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太康之治

公元265年(魏咸愍2年),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元泰始,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灭吴,王濬送吴主孙皓于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至此,全国重归统一。为开创新的业绩,司马炎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之路。

重视农业生产。朝廷采取措施,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充劳动力和加强监督等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泰始二年(公元267年),晋武帝颁布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令。史料记载,泰始五年(公元270年),汲郡太守王宏认真履行朝廷的旨意,勤恤百姓,疏导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当时正遇上荒年,他郡皆闹饥荒,而汲郡独无匮乏。于是晋武帝特下诏褒扬,赐谷千斛。后来,晋武帝还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寿、游陂三渠,灌溉良田一千五百顷。西晋统一后,晋武帝于太康元年颁布户调式,推行占田法和课田法。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他们生产获取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行,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晋书·食货志》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要其业而乐其事。”《晋纪·总论》中反映河洛地区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是这样描述的:“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占田、课田法颁布后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国家“户有三百七十七万”。表明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相当明显的。

为保持政治稳定,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晋武帝于太康元年还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荫人以为佃户、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规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顷,以下每低一品,递减五顷。又各以品之高低,荫其亲属,荫其客户,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也都有这种特权。特权扩大到士人子孙,这是秦汉时世家地主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儒宗这一等级的延伸。

西晋的这些措施,无疑给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更多的优厚待遇,还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权过大,助长了他们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时影响庶族地主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

晋武帝在强调发展生产的同时,反对奢侈,厉行节俭。有一次,太医院的医官程据献给晋武帝司马炎一件色彩夺目、满饰野雉头毛的“雉头裘”,这是一件极为罕见的华贵服饰。晋武帝把这件“雉头裘”带到朝堂,让满朝文武官员欣赏,朝臣见了这件稀世珍宝,个个惊叹不已。不料,晋武帝却一把火把这件“雉头裘”烧成了灰烬。他认为,这种奇装异服触犯了他不准奢侈浪费的禁令,因此要当众焚毁。他还下诏说,今后谁如敢再违犯这个规定,必须判罪。

咸宁六年(280)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后的10余年间(280—289),是西晋相对繁荣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0)

相关推荐

  • 捋一捋八王之乱||~2~太康盛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经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西晋六路大军南下,一举吞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归晋.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时96年的动乱年代结束,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十年的和平时期,史称&q ...

  • 洛阳西晋往事:铜驼,不仅仅是一条街的名字

    "铜驼暮雨"水墨画 2019年9月17日,第二届根在河洛客家文化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在论坛上,人们一次次提到"梦回铜驼".83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任洪渊特意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上的阮瑀、阮籍、阮咸是什么关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见到阮瑀.阮籍.阮咸这三个人物,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那,以及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位人物. 阮瑀,字元瑜,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一位文学家,也 ...

  • 公共基础知识:“四大”历史典故

    从古至今,因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方则有四面,于是万事都把他往这四上去考,在古代,九虽是吉数,但不是一般人可以用,只有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统治者才可以使用,而四比较现实,如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上著名的阳谋

    在我们授课的过程中,尤其当讲到文史部分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是我们常见的考点.比如考察故事和人物的对应,或者历史事件的排序,或者给你历史事件问你影响,或者给你历史事件让你归类找共性.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之清朝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事业单位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几乎逢考必出,而且出题频率高,出题数量多.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针对考试常出现的考点,本篇为大家整理清朝历史的主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知识之变法运动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所有制和阶级关系的改变都将影响到上层建筑的变革.因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出的变革,比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戊戌变法等,所处时 ...

  • 公共基础知识:唐朝历史

    唐代历史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历时289年.其中考查频率较高的为唐朝不同阶段的盛世,以及由盛转衰的事件.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是为唐高祖,62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唐朝历史

    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部分普遍会涉及,难度不大,多以客观题出现,但是考查范围比较宽泛,复习要求知识面广,识记多,很多同学复习中存在记忆不准,知识点易混淆情况,今天整理了唐代历史,帮助大家准确识记. 唐代历 ...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常见魏晋南北朝历史典故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人文常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些中国古代常见魏晋南北朝历史典故. 一.知识介绍 1.闻鸡起舞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 ...

  •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之桓玄称帝与刘裕灭桓

    正当东晋朝全力攻击孙恩的时候,桓玄乘机吞并上游诸藩镇,占有东晋三分之二的土地.三吴破败,东晋朝失去了依靠,成为仅有空名的朝廷.桓玄认为灭晋称帝的机会到了,与孙恩军逼近建康同时,桓玄在江陵聚众,谋夺取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