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馄饨夏至面古今谈

赵德贵/文

冬至馄饨

冬至,也称为冬节,是二十四节气极为重要的节气之一,古时将冬至视为“亚岁”​‍‌‍​‍‌‍‌‍​‍​‍‌‍​‍‌‍​‍​‍‌‍​‍‌​‍​‍​‍‌‍​‍​‍​‍‌‍‌‍‌‍‌‍​‍‌‍​‍​​‍​‍​‍​‍​‍​‍​‍‌‍​‍‌‍​‍‌‍‌‍‌‍​。 民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究竟始于何时,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 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年节全家相聚纪念祖先的美德,因此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因此每于冬至要大宴祭祀祖先。 在汉或汉朝之前,人们在冬至时则以“黍羔”祭祖的,后逐渐演变为馄饨。 为何要用馄饨祭祖? 这可能是取“混沌”之音。

到了唐代,馄饨的花色品种已很精美,“各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 宋代时期,作为节令食品的馄饨已在大江南北风行。 民间也有“冬馄饨,年博饪”的谚语。 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上说:“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说明当时的馄饨比现在还要讲究。 清代时期,北京最有名的是致美斋的馄饨。 馅料讲究,花样精美、汤料齐全颇负盛名,当时曾有诗云:“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品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济南称玲珑馄饨、新疆称曲曲、福建、台湾称扁食等等。 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皮薄馅嫩,味美汤鲜; 重庆市的过桥抄手,包捏讲究,调料多种,蘸调料食; 上海市老城隍庙松运楼三鲜馄饨,馅料讲究,薄皮包馅,味色鲜美; 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曲曲,羊肉为馅,皮薄馅嫩,汤清味鲜等等。

夏至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太阳到达黄经90°,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民俗专家表示,夏至和春节、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清嘉录》里说:“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夏至这天敬谨戒慎。 农家期盼从夏至到阴历五月二十日(古称这天为“分龙日”)间天不下雨,以保五谷丰登。 为此,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里道:“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乃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里亦道:“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 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无锡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虔诚祭神之举。 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 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面条始于汉代当时将面条统称为“汤饼”,《魏氏春秋》上已有“伏日食汤饼”的记载,《荆楚岁时记》也有“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汤饼是指用水煮食的面制品(片状)。 唐代,冷淘面已是宫廷和民间的夏令必备之品。 《唐六典》记有“太宫令夏供槐叶冷淘”。 在朝会上文武官员要供应冷淘面,槐叶冷淘是用鲜嫩的槐叶取汁,用以合面做成碧绿的面条。 槐叶有“霍乱烦闷,肠风痔疾”之功用,是当时夏令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

明清时候,过水面品种逐渐繁多起来。 《北京风俗杂咏》中有“……帘棍韭边随所择,一窝丝妙最宜人。 不似此间花夜著,十字炊成愁病发。 ” “帘子棍”“韭菜边”“一窝丝”都是面条的品种​‍‌‍​‍‌‍‌‍​‍​‍‌‍​‍‌‍​‍​‍‌‍​‍‌​‍​‍​‍‌‍​‍​‍​‍‌‍‌‍‌‍‌‍​‍‌‍​‍​​‍​‍​‍​‍​‍​‍​‍‌‍​‍‌‍​‍‌‍‌‍‌‍​。

夏至这天,在社区里的面食店,手擀面、鲜切面销量都会上涨。 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还是愿意吃自家做的手擀面、抻面。 老北京人吃面可是有讲究,要说花样那就多啦。 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调上炸好的酱,讲究点的拌上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再就两瓣蒜,嘿,这老北京炸酱面吃起来香! 或者,用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酱拌面,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目前全国各地面条品种已达百种之多,风味各异如: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臊子面、四川宜宾的燃面、兰州的拉面、江苏的锅盖面、延吉的冷面、重庆的担担面、福建的龙须面、湖北的热干面、上海的阳春面、浙江的馄饨面等等不一而足。 许多国外旅游者对我国面条也颇感兴趣,曾因没能吃上炸酱面而深表遗憾。

(0)

相关推荐

  • 魔都面条图鉴,一次吃遍全国!

    在那个连吃米饭都困难的年代 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面条 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了吧 面条千千万.好吃的却是数不胜数 要论什么面条zui好吃 那大概就是那些年我们吃过 却久久不能忘怀的吧 夏天想要快速降温, ...

  • 明日夏至,“吃4样,做3事,忌2事”,传统习俗不能忘,平安度夏

    时光荏苒,夏至将至,自此将进入今年最热的一个阶段,并且夏至的到来也代表离数伏不远了,气候多以高温闷热为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夏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同时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 ...

  • ​消防文化古今谈

    中国古人的消防意识,似乎并不比现代人差.黄帝之时,他便设置了"火正"这一官职,让其专门负责火的使用和管理.现在看来,火正应该相当于消防队长吧.一般的消防队员,虽然也负责火的相关事务 ...

  • 朱步行、山栀镇痛古今谈

    山栀治脘腹疼痛,首载于<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实践证明,山栀为一优良的解郁镇痛药.在历代医家中,能通仲景之意 ...

  • 琥珀文化古今谈

    鉴定的是虫珀.植物珀,还有几个诀窍:1.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化石,因此藏身其中的昆虫不会带有鲜艳的色彩.2.由于琥珀的黏性有限,因此能被含在琥珀里的物体一般体型较小.倘若琥珀里有个大物件,旁边基本都会有 ...

  •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秋分:冬至到夏至的太阳

    Equinox: The Sun from Solstice to Solstice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Tunç Tezel Explanation: To ...

  • “冬至饺子夏至面”,再过2天就是夏至了,分享6道好吃的面条做法,顺滑劲道,去湿气降暑气!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这一天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吃面的习俗.面条的吃法没有定式,凉面.热面,汤面.拌面都可以.以下分享6道面条做法,味道都不错,做法也简单.过2天夏至了, ...

  • 夏至节气略谈「龙山文化玉璇玑」

    [今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

  • 吴同宾:玉堂春奇案古今谈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玉堂春>已经演出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是舞台上常见.观众非常熟悉的传统剧目.但其故事源流及传衍情况,到底如何? 兹略撮述所知,以飨同好. 玉堂春案件实有其事 < ...

  • 万象︱理发古今谈

    文/黄秀纯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最忙的应该是理发馆.按中国民俗,人们不论男女,都要在二月初二理发讨吉利. 理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理发"一词,却出现得很晚.古代人认为 ...

  • 冬至饺子夏至面

    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今天夏至,你吃面了吗? 老潍县名吃:麻汁凉面 麻汁凉面的做法 主料: 鲜面条 配料: 麻汁 甜晒虾皮 黄瓜丝  鲜韭菜 香椿咸菜  蒜泥  醋  味精  盐  花椒 准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