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密蒙花!
概述
又名:染饭花、九里香、小锦花、蒙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为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生海拔200-2800米向阳山坡、河边、村旁的灌木丛中或林缘,分布于中国、不丹、缅甸、越南。
图片
入药部位
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和花序。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
3-9g。
使用注意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干燥。
生理特性
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花期3-4月,果期5-8月。生海拔200-2800米向阳山坡、河边、村旁的灌木丛中或林缘。适应性较强,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
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①“密蒙花,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本草经疏》)
② “密蒙花,甘而微寒……入肝经,除热养营。盖肝开窍於目,目得血而能视,虚则青盲肤翳,热则赤肿眵泪。目中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得此甘能补益,寒能除热,肝血足而诸症无不愈矣。然味薄於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本草求真》)
③“密蒙花,甘微寒,润肝燥,治目中赤脉,青盲云翳,赤肿眵眼,小儿疳气攻眼。”(《本草害利》)
④“密蒙花为厥阴肝家之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本草经疏》)
密蒙花的故事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奉为“药王”。关于他用密蒙花为小白龙治眼病这一民间传说,不仅从侧面反映了孙思邈精湛的医术,而且还反映了密蒙花的独特疗效。
四川阆中古称“保宁府”。远古时候,这里本是一片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后来,玉皇大帝派小白龙到这里来治理山水。他不辞劳苦,呼风唤雨,将阆中打造得处处山泉清冽,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知有一年却忽遭大旱,一连七八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龟裂,本来烟波浩淼的嘉陵江也干涸见底断了流。小白龙眼见就要颗粒不收,生灵涂炭,一时间肝胆俱裂,血泪横流,嗷嗷放声大哭。震天动地的哭声感动了玉帝,玉帝便恩准他耕云播雨,以解芸芸众生的燃眉之急。然而,小白龙却从此一病不起,两眼红肿疼痛,泪如热汤,长流不止,倘不及时治疗,他就很快要双目失明,变成一条瞎龙。
恰在这时,孙思邈来到阆中采药。孙思邈一见小白龙的眼睛又红又肿,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他仔细地把了脉,看过舌头,长叹一口气说:“此病根在久郁伤肝,虽然病得不轻,但照我的方法治疗,不出七天就会全好。”孙思邈说着,便从身旁的药箱里掏出一大把密蒙花,洗净,加水熬汤。随后用药汤洗过小白龙的眼睛,又让他喝了剩下的一半密蒙花水。在孙思邈悉心地治疗下,果然不到七天,小白龙的眼睛红肿全消,又变得明亮清澈了。后人为了缅怀孙思邈和小白龙,便将这个故事塑在了大佛寺的药王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