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便有歌(何有德)

小说散文集《黄桷树下的木屋》自序

心中有梦便有歌

文 | 何有德

有人说,人是因梦而生活着的。
还是童年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小人书,那一册册印刷精美的图书,线条简捷的人物画,还有那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令我这个长在大山里的少年常常入迷。后来由小人书而入迷大部头的小说。记得文革初期,小学校的图书室封禁,我偷偷地翻墙入室去偷书,竟磨破了封裆裤,虽挨了母亲的板子,但心里还是憋不住好兴奋。庆幸读到了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还有巴金的《家》《春》《秋》等当时全被批为是“大毒草”的巨著。那时读着这些书,我常羡慕:这些大作家脑袋瓜好空哨哟,把山里人的生活描绘得这样贴切。
小小年纪,有时看到生活在周围的山民,背着背篼,杵着拐扒子汗流浃背地在青石板的山路上走,就在心里想,有朝一日要是我也能把乡民的生活用笔描绘出来就好了。即至大约在1973年,《四川文学》复刊,我找到了第一期复刊号,按在心口窝,捧在鼻尖尖闻着油墨清香,那乡土味很浓的刊物在心里留存了好久好久……。当然,将来去做个作家的梦是不敢奢想的,但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愿望,有那么一天,我书写的文字也要变成铅字……。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的文学梦,其实在少年时就有了的。
我出身的小镇名字就叫赤水河,小镇很美,那顺山势而建的青石板小街,经年风雨浸蚀的木板房,小街上那层层叠叠的吊脚搂,以及小镇边静静流淌的赤水河,给了我儿时的快乐。虽说生活不免有些清苦,但在母亲手摇压面机的辛勤劳作下,始终没饿着肚皮。那时,许多家长迫于生计,对孩子没有特别的要求,甚至全社会都认为读书无用。儿时上学我们同辈人在课堂上都没有压力,数理化作业很简单,孩子们像长草一样,喜欢怎样长就怎样长。这样宽松的成长环境,给了我喜欢文学的诸多便宜。读书读得最多的是1972年到1974年,初中毕业后,闲居在家一年多时间,成天手头抱着一本小说书,有时守着炉灶边煮饭边看书,竟把饭烧糊了。
1974年,为了有个好的前程,我下乡插队到本公社离家30多里路的土桥村胡家坪落户。那是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村。有一条全专区闻名的土桥大堰。生产队条件较好,水田多产大米,还有电灯照明。到生产队去的村路傍着赤水河。弯弯的山路一直沿着赤水河往上游走,河水清澈透明,撞击着白亮亮的卵石,发出低低的吼声。河边的笆茅草在风中摇曳,隐没着的瓦舍顶上冒出炊烟,河面有三两只白鹭不时贴着水面低飞。多少年以后我的眼前始终晃动着那样一幅赤水河风景画。
我曾游过一些名山大川,但心底里仍然认为要论自然风光当说赤水河上游美,只不过那里是藏之深山人未识是未开垦的处女地罢了。插队时我寄住在生产队村北头一家农户屋里,居室很暗,新开了个牛肋巴窗子,木板房龇牙漏缝的四壁漏风,站在屋里瞧得见隔壁牛栏里的牛在吃草。我用旧报纸糊墙,由于紧靠松树林,室外墙上爬满了青藤,房东王大伯对我说,有青藤的屋子好,能让人常常做好梦,这话很打动我。那一年在生产队,虽白天劳动很苦也很累,但晚上抱着一本书,常常看到深夜,也很满足的沉入梦乡。
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其实开始还不是写作。读中学时,有那么几年时间,我迷上了书法。那时街面墙壁上都刷的是标语,县内几位有名的书法家的墨宝很令我入迷,有时描摹他们的字,我常用手指头在身上默划。家里生活困难,没有多的钱买纸笔,母亲利用为别人加工面条的条件,将旧报纸换白纸,供我练字。由于肯下功夫,以至后来我在摩尼区的范围内有了点小名气。书法作品在县里举办的青少年书展中展出过。
正如我父亲常教育我们的:“字,是打门锤哟。”因为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能刻漂亮的方块腊板字,我在生产队没呆上几个月,便被借调到区、县知青办公室,为每年一次的知青代表会做会务工作。在县知青办公室,结识了知青办主任陈松林,那是当时在全县已经很出名了的青年才俊。他是自贡知识青年,在农村担任过村支书,在1973年的四川日报上发表过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散文,他的文学功底甚厚,在县里相处的那一段时间,常常见他兴之所至,在背人处即兴朗诵朱自清、闻一多等的诗文。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博学尤其是把我们山里人的生活通过作品在报上反映,很让我神往,那时,我从心底里又有了些萌动:我暗下决心,有那么一天,我也要把山里人的生活描绘出来去发表。
