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将要开展的消息,经石道手工艺、雕塑头条和玉石铺子等渠道的刊发,风靡玉雕圈。今天,玉石铺子整理和【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相关的信息以飨读者。这里(也许会)有此次展览最详实的资料,以便你更好地获得“最佳的观展攻略和最佳的观展姿势”。开幕时间:2020年7月25日(周六)上午10:00绚彩多姿的寿山石,在闽都的人文滋养中成就无数雕刻手艺人。何马无疑是其「典型的一个」。从书画转入雕塑,艺兼书、画、印、诗、文、雕等,何马独辟蹊径,善于借助材质的形状、色彩、质地、肌理进行发散性文化创意。以作品创意为引力点,在多维素养综合作用下,雕刻语言、文字语言、材质语言、环境语言显示了强大的内涵与形式张力,引发了多层次的共鸣与思考。他把寿山石雕作为一门技艺革新和艺术叙事的起点,汇集多种材质艺术的表现,丰富了时代工艺雕刻的审美拓展。其表现形式、题材、技法、展示等均富于跨文脉联结想象,并善于理论总结与创作方法传授,为玉石创作提供多层面的参考和启迪,被许多艺术门类关注或借鉴。他的许多创作理念在玉石雕刻界,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产生深广的影响,自然地形成一种学术风气,被誉为【何马风】。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何马从艺三十年来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分别以【琳琅悦目】、【玉言布畅】、【顺理成章】和【薪火相传】四个主题展区展出。【琳琅悦目】展区以圆雕为主,材质包括寿山石、翡翠、仙游石、黄蜡石、鸡血玉等。作品内容涉及自然生态、资源利用、人文思辨。表现手法有写实、装饰、意象、装置等。【玉言布畅】 展区以图片形式展出。回顾何马早期代表作以及部分的发表文章、事迹报道,从中可以领略一位手艺人平凡而跌宕的艺术历程。【顺理成章】展区展示印章创作。其形制独特,匠心独妙,小中见大,体现雕塑家的丰沛文心。何马自由开放的印钮创作思路,大大拓宽了印钮文化的发展道径,推进了创意化、人文化的印章新理念。【薪火相传】展区设在西厢房,主要展示受过何马先生指点的雕刻家作品。从作品形式、表现手法、创作理念、材质运用等方面,呈现“何马风”的传承脉络。举办【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旨在以点带动面推动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与发展,更好契合雕刻行业的守正创新,彰显寿山石雕的当代意义,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何马,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造型手艺人,1972年出生于福建罗源碧里,原名启宗、别署理所、镂室。少习书画篆刻,1990年雕刻寿山石,1997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雕塑。曾为福州大学兼职副教授、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中国观赏石协会(北京)国石鉴评公司专家、福建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市政协特聘委员等。长期致力于玉石材料的艺术用途研究及创作,兼工书法、瑑刻等。善于就地取材,巧用玉石的形、色、质、纹对应感情色彩,以“刀触”作笔触开辟玉石造型的新语境。20世纪九十年代初,表现肌理效果的玉石雕刻技法——“素描法”,随后亦提出“内取巧”、“流形化势”等创作方法理论,提出“就地取材”、“物我同构”、“刀触”、“玉石造型”、“雕刻即修行”等观点,其相关文章、言论刊载于国内外几十种刊物, 作品于国内外展览中展出,多次获奖。曾应邀在新加坡、台湾、西安等地举办个展。何马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技法丰富,作品独具启发性、思想性,并影响深远,其作品影响力不仅引领了寿山石雕刻创新,更影响了中国内陆玉雕的发展。其作品融合了大量的社会批判和简练形式,呈现出有趣和具有批判性描述性人物特征,被国外收藏家喻(誉)为“何马风”。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有专辑《缘石开物》(荣宝斋出版社)。“融古汇今·长安塔大展—何马寿山石雕刻展”2012年4月/西安“物我同构·何马雕刻艺术展”/ 2016年1月/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何马·玉石印象》/ 2016年10月/河南南阳师范学院
《石不相瞒·何马玉石作品展》/2018年9月/上海·同济大学
《传人》等/寿山石/中国寿山石雕名人佳作展 /马来西亚/1994《门》、《拓荒者》等/寿山石/澳大利亚艺术工艺博览会 /维多利亚港《醉》/铸铜/首届中国槐花杯环境雕塑大赛/大连/ 1998年《山雨欲来》等/寿山石/ 98 跨世纪寿山石艺术家经典作品展/香港/ 1998年《山雨欲来》/寿山石/ 首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 /银奖/上海/1999年《萌》、《一桶天下》 等“寿山石雕五人展”/福州/2000年《崩》 /寿山石/ 杭州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银奖 /杭州/2000年2002年至2010年雕刻作品分别参与“巴西雕塑博物馆”、巴西圣保罗gallery Augusta664(奥古斯塔664画廊)、桑托斯城的Benedito Calixto博物馆《翠鸟》/寿山石/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 