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大英博物馆内,一个女子拎起一壶滚烫的开水,“唰”的一声浇到了傅抱石的山水画上
1987年,大英博物馆内,一个女子拎起一壶滚烫的开水,“唰”的一声浇到了傅抱石的山水画上。有人忍不住惊叫起来“这不可以!快停下来!”这女子淡然一笑,对周围的质疑和惊叹声置若罔闻。
只见她一壶开水浇上去,一番洗、揭、补、全之后,刮垢磨光后,字画的韵味破茧而出,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一系列令人心惊肉跳的神操作,令这些老外学者们都傻眼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修复方法,他们除了惊讶还是惊讶,在场人员深深被中国这项古老的技艺所折服。
在世人眼里,一副古画历经百年甚至千年,肯定是异常脆弱的,不能触摸的。
但在中国书画修复师眼里,他们是坚韧的,坚韧到可以用开水“洗”;坚韧到可以揭掉一层又一层,直到它露出“庐山真面目”。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这位女子用一壶滚烫的开水“语惊四座”;以她的高超技艺瞬间令参观的教授专家们尽数折服。
她叫邱锦仙,是来自上海博物院是一位普通的古画修复师,这一年她刚刚36 岁。
邱锦仙是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韦陀教授的推荐,被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特意邀请过来修复中国古画的。
她来到大英博物馆的首秀就是修复一副山水画,这幅画是韦陀教授买来的傅抱石的画作真品。
韦陀教授说:“傅抱石的这幅画是被投入火堆的那一霎那被人从火里面抢出来的!”抢出来时已经被烧了几个大洞,破烂不堪了。
当时大英博物馆里只有一位修复日本古画的师傅,面对这幅满是破洞的中国画束手无策,没想到它今天在邱锦仙的手里真正的"浴火重生"了。
被邱锦仙技艺折服的罗森找到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软磨硬泡了好久,终于说服他把邱锦仙借给大英博物馆用3年,修复来自中国的古画。
大英博物馆拥有大量中国古画,其中包括100多幅敦煌的壁画和许多碎片。众多珍品因为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当而处于危急状态需要修补,却因无人能够修复,使得这些中国珍宝只能被堆积在仓库里,面临被永久性损伤的厄运。
当时在大英博物馆总共1000多名员工中有大约50人从事文物修复,没有一个华人,没有一个人懂此技艺,只有邱锦仙一人懂。
@花世间 36岁的邱锦仙是上海人,1972上海博物馆招收修复文物的学员,跟随老师傅们学习修复中国古画。
修复古画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首先要掌握不同朝代不同的技法风格。
这工作学习起来上手慢,起码要五六年才能有所成,10年以上才能大约有所心得,邱锦仙整整学习了15年。
在经历了一次次出乎意料又完美的拯救工作之后,本应在英国呆满3年即回国的邱锦仙,被大英博物馆一再挽留。
1990年大英博物馆严重裁员岗位缩减一半,如此困难境界,却偏偏多出了个中国古画修复师的职位。
回国还是留下?人到中年的邱锦仙陷入两难之境,一方面是国内父母儿女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她的心,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历经世代更迭、兵燹战乱、旧痕新伤濒临毁坏的中国古书画等着她来修复。
这些古画虽然很多是侵华时掠夺而来的,但作为艺术品,它们是中国的也是人类的,邱锦仙终究决定留下来继续中国古画修复工作,一呆就是几十年。
@花世间 让邱锦仙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她一生中最自豪的,是她在2014年参与修复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如今世界上没有真迹,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的这件摹本,它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好,深藏在圆明园中。从画作上的痕迹来看,上一次有人对其进行修复也是乾隆年间了。
1860年,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掠夺此画,几年后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当时对这幅传世之宝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修复和保养。两位修复日本古画的师傅 就想当然的按照修复日本古画的方法处理《女史箴图》。
于是,这幅手卷硬是被切割成了3段,以日本屏风装的形式装裱在木板之上。
没多久就看到明显的开裂与掉粉的“病征”,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伤,导致该画每年只能公开展示几周左右的时间。
邱锦仙他们研究后认为,做书画修复就像医生做手术,首先要对文物有敬畏之心。修复时,每次需要将近一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慎之又慎。
修复中国古书画无固定之规,无法照本宣科,要根据古画的年代、材料和破损程度随机应变决定修复的方法。
历经几个月的艰难工作,《女史箴图》终于修复成功。邱锦仙说“200年内没有任何问题!”在传世珍宝和垃圾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修裱师能多抢救一件,世界上就多了一件珍品。
在英国工作的30多年里,她修复了200多幅古画,其中包括100多件敦煌画卷。正因为她“古老御医”的敬业与专注,才使得这些即将灰飞烟灭的稀世画作重获新生,让世界动容,为之惊叹。#21天图文打卡挑战#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