1976年经两年知青生活锻炼,我报名应征,那年尽管知青当兵竞争激烈,但由于有赤水河公安派出所和区委书记等领导的力排众议,加上接兵部队力争,我终于顺利到达山西,在一个傍临火车站的军营服役。
部队生活是紧张艰苦的,新兵第一年,部队担负国防施工任务,连队被调往采凉山里挖掘坑道,北方的山光秃秃的不长树,用泥巴搭建的土屋,靠北一溜通铺睡一个班的战士,冬季,屋里烧一个大铁炉把泥巴墙烤得大气喷天,用水是把坑道口里的冰砣砣抠下来烧。生活是新鲜的,穿一身旧棉军衣开着口子冒出白花,有时半夜被班长叫起来上工,走到半道都还在打瞌睡。
不知为啥,睡着北方的通铺烤着北方的火墙,我常常想起家乡赤水河边的山路。在连队生活了9个月,我因在连队办了一期板报,被团参谋长发现被调到团司令部当文书。后在师教导队接受半年的参谋集训被留队提干任教导队书记(相当于秘书职务),可能是与文学有缘吧,在教导队组织全师班长训练期间,队里政工组从师宣传科分来一位年轻的干事,我们在一起工作,白天忙完事务,晚上年轻的干事打着手电在床头上用笔写着什么,有一天在军区《战友报》的副刊上刊登了一篇反映战士训练生活的小小说,我一瞧上面赫然印着的作者大名,竟是我身边的小干事!嘿嘿,原来我与文学并不遥远,从那一天起,我也偷偷地写起了小小说,真正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刚开始写小说,我是躲在教导队的弹药库房里练笔,往报社投稿,也是偷偷的,怕扯旗放炮的发表不了,惹人见笑,初学写作期间,收到过10多封铅字退稿信。
1981年3月14日,教导队的一名教员晃着一张《解放军报》跑来问我,说:“书记,我咋看‘长征’副刊上的这篇文章作者名字跟你同名同姓呢?”我激动地抢过报纸一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散文《竹叶》竟然在军报上刊登了。那段时间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反反复复地将文章读过很多遍。此后我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了。我继续不停地写,由过去“地下工作”式的习作转入半公开,大概是文学功底尚薄或是心气太高的原因吧,寄往大报的稿件基本都被退稿。
这期间相隔了一年,1982年4月1日,我的又一篇习作小小说《四婶和五婶》终于在《中国青年报》“向日葵”副刊发表了,这期的中国青年报副刊编发了青年习作专版,还附了作家点评,我的小说被排在头条,是点评重点。写稿的宣传科小干事告诉我:“你知道谁在点评你不?孟伟哉,著名作家,人民出版社社长、中宣部文艺处长、还是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呢……”。那两天,许多认识的师机关干部都向我祝贺,师里申政委还亲自给我打电话鼓励,让我这个年轻的山里娃不自觉的有点晕。这篇作品在发表后的第二年相继被选入上海文艺出版社选编的《微型小说选》一书,报载书讯中说:此书选了全国数十种报刊上发表的微型小说80篇,有业余作者的处女作,还有王蒙、孟伟哉、丛维熙、蒋子龙等作家的作品。随后,《四婶和五婶》又被画家谷爱萍改编绘制成连环画小品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1983年12期封二封三登出,并附了一篇“欣赏与交流”的小评。认为连环画小品突出了原著的清新风格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感。
从我的处女作发表至今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回顾我步入文学殿堂之梦,很有一种恍兮惑兮之感,此间我虽陆陆续续发表过不少作品,有的被收入各类书集,还在全国的征文中获过奖,但由于文学功底还薄,始终未写出象样的作品,甚至后来发表的作品,其艺术水准终未达到处女作水平。近来,在文友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将散落的文稿整理成集,自觉所选文稿思想浮浅,文字粗疏,但也想到一个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无学历文凭的山里娃,只言片语也算把古蔺山民的情愫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了,便感欣慰。
我始终记住那依傍着赤水河的山路,是那弯弯的村路引我入的文学梦。这梦温暖着我的人生……
▲散文作者:何 有 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泸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古蔺县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黄桷树下的木屋》、《风过也留痕》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0)