金奖 /北京/2003年《老荷心中》/仙游石/“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优秀奖 /上海美术馆/2004年《玄武》《飞鸟 》等印章/中国寿山石印章艺术展 /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2004年印钮作品《牛》/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大展/最高奖/浙江展览馆/2004年《全神贯注》/寿山石/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刻精品展 金奖 /扬州/2006年《新式印钮》/寿山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 铜奖 /北京民族文化宫/2008年《豹钮方章》/寿山石/西泠印社第三届印文化博览会 银奖 /杭州/2008年《印与钮方寸之间》/ 玻璃钢仿铜/“第五届福建省青年美展”/福州/2008年《枯木逢春》/寿山石/全国玉石雕刻玉星奖 银奖 / 辽宁岫岩/2010年《放纸鸢》等/鸡血石/第六届中国名石艺术展 /银奖 /浙江昌化/2010年物我同构:作品是由世间万物一起构成,包括但不限于作者、使用工具以及展示环境等要素。在何马看来,作品是呈现出来的表象痕迹,其本质是处理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玉石雕刻的本质是玉石雕刻师运用工具来处理他和玉石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性和物性的对立和统一。
刀触:雕刻工具作用在玉石表面,留下的有意识痕迹。“刀触”是作者的情感细胞。
玉石造型:所有和玉石有关的造型统称。材料以玉化材质、彩石、珠宝首饰用料等为主,结合其他材质,而构成的艺术造型。其做法包括但不限于雕与刻、装置、解构、重组等。玉石雕刻是本职手艺人最合适的修行方式:掌握玉石雕刻技能是为了保障生理(生计)需要。在玉石雕刻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感觉、听觉等体会物性,反观人性,进而证得自性,明白物我相关的自然“非法则”。目的是修行,即在运用技艺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净化心智体,提高灵性波。素描法:20世纪九十年代初,把美术院校课堂上对静物写生的素描方法,化用在寿山石雕的基础训练中,研发出表现肌理效果的玉石雕刻技法——“素描法”。根据玉石的质地、色彩、纹理,去对应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物体,运用各种玉石雕刻工具所作用的刀痕肌理,把玉石改造成外形、质感、色泽等与现实中物体近似的视觉效果。其仿真效果可与油画相媲美,使得静物写实作品,从平面的视觉感受,转向触觉感受。从此在民间日渐形成玉石雕刻手艺人在初级阶段,格物致知、因材施艺的课徒和自学方式。唤醒就地取材的意识,大大拓宽创作题材。使得大量粗质材料得以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并吸引经济能力有限的玉石雕刻爱好者加入玉石雕刻队伍。“素描法”的普及,标志着西方的美术基础训练与中国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成功地融合,为玉石雕刻走向当代奠定基础。“流形”指的是如液状的流动形式。流形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把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液状的流动形式,用玉石再现出来。构思、成形像液状流动一样顺势而成。流形,像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形式。“化势”是把视觉、听觉、触觉到的形式转化成感觉到的形式。化势可以理解为把某势化去,也可以理解为被化过的某势。如果说“流形”是给外行看热闹,那么“化势”是留给内行去悟门道。流形观象,化势随心。流形是载体,化势是处理关系。可见“化势”是赖以“流形”这样的载体,来转化作者的情感思想。张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内著名雕塑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1942年生于天津,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雕塑教研室主任、装饰系主任等。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等。雕塑有《钢人铁马》、《时传祥》、《赖宁》、《妫水情》等;彩塑 《阿福》被选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 、《彩兔》被 国家邮电部选为生肖兔票原型 , 雕塑作品《工农兵知识分子》获国庆40周年特别奖 、《妫水情》 获北京延庆城市发展规划环境整体设计一等奖、《中华世纪龙》获世界科学与和平周、中华世纪龙大型系列活动一等奖等。2012年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设计创作的《奥运体娃》系列作品被博物馆永久收藏。陶雕《暮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出版著作有《中国泥人张彩塑艺术》、《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中国民间艺术大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