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与口述者的不期而遇

近3年来,笔者一直独立在做“口述历史”项目。我将口述对象限定为80岁以上的汉口男性原居民,然而现实中达到上述3项要求的口述者却很难找到。好在本人“文运”极佳,每每在街头或公共场合与之神奇邂逅,成功采写到老汉口多种失传行当的有趣故事。

记得第一次与口述者邂逅,是3年前在公交车上与程有元先生的相识。那天与同事去市美术馆看罢展览,乘公交车路过南洋大楼时,不由与其谈起中山大道历史。坐在一旁的程先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我们的话题中来,听得出,程先生对汉口历史很熟悉。巧合的是,程先生与我们同在三民路下车,故得知他住在涂家巷。

后来我到涂家巷拍摄纸业公会旧址,欲寻一高点,刚巧程先生的私宅是最佳拍摄点。他热情地将我迎进屋,带我至3楼成功完成拍摄。我随后了解到程先生父亲原在三义巷开设“程兴发”纸盒店,便恳请他讲述。由此了解到从上世纪20至50年代,三义街至三义巷聚集有朱祥兴、熊复兴和孙万春等40余家纸盒店及其兴衰史。

黄少雄老人生于1932年,黄陂研子镇人,13岁到前进二路(旧称济生二马路)37号黄寿记棕床店做学徒

与黄少雄老人的缘分可谓一波三折。大约两年前,编写《民权街道志》的袁先生向笔者推荐黄少雄老人,称其系黄云记的师傅,可讲述老棕床店的故事。过了大半年,袁终于碰到黄少雄老人了,孰知对方不愿意接受采访。去年4月,笔者在花楼街小江家院摄影,与路旁一老者攀谈,发现此人正是黄少雄,便对他说:“如果有缘再次相遇,您得给我讲黄云记的故事”。

一周后又与其邂逅,老人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其间,黄的老伴向笔者说出了心中的郁结:如今席梦思取代了绷子床,大几千块钱一张,不知里面塞的啥,不透气,影响健康;绷子床环保健康又便宜,真不晓得现今的人们是么样选择的?!

这话说到笔者心里了,前不久为取物,想移动沉重的席梦思床垫,与妻累得气喘吁吁。即便将其丢弃,也很难降解,不利于环保。黄的老伴说她两个儿子都会打绷子床,如有机会,想重操旧业。我赶忙说:好呀,我第一个订制一张!前不久查找照片时,居然发现一张黄少雄老人正在看人“打绷子”的照片,系笔者2011年3月31日摄于统一街,可看作与黄少雄老人的一段前缘。

终于见到“白万顺”烟袋号主人之子白汉臣老先生,获悉了铜杆烟袋败给纸烟后,迅速消亡的历史

能成功采访到“白万顺”烟袋号后人,缘于两次“代入式”邂逅。2017年底,笔者在民权路长堤街口遇见一高龄太婆,她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木兰宫—雷祖殿—娘娘殿……”。老太太说的全是这一带的老地名:分别为人民巷、人民前巷和人民后巷。笔者知道老太有故事,但囿于当时有事,老太一晃而过。过了几个月,有幸在长堤街第二次邂逅老太太,这次可不敢大意,赶紧上前有礼貌地搭讪。老太名叫韩贤英,生于1928年,家住长堤街1140号,婆家9代世居于此。

她告知笔者,早期长堤街靠统一街段仅有白、刘、吴、蓝4户人家,婆家姓蓝,开有“蓝荣茂”烟袋号。笔者请她讲烟袋号故事,她却拿手一指:前面1118号住有年过九旬的白姓老人,以前家里开有“白万顺”烟袋号。回家查1933年《武汉指南》,在“烟袋类”查到“蓝荣茂”和“白万顺”,地址均在“长堤街下段”,经理分别为蓝祥林和白金廷。当年汉口有15家烟袋号,14家在长堤街;而这14家中,居然有10家在“长堤街下段” (邻广益桥),可见长堤街下段系烟袋一条街。后来终于见到“白万顺”烟袋号主人之子白汉臣老先生,获悉了铜杆烟袋败给纸烟后,迅速消亡的历史。

