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读书日,不错过读书
孩子们的回答总会在一阵忙乱之后,得到一个综合的答案。似乎前面回答的人在帮后面回答的人整理思路一般。而这次,不需几个回合,铺垫的问题全指向书籍的精彩(虽然答案里还可以预设成多种的回答,却不想将问题变成执着)。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多多:书里有喜爱的东西(知识)。
一个人的学习,不能止于书,也不能无书。
我曾和学生一起观看《盗火者》,看到爱迪生妈妈做阑尾炎手术那一段,学生们发出的不是惊叹,也不是谩骂,反是有几分疑惑?——这是真的吗?尽管郭老师的学生找到了有力的证据——爱迪生童年时代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学生们依然将信将疑。
通过一个虚构的情节是否可以传递历史?学生们的疑惑,不是他们缺乏思辩的能力,而是他们被约束得太多了。
书籍所要打开的肯定不是人类谎言的启动开关。
我试想:为什么会有世界读书日?莫不是因为虚假的谎言太多了?莫不是因为人类失去了自由的语言太久了?莫不是因为“劣币”在“驱逐良币”的战役中已取得了大成功?
“吾日三省吾身”者,不在于他“省”的事,而应是他“省”的心。事可因人而异,心则是相通。
书籍,仅是一个物品的名称,它虽可承载知识,可将历史记录,可将经验传递,可是却不可让它成为“唯一”的尺标。
一个人若怀“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心,若能“学而时习之”,那时,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又何必拘泥于“读书日”还是“非读书日”?
读书日,只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而不是成为一个提倡读书的理由。
愿每天都是麦芽儿的读书天。不要“世界”不要“所有人”,安静、认真、欣喜、微笑;足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