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七)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二年 庚子
夏,四月,戊辰,秭归山崩。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张酺免。丙寅,以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烧当羌豪迷唐既入朝。其馀种人不满二千(余部不足二千),饥窘不立(无法生存),入居金城。帝令迷唐将其种人还大、小榆谷(让他们回去);迷唐以汉作河桥,兵来无常,故地不可复居,辞以种人饥饿,不肯远出(他们以种种理由不愿远徙)。护羌校尉吴祉等多赐迷唐金帛,令籴谷市畜(给钱,让他们买粮食、牲畜)。促使出塞,种人更怀猜惊(更加怀疑)。是岁,迷唐复叛,胁将湟中诸胡寇钞而去,王信、耿谭、吴祉皆坐征(因罪被召进京)。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三年 辛丑
秋,八月,己亥,北宫盛馔门阁(宫门名)火。
迷唐复还(回)赐支河曲(地名),将兵向塞。护羌校尉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及诸郡兵、属国羌、胡合三万人出塞至允川。侯霸击破迷唐,种人瓦解,降者六千馀口,分徙汉阳、安定、陇西(分开迁徙,分而治之)。迷唐遂弱,远逾(远远越过)赐支河首(河源),依(依靠)发羌居。久之,病死,其子来降,户不满数十。
半民:迷唐以一众部族,和汉朝纠缠一辈子,最后折腾的还剩几十户人;汉历任护羌校尉或威或德、或战或骗、或兵或财、或并或散,也是想出了无数的法子,为后世中原民族对边境少数民族相处和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荆州雨水。
冬,十一月,丙辰,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北方、西北方,人口很少),边役众剧(边境事务繁钜),束脩良吏进仕路狭(优秀官员晋级路少)。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和夷狄接触,这样的人才却很需要),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增加孝廉的名额)”鲜卑寇右北平,遂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
戊辰,司徒吕盖以老病致仕。
巫蛮(巫山蛮人)许圣(人名)以郡收税不均,怨恨,遂反;辛卯,寇(侵扰)南郡。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四年 壬寅
春,安定降羌烧何种(部落名)反,郡兵击灭之。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不再有羌人叛乱),隃(音:于)麋(郡国)相曹凤上言:“自建武以来,西羌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开国以来,羌人叛乱的源头是从烧当部族开始的),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鱼盐之利,阻大河以为固(因为此地土地肥美,有鱼盐之利,又有大河屏障)。又,近塞内诸种(靠近边塞的部族),易以为非,难以攻伐,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亡逃栖窜,远依发羌(现在他们衰落无援,远逃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正是恢复西海郡县的好时机,广泛屯田,断绝胡羌联系,遏止他们造反的想法)。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也可以省去中央的输送之苦)。”上从之,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驻屯)。后增广屯田,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会永初中诸羌叛,乃罢(屯守事业即将告成,可惜永初时诸羌再叛,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