笔者特别关注老行当的兴衰,每次途经统一街212号门前时,总要抓拍仍在此从事铝制品修理的黄师傅。前年春天,笔者邂逅了在这里闲坐聊天的陈家坤老先生。时年94岁的陈老先生,讲述了其父上世纪40年代在清芬路开设庆记印书馆的故事。当年印书馆印制日历时“偷页子”(即少印页数),帮小烟厂盗印名牌香烟商标,还有承印假大学文凭等等,陈老先生均讲得毫无保留。让笔者获知,原来旧时的商家偷工造假也这般厉害。陈老先生不饰假、不隐恶的坦诚,让人印象深刻。

邓褔臣津津乐道的是做魔术道具,用手比划着说出换人箱、百宝盒的机关奧秘所在

也是在摄影时邂逅

那天笔者正在三民路拍摄孙中山铜像,坐在路旁一老者与笔者聊起铜人像历史。由此借机问老者先辈从事何种行当,答曰就在附近长堤街1075号(老号)开设“邓松茂小木(即傢倶)作坊”。笔者一下来了兴趣,请他当街讲小木作坊的故事,附近一下围过来上10人,这可是我近几年采访中围观人数最多的一次。讲述中,最令邓褔臣津津乐道的是做魔术道具,用手比划着说出换人箱、百宝盒的机关奧秘所在,令人醍醐灌顶。前不久重播这段录音时,听到很多背景声音:有问过早吃什么的,有告知昨天打麻将输赢金额的,间或夹杂汉骂。我以为这是老汉口居民的“原生态”声音,增添了这段口述录音的收藏价值。

与何先尧先生的邂逅,则曾被人误作诈骗。那天路过友益街某医院,妻突然记起要开一种药,进去问药房未果。出来时见几位老者在大厅中间的候诊椅上休憩,便与其中年龄最大的何先尧先生寒喧。他告知其生于1927年,14岁时到同源义酱园做学徒。雨天时,酱园里的缸是用斗笠盖着的,那斗笠用竹篾编制,密不透雨。天晴揭开,叠加存放,犹如一座座山丘。笔者当时觉得,以笠帽当盖,这个酱园老板真是善于利用。后査字典方知,笠的另一语义为: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即笠盖、笠覆。原来那不叫斗笠,而应称“笠盖、笠覆”,笔者因此增添新知了。

在何老先生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述过程中,该院的医护人员一直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觉得我是在套老人家底,并欲行诈骗。当妻子买来蛋糕送与老人,并让其先行离开后,医护人员才解除警惕。何老先生的讲述,让我犹如闻到一缕开启陈坛的酱香,相比遭受医护人员怀疑的目光,这点委屈实在算不了什么。

我登高俯拍老屋全景,却看到一老者驾三轮电动车正停于老屋旁。我赶紧跑下楼与其攀谈,获知老屋房主名周祖培

因邂逅而结为忘年交者,当属刘书臣老人。在古晴川巷一栋无人居住的百年老屋前,我踟蹰多时,很想解开房主之谜,可周边居民均说不出所以然来。无奈之中,我登高俯拍老屋全景,却看到一老者驾三轮电动车正停于老屋旁。我赶紧跑下楼与其攀谈,获知老屋房主名周祖培,生于1920年左右,原系怡丰永食品厂会计。据悉该厂前身为著名的伍亿丰杂货铺,创办于1862年,民间曾流行“伍亿丰,挤不通”的口头禅。解我谜之老者正是刘书臣,今年86岁,开朗健谈,与我一见如故。老人家吿诉我,他13岁即到汉口泰和裕做学徒。

泰和裕乃匹头业的佼佼者,其呑吐量常居汉口第一位,因而一下吊起我的兴趣。在随后的釆访中,刘老详细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后期泰和裕的经营状况,并认真写出该店老板和员工计36人的姓名、职位,其惊人的记忆力令我大喜过望。根据其讲述,我写成《汉口头牌匹头泰和裕》一文,为本埠工商史䃼缺。他还向我推荐年过九旬的兄长和朋友作口述者,充实我的“口述历史”项目。

