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消失了的汉口关帝庙

老汉口以前有很多与武圣关公关云长有关的地名,民族路的武胜宫原来叫武圣宫,武胜路原名武圣路,原来这里有一个武圣庙、汉水河边还有武圣庙码头,全新街以前叫关帝街文革时改为反帝街。文革“破四旧”,路名也要“革命”,一夜之间,全市路名“革命化”。用了几年,革命群众都觉得不方便,1972年全市恢复老路名。但与“关公”有关的路名没有恢复原名,以武取“胜”?莫名其妙。今天就咵一下关帝街上曾经有的关帝庙和它的主要建筑。

清末汉口关帝庙,正殿大门背后是戏台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汉口的山陕会馆落成,馆址位于长堤街与大夹街间,毗邻药王庙,因其东边沈家庙附近有关圣庙,故又称西关帝庙。其时,汉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四方商贾云集。山陕会馆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集资修建,在以后的100多年里,是山陕两省旅汉、在汉人员的会所、办事处及活动中心。

康熙年间修建的山陕会馆毁于1854年(咸丰四年)。《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毁于咸丰甲寅,粤匪蹂躏武汉,大肆焚掠,合镇皆成劫灰,而会馆亦烬矣”。“粤匪”即太平军,太平军起事后于1852年至1854年在湖北武汉地区活动,以汉口为基地攻武昌城,1853年初(阴历1852年12月底)天王洪秀全曾居山陕会馆10余天。

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的1863年,山陕西烟帮着手修复关圣帝君正殿,药帮修武圣殿;到1870年“贼氛初靖”,在汇业(票号)的倡导下,大规模重修、扩建山陕会馆,又历时25年,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整个建筑群竣工,前后历时32年,耗银二十七万两之巨。

太平天国兴,山陕会馆毁;太平天国亡,山陕会馆兴。

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有诗咏汉口会馆,“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竟豪雄。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描青万寿宫。”可见其时汉口会馆之多。在这众多会馆中,山陕会馆是外省人在汉口所建最大的会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山陕商人认为,汉口山陕会馆是全国各地众多山陕会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会馆,是一组宫殿般的建筑。

如此宏伟的建筑群是与其时山西、陕西两省商人的经济实力以及汉口镇那时的经济、商业、贸易、金融在中国的地位密不可分。山陕会馆就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街的汉口汉正街与长堤街之间。从中山大道进多福路前行百余米,左拐(东行)进长堤街,正对着保寿巷口的全新服装市场就是山陕会馆旧址。在老武汉,关帝庙巷演变为关帝街,1967年破“四旧”改为反帝街,1972年改为全新街。

汉口西会馆(山陕会馆)平面图 田联申制作

山陕会馆由东中西三跨院组成。

(1)中轴线依次是:照壁,水池,主入口大门及正殿戏台,关圣帝君正殿,春秋楼,启圣祠(供奉孔子父亲),佛殿。

(2)东院:奎星楼(魁星楼“拜请钟馗,中榜得魁”),花园(怡神园),天后宫(天妃宫、娘娘宫、妈祖),财神殿(供奉财神爷赵公明)。

(3)西院:七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协天大帝、武穆精忠大帝、吕祖、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文昌宫(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神星,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吕祖阁(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关圣帝君正殿戏台

从悬有匾额“山西一人”“闗帝廟”的大门进去,通道的天花板就是关帝庙戏台的舞台,这样的结构与中国现存最大的会馆河南赊店山陕会馆一模一样。

法国摄影师拉里贝提醒人们注意山陕会馆大院的地面,用方块石材铺就的地面,数百人聚会也不会扬起尘土。

拉里贝(Fimin.Laribe),1905年至1909年间任法国驻华公使馆武官,拉里贝拍摄的相片出现之前,有多张清末汉口庙里戏台看戏的明信片,但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山陕会馆。

