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7平面装饰画

7 平面装饰画

一次,一位夫人造访画家马蒂斯的画室,她发表意见说:“这位妇女的手臂肯定是太长了。”马蒂斯彬彬有礼地回答说:“夫人,您错了,这不是一位妇女,而是一幅画。”

59.亨利·马蒂斯(法国,1869—1954年):《红房间》,作于1908—1909年。180×246厘米,列宁格勒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60.鸟居清信第一(挂名)(日本;1664—1729年):《歌舞伎》,作于约1708年,木刻,55×29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哈里斯·布里斯班·迪克基金,1949年)。

画不必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模一样,比如说,它完全可以是装饰性的,就像马蒂斯的绘画《红房间》(图59)那样。人们能认出画中成分——摆设典雅的桌子,干干净净的侍女,生动活泼的桌布和糊墙纸,一把椅子,一扇窗子和窗外的景色:树、草和远方的屋子。但马蒂斯的画并不是真实世界那个样子——为什么要那样呢?摆一个优美的图案难道不会更加赏心悦目?也许对布置一个平面来说,它反而显得更合适!

日本木刻时常是和谐杰出的平面设计图,比如图60这个歌舞伎就是一例。在画中找到她的头、她的左手甚至她从长裙下露出的小脚并不是一件难事,但真正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却是由旋转的和服所表现的优美的动感,是使用大胆、精致的装饰画竟能编织成出人意料地复杂又出人意料地妩媚的图形来!

线条与色彩的和谐,也就是在平面上画出平面图形(如图59和60),不需要和具象写实有必然联系。在伊斯兰世界,艺术家一直在精心设计对抽象图案的排列,因为尽管宗教禁止画活物的训令从来就没有被严格执行过,但这种禁令影响够大,足以激发出一种非具象性艺术的悠久传统。我们这里有一本《古兰经》上的装饰页(图61),它的主要部分被纵横交错的直边图形所分解。图形有规则、呈辐射对称状,使人感觉到它的基础是某种复杂的数学体系。直边的间隔里布满了图案,规整的几何形用金色,比较松散、粗放、较大的空间用蓝色做底;一道宽阔、构造精巧、几乎由花卉交织而成的条带把画面中间的矩形从三面框住。最后,精致细小的尖状物在图形边缘散开,整个饰纹似乎是中央部分最密集,而越到边缘,就变得越松散。

大约公元700年在英国制作的一本福音书中,有一页装饰图(图62),尽管它也是纯粹装饰、非具象性的,而且被几何形分割成许多部分,但看上去却与图61很不相同。在这个图形里,处于支配地位的几何形是基督教的十字架,尽管它缺少伊斯兰图形中那种辐射状的对称,但它用宗教内容弥补了这种不足。一个巨大的十字占据画面的中心,除开这个十字,画上就是一大堆缠绕交织似乎是网状的装饰物,大一点的好像在十字架外面翻腾(其中没有一个如《古兰经》上的那样粗壮),小一点的好像在十字架里面翻腾;十字架本身提供了秩序感,否则那就是一些怪模怪样、几乎是有生命的形体了。

这两幅图(图61和62)虽说都是平面图,但构图却很复杂,充满了精致的细节,需要极不寻常的手工技巧。相反,20世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却十分简单:白色底版上涂着大块的原色(红、黄、蓝),再用垂直的黑线将其分开(图63)。蒙德里安的画不是为某一宗教服务的,如《古兰经》或福音书中两幅插图那样;但从他细心地平衡颜色和区域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他是在寻找比单纯的装饰更为深刻的东西。他希望把画中的成分减少成要素——排除混色和曲线——由此而达到不带主观色彩的一般表述。他没有将画中成分安排成常规的几何形状,如两幅插画作者那样;而是通过对大块的单色作特别敏感的安排,来寻找平衡与和谐。

61.《古兰经》抄本一页(手稿Or 848号第55帧),作于14世纪,25.5×18.7厘米,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

62.林第斯法恩福音书一页,作于约700年,34×25厘米,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