相关推荐

  • 陆文宪 ▏小品——吃鸡

    小品--吃鸡 作者 ▏陆文宪 我们生产队,不是"遥远的清平湾",也不是得<蹉跎岁月>贵州山沟,是卧在1971年的三岔坝毛家沟. 另名斑鸠山. 大名全称,就是知青花名册上 ...

  • 陈崇坤:文学伴我前行

    文学伴我前行 安徽怀宁 陈崇坤 有一位名叫老茂的作者,撰文写到: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选择的模仿,需要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对于写作,他偏爱文学类的一朵奇葩--散文.因为散文涉及面广.不讲 ...

  • 【三江文学】诗人玖月河 朗诵丽华 : 我的爱情梦中告诉你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四十七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

  • 我的1977年高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Gaokao Jiyi- 我的1977年高考 /刘/顺/道/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改革开放前的重大事件,是党中央和邓小平作出的重大决策.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泽润 ...

  • 四十多年前,我在华县赤水河掏沙!

    邮箱:3125136050@qq.com 赤水河掏沙记 作者 杜望成 掏沙,是赤水人干了三.四十年的工程,也是赤水河给当地人的馈赠.  --题记 1973年年末,我中学毕业.过了春节,生产队长派我去生 ...

  • 知青生活 作者/春和景明

    [总 第164 期]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知青生活 作者/春和景明 春和景明,男,本名,李春忠,出生于北镇柳家乡,汉 ...

  • 【散文】阎锦文/知青屋的那些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版 阎锦文 1969年,几个十七八岁的镇江知青,先后下放到姊妹桥插队落户. 刚到乡下,我们被分散在小队干部家里搭伙.安云和建生姐弟俩,住在贫协组长开 ...

  • 【文学争鸣】| 贺国珍: 难忘慈母般的爱

    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初春,我作为知青,从上海投亲靠友来到宁波叔叔家的生产队插队务农.在农村的几年里,婶婶以一颗真诚的心关爱我,为我付出了慈母般的亲情,终身难忘. 带着离开了家人的眷恋之情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

  • 文学原创 ·《知青岁月-致我逝去的青春》- 作者 李鸿雁

    编者语: 知青岁月,一个很多年轻人不可想象的岁月.那是一段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岁月,那是一个融合了苦与乐.善与恶的岁月,那也是一个充满无助与忧患.悲欢与离合的岁月,很多人生就是在那个时代成长的,留下了许许 ...

  • 仁岸春秋,赤水河盐文化陈列

    仁岸春秋,赤水河盐文化陈列

  • 【三江文学】诗人玖月河 朗诵丽华 : 小绵袄的梦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六十七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