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销量成绩,将合资车企面临的困局暴露无遗。下半年刚刚开启,处在淡季的中国车市交出了一份不太满意的成绩单。前十的车企中,有五家车企同比下滑幅度较大,还有两家车企为微增状态。
尽管今年1-7月的销量情况同比上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众所周知,这样的增幅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较大息息相关。基数低才得以实现的增长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市场行情,车企们要认清现实、保持较高的警惕性。
另一方面,从销量数据可看到中国车企的整体表现较为亮眼,合资车企则集体陷入到增长放缓的困境中。被压制已久的中国品牌久违地迎来曙光,这会是一个良好的讯号吗?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又该如何脱离困境?
近几年,以德系、日系、美系为首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掌握了较高的话语权。从最新市场份额占比来看,“南北”大众占比近15%,“两田一产”的占比为22%,美系品牌中通用的占比近7%。若加上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的占比,中国车市的局面则更一目了然。而这还不是合资品牌巅峰时期的数据,也没有算上已经退出一流合资品牌行列的韩系车和法系车,可想而知,中国汽车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活得比较憋屈的。不过,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虽然合资品牌长时间拥有绝对优势,但2018年以来中国车市逐渐步入“寒冬”阶段,合资品牌也不能幸免。来到2021年,经历了疫情“黑天鹅”和芯片短缺等危机,合资品牌的领跌趋势也显露出来。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包括为首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广本本田、东风本田均有着不小的跌幅,而这几大车企一向春风得意,此番下跌或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有业内人士分析,原先领跑的德系、美系、日系品牌均是受到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才会出现销量下滑。而东风本田更是因为暂停疫情影响暂停了多家工厂的生产,产能无法跟上导致终端销量走低。以上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但不可忽略的是,芯片短缺是整体汽车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为什么自主品牌受到的影响不大甚至有一定付幅度的增长?难道是自主品牌的芯片储备较为充足?而合资品牌数月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缺芯问题却没有想办法应对?显然,零部件短缺并不是唯一的症结。长时间在顺境中待着的合资品牌,吃尽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红利,然而不断崛起的中国品牌,正给它们制造出不小的“麻烦”。最直观的固然是销量排名的变化,中国车企的整体排名上来了,在SUV、新能源等细分市场占有主动权。此外,中国品牌的口碑也发生了较大的逆转,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品牌进军高端市场,领克、WEY、红旗、蔚来、理想等品牌收获了一大波忠实用户,消费者愿意用真金白银来支持中国品牌的发展。从7月厂商销量排行榜来看,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作为中国车企的代表进入前十名。另外,合资车企中的中国品牌五菱也凭借较高的成绩位列前十。一旦提起中国汽车,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物廉价美,性价比高,但随着造车技术的不断升级,汽车审美的提高,以及在智能互联、新能源领域的提前布局,如今中国品牌车型的优势已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相对的,合资品牌虽有着较好的市场口碑,但车型质量却接二连三的出问题。从碰撞测试A柱明显变形,再到“机油门”、“颗粒捕捉器事件”等,事实证明合资车型的好口碑一夜之间覆灭并非不可能。并且,由于其在智能网络和新能源方面布局较为落后,这两方面的优势暂时已被中国品牌拿下,奋力追赶也需要一定的时日,而这不就是中国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当下的困局既有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来自行业加剧的竞争压力。但无论如何,自主品牌已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再也不能用优越的品牌溢价来将它们打败。事实上,合资品牌不愿地下高傲的头颅,还与国人对合资品牌的天然信赖感有关。长期以来对合资品牌怀抱好感,便给了它们不重视中国市场、不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底气。目前在夹缝中生存的法系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愿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购车喜好,如今已站在被淘汰的边缘。法系品牌的遭遇绝不是孤例,还有其它的合资品牌正不断地测试中国消费者的底线。比如海外车型与国产车型因成本问题存在差异,多个品牌出现“减配”问题,而车型的质量也因成本而不同更是触犯众怒。难道中国消费者就不配享受最好的车型?这种区别对待提醒了中国消费者,究竟什么品牌才值得选择。但同时也提醒了合资品牌,要想博得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就必须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韩系车的没落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但其核心竞争力被中国品牌所代替,才是韩系车从巅峰跌落到谷底的根本原因。高颜值、高性价比,曾经韩系车的两大优势成为了中国品牌率先冲出围城的最佳武器,助其在市场上第一次崭露头角。撕掉“山寨”标签,中国品牌实现集体向上。随后紧跟时代脉搏,电动汽车的横空出世,中国品牌抓住了新机遇。尽管燃油车的时代在不情愿中缓缓结束,同时也将车企间最核心的发动机优势一并吞没,但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个机遇十分难得。再加上中国品牌率先发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新四化”浪潮之中的中国品牌没有浪费时代给予的机会,反而是合资品牌在转型电动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更大的困难。看看最新出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也可一窥究竟,中国车型实力领衔!答案也已摆在眼前。对于合资品牌而言,既要保住以往的品牌影响力,又要开拓新的核心优势,如此才能力保进入下一个电动车时代。但合资品牌能做到吗?这里不禁要打个问号。无论你是持币代购者,还是老车主、“纯路人”,应该都不难察觉到这几年中国品牌车型站到了话题的中心。相较几年前,中国汽车品牌和中国车型的影响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之相对的,则是合资品牌的影响力下滑。作为普通消费者,可能并不愿见到双方势力的平衡被打破,更希望有丰富的车型来供大家选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偶尔被打乱的节奏和波动的排名也能更好地刺激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它们发展得更好,打造出更加优质的车型,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是具有正向意义的。
你更支持合资品牌还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压制合资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吗?合资品牌怎么样才能走出困局?欢迎更多车友在评论区和轱辘哥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