为什么?因为印在明信片上的照片不甚清晰,戏台上的对联无法辨读,加之明信片上的英文往往又注明是孔夫子庙(the Confucius temple)——孔庙!误导了后人。其时虽然汉口有很多庙,唯独没有孔庙,因为县治才有孔庙,也即文庙,县学所在地。那时汉口的级别很低,归汉阳县管;仁义、礼智2司,大概就是现在街道办事处的级别。外国人不晓得中国的国情,张冠李戴,把关帝庙当成了孔庙。

法国人的照片放大后能清晰地读出两幅对联,与《汉口山陕西会馆志》的记载一字不差:

内侧:

陈迹兴怀古今人岂云不相及

群情毕寄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外侧:

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

看满眼流丹迭翠爽气西来

清末山陕会馆看戏的观众扭过头来看稀罕物照相机

皮忠勇供图

 关圣帝君正殿(关圣殿)

站在院子里看戏,前面是正殿的戏台,背后就是高大上的关圣帝君正殿,坐北朝南,宏伟,威武。正中上匾“咫威”,下匾“陟降在兹”,都能读出来,在《汉口山陕西会馆志》中亦有记载。

中国建筑讲究对称,关圣殿的配套建筑晨钟暮鼓是不可或缺的

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晨钟暮鼓,关公坐镇中央,何其雄伟、壮观。海内外众多的关帝庙中供奉的乡土神是关公。关羽(?—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历史上他曾随东汉末年的刘备起兵,为创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河山千古英灵在,宇宙三分壮节悬”,“闗帝廟”大门立柱便有这样一幅对联。

小说《三国演义》及戏剧的传播更使关羽为世人耳熟能详,民间尊其为“关公”,以忠义仁勇著称。历代帝王把他作为忠义的化身,先后有16个皇帝为他御旨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追封为“武圣”与孔丘齐名。很多地方“武庙”甚至超过了“文庙”,汉口有武圣庙(今武胜路因其得名)、武圣宫(今武胜宫)、关帝庙、关帝殿、五圣殿等都是“武庙”。民间传说关公有司命录、佑科举、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迄今,仍有很多商家在厅堂中供奉关公,东南沿海尤甚。

法国摄影师通过人与建筑的对比,凸现出关圣殿的高大、巍峨

 春秋楼

春秋楼在山陕会馆中轴线的第二进院,供奉关帝夜读《春秋》神像,是关帝庙的核心建筑。

1939年日本出版的常盘大定所著《支那文化史》称为“汉口关帝庙”

张胜林供图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说:楼以春秋名,纪实也。盖帝君少好读《春秋》而一生大节默契尼山,秦汉以来一人而已。然此楼此名实创于康熙之时,与鄂渚之黄鹤楼,沌阳之晴川阁,鼎足并峙,诚大观也。

按照《汉口山陕西会馆志》的描述,“春秋楼,楼凡五楹,合左右两走道,共七楹,飞翚四首,上出云霄。楼上供奉关圣帝君神像;楼下环以石栏,东西两阶接两楼廊,即春秋楼之左右夹室也”。以前,文史研究者将此照片称为关帝庙,但并不知道此楼确切的名称,将这张照片与《汉口山陕西会馆志》插图相比对,不难看出这幢建筑是在山陕会馆中轴线上二进大院内的春秋楼,二层的春秋楼显然比一层的关圣殿高。

春秋楼高七丈,在汉口高41米的水塔没有建起来之前,恐是汉口最高的建筑,登楼可登高远眺。《山陕会馆志》中将其与黄鹤楼、晴川阁比肩,是山陕会馆的得意之作。春秋楼前的庭院较关圣殿前的庭院要小很多,100多年前没有广角镜也没有航拍,照片反映的只是春秋楼的局部,看不到全景。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清末老外汉口打卡之地关帝庙 张嵩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朱文杰:武财神关公与山陕会馆

    武财神关公与山陕会馆 朱文杰 X 天下最多的庙宇是关帝庙,天下最多的会馆是晋商会馆.而有晋商会馆的地方必有关帝庙. 敬奉关帝为财神的,多为合伙作生意的经商者.而晋商为全国四大商帮之一,关公又是山西人, ...