笔者何德何能,受上苍如此眷顾,让我“得来全不费功夫”,邂逅到这么多曾欲见而不得的口述者。在我眼中,这些老人犹如七彩宝石,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不仅让我了解多个老行当的历史,增加新的知识点,还让我见识和学习到他们的品质和处世之道。我要加快完成“口述历史”项目,以此不负上苍眷顾和一次次神奇的邂逅。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876年的武汉

编辑:田联申

(0)

相关推荐

  • 烟袋斜街对面的馄饨老人

    那天傍晚,华灯初上,路两边的各种灯光把地面照耀得如同白昼.我独自一人,从什刹海到烟袋斜街出来.猛一抬头,发现街对面围着一群人,似乎在共同观看着什么.好奇心促使我快步越过人来人往的马路,挤进人群.原来是 ...

  • 【口述历史】我与中山大道幸存80年老法桐的故事

    2016年12月28日,时长两年之久的百年中山大道封闭改造工程告竣,融历史风貌与时尚颜值于一体的中山大道如期开街.在这一轮改造中,最让我关注并且深感欣慰的有两个景观节点: 一个是被杂乱建筑物" ...

  • 【口述历史】江峡轮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火灾

    江峡轮是长江轮船公司武汉分公司航行于汉渝线的一艘客轮,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毛主席曾三次乘坐过该轮,其中一次是为筹划兴建三峡大坝考察和现场听取有关水利专家的汇报. 1958年3月29日,毛泽东(右一)在& ...

  • 【口述历史】1926年北伐 惨烈的武昌围城 直接导致拆城

    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挺进至湖北,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两道关隘之后兵临武汉.北伐军攻下汉口.汉阳后,却在武昌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将刘玉春,率万余守军顽强抵抗. 2016年8月2日,张嵩先生在 ...

  • 【口述历史】“闭到眼睛往前走,闻到臭气是硚口”

    中山大道的原点 我们硚口的要到江汉路去玩,有句约定俗成的话:"到底下去."我小时候住汉正街久康里,街坊叶永鑫家人多口阔,从他父亲单位武汉印刷厂接盒子回来粘,补贴家用,这个厂在满春路 ...

  • 【口述历史】硚口大通巷小学 世界冠军的摇篮

    顺着硚百一侧的马路往"底下"走大约500米,是硚口区教委.1985年元月,撤销硚口区教育局,成立硚口区教育委员会,简称区教委.当时,把中学交给了区教委管,区教委的职能科室有中学教育 ...

  • 【口述历史】“吃货” 津津乐道的汉口餐饮业

    "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是人生第一要事,故饮食行业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2010年,中山大道江汉路口的"四季美" 潘厚德摄 从四季美到小阳春 提起汉口美味小吃汤包 ...

  • 【口述历史】硚口的文化中心 电影院与新华书店

    硚口上闸,得名于此处曾是玉带河的上闸口.上闸社区行将消失,东侧至今还有街道型制.还竖有路名牌的是操场角.有记载说,操场角由向.徐.周.张.郭.刘等姓人家在操场以东搭棚建屋,形成居民区,居民多为做力气活 ...

  • 【口述历史】江汉桥 小河汉水第一桥

    站在武胜路新华书店大门上方的台阶上向汉阳望去,便是1955年落成的江汉桥,作为硚口的孩子我以为:武胜路或者说整个硚口区的发展是因为江汉桥带来的. 1955年刚落成时的江汉桥 至今,尽管活到了" ...

  • 【口述历史】泰和裕 刘书臣记忆里的汉口头牌疋头

    我在研究土垱码头时(今统一街上段),了解黄孝人系汉口最早移民,黄陂人善贾而结帮,形成仅次于汉正街的黄陂街市.黄陂街最著名的行业是匹(疋)头,泰和裕则是匹头业的佼佼者,其呑吐量常居汉口第一位,我由此对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