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欧洲疫情
WEEK 3,Reflection封禁第三周
——来自比利时的疫情周记
《We will meet again 》
4月2日,荷兰语媒体的记者Lisa van der Velden有一个报道:看起来很令人吃惊吧——在这个危机时刻,我们的企业,医院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一起研制生产了这款医用呼吸管面罩,提供给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使用,解决燃眉之急。一个热心的麻醉医师昨晚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这张照片,展示他正在使用的最新的防护设备。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问题来了,办法就来了。在欧洲,比利时以“too much too good organized(太多太好的规划组织体系)“而闻名,有的时候问题还没来,解决方案已经在计划安排中。这次疫情也是一样,武汉刚刚封城,比利时的国家卫生部就已经开始动员和行动起来,各部门,各系统联合协作,团结一致,共同面对。从封禁一周时科研人员研发出15分钟出结果的新冠新测试方法,到封禁两周时面对口罩短缺问题,开发出类似潜水面罩一样的医用防护设备。
科研技术层面和政府管控层面,都在加油,有目共睹。
3月13号开始,教育系统各类学校停课,公共聚集场所关闭。18号正式开始全国封禁的政策。我们掐指算来也不过三周。封的日子久了,人开始有点倦怠了。老威今天给我发来这样一张卡,那种在脸书上颇受欢迎,被广泛转发的卡:It feels like i have acid rain in my brain, and it is killing the flowers of my heart(这感觉就如同我的脑子里下着酸雨,它正在杀死我心里的花儿)。它制作精美,紫色的底调,正如它透出的丝丝的忧郁。
这让我想起早晨,我站在窗口,百米之外的窗口另一个人向我挥手,似乎在说“早上好”。我看不清对方的脸,只有一个大致的身影,他穿着蓝色的衣服,还有白色的条纹。我想对方看我也是一样。
一个身影就足够了,那是一个人,可以对话的人。哪怕只能招手示意,也是一种交流。比利时这样的孤独人群甚众。封禁时期,每一种交流都是重要的!
对了,我的手机是PROXIMUS的号码,它是比利时三大移动电信公司中最大的一家。早几天前,我就收到了短信,告诉用户封禁阶段只要拨打本地座机号码,全部免费;还有,流量增涨到10GB,基本上就是一个网络移动流量的“随意用”的概念。
花园里的花照样开,我的日子依然往前走。唯一感觉不顺的就是不能游泳了。所有的游泳馆都关闭,什么运动可以替代它呢?还真没有。
有消息说迪卡龙的潜水面罩都被医院订购了,我能想象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目前的状态。
4月3日清晨醒来,读到一则新闻报道——
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护士Sonja在美国Florida生活工作了15年。最近她天天都收到邮件,来自纽约的医院。他们提供每周6000欧元的薪资请她去HELP,她拒绝了,“这是在用生命去冒险”。
她指出:1,纽约的Lockdown不够严格,上一周海滩上还有大量的人群,不可思议;2,纽约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的防护设备不够。她希望美国在这两点上能够向自己的国家比利时学习,又或者向中国学习。
生命无价!这个时候,病人的生命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同样珍贵。在上帝面前,人人一致!再高的薪资这个时候也不起作用,这是欧洲人的价值观。
医护人员职业使命的圣神,也一定是在确保自己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防护不够,就算宣了誓,也不能逆行。
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充分的防护,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严严实实穿得像太空人。这令我又联想到前两天收到的一条短信。我的朋友Hilde在西弗兰德省政府工作,我们已经好久不见了。她在短信里说“我也在家工作,但一周得去一次单位。一切都变得这么奇怪,哎!中国的情况已经一点点好起来了,又走在了前面。希望其他的国家能够快速地跟上!也希望疫情之后,我们能又见面”。
的确,最近我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对中国控制武汉疫情的成效表示肯定。这种肯定甚至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
英国的医疗卫生专家Dr.John Campbell博士从2月份开始在YouTube上发视频,对公众进行有关新冠病毒的疫情分析和教育指导,我一直在跟,视频每天更新。老专家就曾肯定中国武汉在60天的封城措施配合强力管控之后,确实效果显著。
欧洲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大面积测试。比如德国,比如近两周里的比利时。