当蒙德里安在用色方面追求最大对比度时,约瑟夫·艾伯斯却在探索色彩的微妙关系。他的工作就跟蒙德里安的一样,看起来好像是视觉实验室,但他对变化的次数进行严格的限制,这样,在他的作品如习作《向正方形致敬》里(图64),他只用一种简单的几何形,即正方形,还有一个数量有限但彼此密切相连的色彩系列。

绘画多数都画在平面上,可是让人吃惊的是:艺术家们很少强调这一点。事实是,绘画中只要出现了具象的因素——即便像马蒂斯的《红房间》或日本《歌舞伎》中那种抽象的形体——也会产生体积和纵深的暗示。因此,完全把美化平面的图案作为其终生事业来献身的画家,从来就是少而又少的。

63.皮埃特·蒙德里安(荷兰,1872—1944年):《红、蓝、黄三色图》,作于1930年,50×50厘米,纽约阿曼德·P.巴托斯先生和女士收藏品。

64.约瑟夫·艾伯斯(美国,德国出生,1888—1976年):习作,《向正方形致敬(黄色启程)》,作于1964年,76×76厘米,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END


(0)

相关推荐

  •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21)

    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1862-1918),奥地利分离主义画派的创始人.出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的匠人.他和两个兄弟都就读于奥地利工艺美术学校.他组织成立了'维也纳 ...

  • 马蒂斯诞辰150周年大展随笔

    2020年10月29日,巴黎所有的博物馆因疫情不得不再次关闭的前一天,我临时起意去蓬皮杜艺术中心走一趟,撞撞运气.顾不了那么多了,电视新闻里刚刚宣布30号起所有的文化艺术场馆关闭,刚开幕的马蒂斯大展我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2 风景画和海景画

    2 风景画和海景画 风景吸引画家,如同它吸引所有爱好自然的人.有些艺术家专门画风景,另一些艺术家只是偶尔转向这种对自然的研究,以清新他们的心灵与视野. 将人的创造与自然的造化相对照就能产生一种绘画,它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3肖像画

    广告 剑桥艺术史(全八册)新版 作者:苏珊·伍德福德等 著,钱乘旦 译 当当 3 肖像画 许多个世纪以来画家靠给客户们画像谋生,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这么做.肖像画之所以受到青睐,原因有两个:一是被画的人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4日常生活和用品:风俗画和静物画

    4 日常生活和用品:风俗画和静物画 过去有些时代,人们认为日常生活的粗俗场面不登大雅之堂,因此不能为严肃的绘画提供题材,尽管在中世纪手抄本的边沿或古希腊的陶瓶上也可能画着这种场面.然而在另一些时代,艺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5历史与神话

    5 历史与神话 历史和神话为艺术家提供了庄严肃穆的题材. 有时候,艺术家受他们时代或过去年代历史事件的启发,主动用绘画形式记录这些事件:但更为常见的是,历史舞台上强有力的行动者要求艺术家记录那些他们在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8传承

    8 传承 65.罗伊·利希滕斯坦(美国,生于1923年):<大型画作6号>,作于1965年,234×328厘米,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艺术陈列所藏. 这里是罗伊·利希滕斯坦在196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9布局构思

    9 布局构思 人们在第一眼看见一幅画时,就立刻会产生一些印象,比如说:亨利八世(图72)显得盛气凌人,布里斯科夫人(图73)则温文尔雅.如果问: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印象,或艺术家如何创造了这样的效果,答案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12画中隐喻

    12 画中隐喻 如果想要享受一下观赏绘画的乐趣,那就没有哪幅画比扬·凡·爱克的<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图94)更合适,这是一幅双人肖像画,陈列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画的高度不足一米,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13创作水平(本系列末篇)

    13 创作水平 艺术家都要和自己的技能作斗争,他们使用的材料有时很棘手,有时表现出事前不知道的特点.但对艺术家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用颜料.木炭.马赛克或彩色玻璃等把他们想表现的东西按他们观察到的形象丝 ...

  • 剑桥艺术史:绘画欣赏 · 11 风格分析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巴罗克

    11 风格分析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巴罗克 人们经常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上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形式分析的意思是说,不考虑作品的主题或技法,而只考虑纯粹的形式概念.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海因里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