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真传太极心法

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古人云:“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养性,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益寿延年。

练拳要养。养什么呢?“人有三宝精、气、神,修炼内功,以修心养性之法练此三宝;神下行,精上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以平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他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出7条“养”和“伤”的经验:

(1)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2)柔练为养,刚练为伤;
 (3)舒练为养,紧练为伤;
 (4)园练为养,方练为伤;
 (5)和练为养,怒练为伤;
 (6)中正练拳为养,歪邪练拳为伤;
 (7)练意习拳为养,练力习拳为伤。

练拳的目的是养身,而不是伤身,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有的人是为尽快增长功力而猛练的,殊不知,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其实只有养好,才有功力,所谓养精蓄锐,蓄而后发也。

太极拳虽然流派各异,但它所包容的内涵是一致的。诸如文化底韵、动作特点、心境要求等,虽隔有神秘的面纱,却都表现出它的深邃和奥妙。太极拳的修炼,除了练好身体,练好功力外,强调修身养性、涵养道德、提高自身素养。习武之人是讲求武德的,太极拳是最富有“德”性的。在技击上,太极拳讲后发制人,讲借力打力、因势利导。《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武德高尚的习武之人,必受他人尊敬、赞赏、爱戴和欢迎,反之,则被唾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习练太极拳,可以阔展人们的胸怀,宽以待人,谦让处世,虚怀若谷,百川可入,容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

太极拳练至佳境,与天地浑然一体,似云、似水,道法自然。你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你,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的。中医的医理解释:太极拳是调节人体气血阴阳的,对人的性情有积极影响。长期坚持锻炼能有效调节和缓解不良心理症状 ,降低异常心理反应,使之与天地自然达到共同平衡,气血调和,心神安定,情绪稳定,陶冶情操。

太极拳既是高层次的理论和艺术,又是高能量的物质和高境界的修养,习练者,就应该有与“世俗人”不一样的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和健康理念。这个健康,不光是肌体的,还有思想、心灵、行为等。这就是所谓的“太极人”!如何做太极人呢?一位网友著文曰:“首先应有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学练太极拳,要做到:'勤’----勤学苦练、刻苦修技;'精’----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恒’----持之以恒、常练不懈;'礼’----礼善待友,尊师重道。”这是对太极人的一般要求。

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

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

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 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

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发力时以丹田(骶骨)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肩胛骨)上下相错(其功力来源于“周身整体拉抻量〈即周身关节的伸缩量〉”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即太极拳经云'牵动往来气贴背',此时在格斗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挥洒!

第四步:身法力(躯干力):

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堂入室。

太极拳,天天练,拳炼我,我练拳,同心聚,共欢颜,心里美,寿延年,修神性,育真仙。太极拳的修炼是无止境的。

(0)

相关推荐

  • 【原创】“敛臀”不算错,“突臀”才是病!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

  • 太极拳里躯干重"分合"肢体重"开合"

    太极拳谚云:"太极拳,开合拳."肢体运动多"开合",身躯运动重"分合".不要忘了"太极"是从"无极"那里"分"出来的."无极"是混沌的整体,分出"阴阳"后才有了"太极".身体在练习太极的过程中若多一些 ...

  •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

    无意间读到该文章,居然如此的相同,末学练习的方法和体会与之惊人的相似.而且,甚至有更深的体会.就是以下劲力合一.加身法合一发力之.更是凭空翻出数倍的力量!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读了还自然,肢体力向六 ...

  •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 作者:高人

    太极拳真传唯一太极心法 作者:高人 肢体力向六面整体浑圆力过度,共分六步: 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 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 ...

  • 踏破铁鞋无觅处,都在这儿呢!太极拳真传108条(下)

    ·脊骨要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一一古拳论 ·腰脊中正使得脊柱弯曲"拔"直,腰脊成为反弓,成为重要的劲力源泉.发力时脊柱只要恢复原状,脊椎关节不易受损伤,而且速度快.一一和有䘵 · ...

  • 真传太极心法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心静,关键是如何心静 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   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 ...

  • 太极拳真传心法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养生在于养心,养心在于心静,关键是如何心静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    腰 ...

  • 太极拳真传一句话精选

    范江涛 中国太极大学 3月18日 o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o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o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o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 ...

  • 太极拳真传一句话,练对一句功不差!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 ...

  • 太极拳真传一句话,练对一句功不差!(一)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 ...

  • 太极拳真传一句话,练对一句功不差!(上)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太极拳是减法,不是练习力量增加,而是练习拙力减小,最后把拙力都去掉,内劲就产生了. ·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