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截镫留鞭”留美名
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纵观历史、历览前贤,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姚崇“截镫留鞭”便是一例。
姚崇 (公元651~721年),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勤劳职事,为国为民,功勋卓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特别是因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不世之功而名留青史。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二月,姚崇因与宫廷产生嫌隙第三次被贬出朝廷。在江南担任扬州刺史主政期间,他廉洁奉公,政简条肃,轻徭薄赋,把扬州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市场繁荣、安居乐业,地方官员和老百姓感恩戴德。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姚崇调离扬州时,百姓拦道而泣,簇拥马头,依依不舍,遂截留马鞭、马镫留下纪念,这就是“截镫留鞭”典故的来历。自此,“截镫留鞭”成为了赞美地方官员美政的成语。
另据志书记载,景龙年间,姚崇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离职之时,百姓十里相送,钱塘江边惜别,遥望孤帆远影,众皆嚎啕大哭。
姚崇作为一个古代的封建官吏,一生“以天下为公”“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勤劳职事,为国为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为后世所传颂。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姚崇“截镫留鞭”的历史典故值得学习和借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