  • 亳州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原名山陕会馆俗称大关帝庙,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清顺治年间,山西.陕西商业发达,这两地的商人遍布天下,亳州乃是药材之都,汇集了许多商人,山陕商会集资兴建了山陕会馆为同乡聚会的场所.会馆规 ...

  • “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遍天下,最壮观最精致的是哪一座呢?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有一座山陕会馆,号称"天下第一会馆",我慕名前往,一探究竟.南阳社旗(古称赊旗)是万里茶道上的水陆转运枢纽,清乾隆时期是 ...

  • 聊城山陕会馆

        远去了古运河上风樯帆影,回望处水岸波荡会馆菁华.来游聊城山陕会馆---- 钟楼 鼓楼 1989年立<重修山陕会馆碑记> 戏楼 文昌火神殿.关帝大殿.财神大王殿一字排开 春秋阁 花园 ...

  • 老照片 | 消失了的汉口天一阁

    汉口天一阁明信片(竖式) 这张明信片为雪景中的汉口天一阁,明信片的文字是"Tien J. Kouen Pagoda.-Hankow",似乎在说这是汉口天一阁公园.原收藏者是一位外国 ...

  • 【按图索骥】看图神游汉口关帝庙

    互联网的时代,资讯实在是太发达了,日新月异. 退休了,探究一下武汉的历史文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消遣.乐趣,有了一点新的发现,还"沾沾自喜",颇有一点成就感,得乐且乐.关注一件事,我 ...

  • 【大路朝天】老照片探析老街 汉口华景街的前世今生

    清末,在汉口江岸区有一条繁华热闹的街道,这条街即今天的中山大道一段,东起一元路西至六合路,平均路宽约20米,长约1公里.这条街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过7个名称,最有影响的路名叫"华景街" ...

  • 老照片 | 86年前时尚汉口的防空展览会

    中山路上的时髦女郎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互联网上浏览到一组照片,有120张之多,粗略看了一下,由照片上"武汉横渡长江第二届游泳竞赛大会"和 "防空展览会" ...

  • 80年前的云南红河州,民国时期老照片,再现消失的旧时光

    图为80年前蒙自街道.三国蜀汉时期红河州属兴古.建宁两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今红河州屏边.蒙自.河口县是属于安南都护府管辖.明清时临安府,府治在建水,其辖区多在今红河州内.1957年11月,蒙自专区和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2)汉口日租界边的大火— 解读两张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老照片

    2017年底,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网站上,出现了一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期间,外国人在武汉拍摄的老照片.从照片的EXIF信息中可以查看到,照片是2017年初该网站用CANON相机翻拍上传的.虽然其中的很多照 ...

  • 汉口史话 轿子独轮车马车 消失了的交通工具

    江河纵横,武汉水上交通历来较陆地发达.开埠前, 汉口没有像样的城市道路.三镇陆地,肩舆(即小轿)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开埠之后, 汉口租界平整宽阔的道路,影响推动了华界的道路建设与改造.清末民国,很长一段 ...

  • 汉口史话 消失的人力车与顽强的“麻木”

    "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泡小溲.警察看见了,三拳头.拉到火车站,丢炸弹,炸死了日本上十万."--汉口童谣 人力车,解放前叫黄包车.商贾的包车很阔气的,车杆两边有吊灯,车 ...

  • 汉口史话 消失了的汉正街泉隆巷

    汉口沿河大道江汉桥下,有一条明清古巷,叫泉隆巷--现在的大泉隆巷和小泉隆巷,一头连着汉水的码头,一头连着汉正街.在武汉众多的巷子中,它最象里分,从巷子的布局到建筑的结构,约3米宽的巷道笔直而规矩,石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