,祖母……赵家林稍北,有古井一眼,深约十米许,水常溢出,虽盛夏亦寒彻骨,况凛冬乎!祖母……时已身怀吾父矣!村人见之乃呼救,曾祖并祖父闻讯急救之。祖父着棉衣纵下深井,往返数次,至井底终获母子二人。祖染重疾,哮病伴其一生。后闻,一中店村人於野途拾得布一匹,此事终大白於乡邻哉!大幸焉?大悲焉?余书至此,泪湿衣衫……思己身,又若何!
……
祖母……祖或老宅单住,或北院独居。祖少时,似长工被兄役使,宽厚无怨言,百事纠结,终致兄弟相隙,后世形同陌路,余不胜嗟唏!戊子初,忌於'七十三、八十四’之俗,祖母尝执吾母手,殷殷嘱曰:“媳入寒门三十载,浸渍苦楚,吾负汝甚矣,觊……善抚幼侄。”念兹在兹,撒手尘寰,寿八十有四。
先祖母之德,乃生养二子二女成人并抚育吾之从弟之功矣!吾家父慈母,於前赡养吾曾祖父,於后赡养吾先祖父,世人皆传颂尔!明伦理,守纲常,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矣!吾辈自当戒之,勉之,重塑家风!
念余幼时,家贫势寡,屡被村中豪强欺凌,父嗜饮,无从致富以强。爺平居尝谓余曰:“明永乐初,吾家老祖来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小趾复甲,背手兼行,筚路蓝缕,以启家业,居汶邑久矣!”又云“吾家祖上亦为书香门第,乡饮耆宾,官宦人家,祖宗之泽,三世而斩,现倾颓焉!”耿耿叮嘱“尔辈须当,振家声,耀门楣,勿辱先人也!”话止於此未复言,余铭记之。
……
壬午巧月,余县城就学,去家较远,始寄宿於校,每月返家一次,常次日午后而返。甲申岁初,祖呼吸不畅近期年,哮病愈重,夜间尤痛不堪言,整宿跪之於榻方似稍缓。正月二十五日午后,予立於庭院,辞别家人,推车欲返。爺在轩窗内唤我:“桥,今日勿走,明晨再行亦不迟,”又言“爺病疾甚深,恐时日无多,爺孙难再相见矣!”母在厨下笑答:“福寿天定,他爺体壮,可尽享天伦,毋忧!桥学业繁重,明晨早行必疲惫,此言易扰其心焉。”二十八日上午,正习语文课,恸闻祖父逝於昨日,天人相隔矣!
几至甲申岁青龙节,祖负气而终,目含离世泪,不舍生前身后事,寿七十有七。父母奔告宗族邻里。是夜,小妹守护先祖遗体,且瞻且泣,力竭伏榻而眠,深念:父母奔波於外,常食祖父所做油饼,虽有生有熟味不佳美,亦感祖之无言慈爱;大兄自滬千里奔丧;姊在平湖,未被告之,后悉噩耗,虽性刚强亦恸哭不绝。吾母大哭曰:“生,乃七尺之躯大丈夫;死,仅方寸之地薄塟之!”吾大哭三日,至祖下塟,余下拜悲哭已极,炮竹炸响,亦不能闻,几失聪。
后悉,祖父逝前欲食果品,父辗转县城方购得,料偿小愿也。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终,乃为后辈之幸。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如斯!
白驹蹉跎,余已过而立之年,祖父早已仙逝,每每念之,言犹在耳,心凄然。人生漫长,何去太疾,遥祝先人,太虚为安!
余来滬十载矣,儿女绕膝,大兄甚怜之。今业有不顺,方得闲暇,欲了吾愿。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若有妄言,海涵叩谅!
特作此文以祭先祖!
岁次戊戌蘭月廿一日申时 二十二世长房幼孙 彦桥 拜撰於滬东茗苑
著者 玄宸乐
2021年04月04日
【本文由“紫淩轩”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