德国的数据看起来那么大,而死亡率却非常的低,原因在于:1,患病者年龄偏轻,因为他们多是一二月份去滑雪的人群。2,介入早。武汉封城开始,德国就着手跟踪研究,做好准备。并且首例病案也在2月初出现,政府非常重视。3,大面积测试,宽且快。这一举措使得病案早发现,早控制,重症少。4,医疗资源好。德国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不但全面满足了本国病人的需求,还用多余的医疗资源帮助了邻国意大利和法国等。
我们来说说大面积测试这个问题。John博士有一个视频专门讲解了这面积测试的意义,我倍感获益。老专家是这么说的:封禁措施,加强管控,就好比是在减少“分子”;大面积测试,将人群精确分类,健康者和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就好比是在减少“分母”。抽离健康者,隔离感染者,才是最终取得高效率的一个做法。我深感赞同。老专家形象地用两个手掌比划出上下两个空间,“隔离,隔离,隔离”是由上而来的力量,“测试,测试,测试”是由下而来的力量。上下两个方向的力量一起发力,挤压疾病空间,最后取得胜利。
我非常喜欢欧洲的这种学术精神,哪怕是对大众的卫生教育。疫情期间,还有一个比利时医生的医学视频也是我很喜欢的,常看的。
很欣慰的是,国内的专家目前也在提倡更多的检测,找出无症状感染者。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期待着武汉稳打稳扎地战疫,不松懈。
对了,说到武汉,想起了我的老师Kathleen,她的儿子上周四(4月2号)终于在武汉拿到了结婚证。因为封城,婚丧停止,她儿子Simon和来自湖北恩施的未婚妻等待这张结婚证已经整整两个月了。4月3号,老师的脸书上又分享了他们在湖北的结婚仪式,真是特殊时期的婚礼,迎来万千点赞和祝福。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顶级的病毒学专家,如同中国的钟南山和张文宏,比利时的代表人物是病毒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生物信息学专家Marc Van Ranst先生。昨天他已经证实了一个事实:比利时的疫情曲线已经逐渐趋于平稳,这表明我们的封禁措施发挥了作用。但是在接下来的“复活节”假期里,希望全民继续坚持blijf in uw kot(待在家里),继续保持social distancing(人与人的距离)。
Marc还一再告诉大家:“如果你需要医生的帮助,请随时致电你的家庭医生,不要拖延。这关系到你的健康和生活。”
大众健康专家也在各种渠道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民众:“我们的全科医生和医院的候诊室是安全的。即使您不是新冠病人,也可以随时来访。如果您生病了,请致电你的家庭医生,他会把您送到正确的地方进行安全的就医。”
这些信息,都让我马上想到我的同学Ingrid和Dorine。Ingrid在急诊室工作,一周有五个夜班,非常辛苦。上次我们在英语课上交流各自的封禁生活时,她告诉我们最近超常地忙,下班后回到家里,躺下就能睡着。工作中穿着特殊的防护服,相当不容易。而且,时常有心理医生来急诊室和他们一起工作,疏导病人的情绪,与病人交谈,解除他们的担忧。Ingrid的这一番讲述,又一次证明比利时的“too much organized”,我非常地点赞医院里这样周到的安排。
Dorine是护士,一样是战斗在前线。她没有多说医院的情况,但提到了她的住处。因为单身,她格外小心。她住的小公寓楼有一件事让她倍感暖心:她的邻居天天为电梯消毒,包括消毒上下楼的按钮。
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里总是有闪亮的光辉和温柔的细节,驱散你心头的乌云,滋润你心中的花朵。昨天晚上英国女王以93岁的高龄,再一次端庄出镜,给全英国带来鼓励,“We would come through it,we will meet again(我们会走过这个阶段,我们还会重逢)”。
我的脑海里顿时回荡起那首经典的老歌——《We will meet again》,1939年诞生于英国的老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引起最广泛共鸣的老歌。
We'll meet again
Don't know where
Don't know when
But I know we'll meet again some sunny day
Keep smiling through
Just like you always do
'Till the blue skies drive the dark clouds far away
So will you please say hello
To the folks that I know
Tell them I won't be long
They'll be happy to know
That as you saw me go
I was singing this song
We'll meet again
Don't know where
Don't know when
But I know we'll meet again some sunny day
叶伟~女~武汉人,曾就职于武汉电视台,在武汉从事策划、撰文、编导、电视导演,以及话剧推广人20年余。目前定居于比利时布鲁日。
2020年4月6日
图文提供:萬學工
编辑:田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