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圆融精妙——怀念太极大师刘晚苍

刘晚苍先生拳照

刘晚苍,1906年6 月22 日(阴历五月初一)出生于山东蓬莱大辛店东许家沟,1990 年7 月5 日逝世于北京。晚苍先生毕生酷爱武术,涉猎极广而尤精于太极拳术,其习练纯正,认识精微,体悟深刻,造诣甚高。

他身体力行,德艺双修,数十年寒暑不移,在北京地坛公园传授太极拳架,亲自喂招推手,培养了一大批拳术家,对提升和推广中华太极拳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一代太极大师。

良师益友

晚苍先生原名刘培松,是我的堂兄,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1941 年,我12 岁时,老家山东蓬莱遭受侵华日军的残酷扫荡,我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只身流浪到了北平。蒙表伯曹伯垣收留,到北新桥竞存中学寄宿读书。这时,交道口恒记米庄就成为我每个星期日必去之处,因为这里有我的三哥刘培松。培松三哥在恒记米庄打工,每次都热情地接待我,一壶茶可以谈笑风生两小时;有时逢上吃饭,还会有一碗面条和一盘猪头肉拌黄瓜,再加上三哥讲的趣闻轶事,每每使我流连忘返。这样,使初到北平的我在孤寂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热乎乎的家的感觉。

我在蓬莱时,曾经跟随大哥刘光斗(刘元化)学过几天拳,照葫芦画瓢般地比画一番,实质上却是一窍不通,什么也不懂。到北平与培松三哥接触后,很快就萌生出学拳的想法。培松三哥同意了,并亲自传授了我谭腿、八卦、太极和七星杆、马眉刀,其中讲解和指点最深的是太极拳术。

应该说,我与晚苍先生交往达半个世纪之久,不仅得到先生亲传拳术技艺,而且在先生诚朴的言谈身教中受到熏陶。不论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期间,还是后来在国内外进行油气和海洋地质勘探时,凡有机会,我必然要到交道口恒记米庄探望,或者直奔安定门外地坛公园去练拳推手。晚苍先生的和善朴实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着我。每次在地坛公园西南角的松林中与晚苍先生习练太极推手,我大多沾上即受到发放,像遇上弹簧一样被弹击出去,而晚苍先生则是引进落空合即出,如同弯弓射箭一般。这样的太极推手习练煞是好看,人被打得满场乱飞,可真是切实地加深了对“沾黏连随”“不丢不顶”“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等太极拳术古典理论的体会与认识。休息时,拳友们都围绕晚苍先生而坐,聆听他讲述拳术源流,杨禄躔、董海川等祖师爷们的故事,以及茶馆宋(永祥)、煤马(维琪)等前辈练拳行功的逸闻。这样,在喂招、讲解中改正动作,领会精神,提高技艺,同时又在讲授做人的道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从繁忙的海洋油气勘探工作中解脱出来,除了蹲“牛棚”、接受批斗之外,大多时间处于闲散状态。于是,我和晚苍先生商量合作写一本《太极拳架与推手》,系统地整理并论述晚苍先生数十年在太极拳术方面的传授、教诲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在得到先生的同意之后,我跑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与晚苍先生共同回忆往事,并列出提纲多次讨论。同时还约请晚苍先生去地坛公园,用我在苏联买的费得照相机,拍摄弥足珍贵的太极拳架与推手的照片,尽管我的摄影技术不高,照片质量不佳。随后,我每写完一章,即与先生逐字逐句地认真研讨、修改。全书完成之后,我又与先生通读一遍,做了最后一次修改,该书于1980 年由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42000 册,不久即售罄。1983 年再版,印数达33 万册。2005年5 月再次印刷,印数5000 册。

晚苍先生一生质朴,和平待人,从来没有人前阿谀奉承、背后诋毁褒贬。既不恃技凌人,更不追求名利,实心诚意地传艺、授徒、探讨交流,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实为一代楷模。1990 年7 月5 日,晚苍先生以85 岁高龄溘然与世长辞。我在痛失良师益友的同时,一直惦念着晚苍先生生前的一再嘱托——对《太极拳架与推手》做进一步的修改与补充。但是,今非昔比,由于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迫切,我从事海陆油气勘探工作,于是整天四处奔波,始终没有找到时间来完成先生的嘱托,内心深感愧疚歉然。1989 年,我奉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次年在参加庐山会议期间,由于在山上练拳而结识软件所许孔时教授。在他的督促和鼓励下,遂在《太极拳架与推手》的基础上,增加了太极拳术的力学基础、生理保健基础,以及太极拳术引论等章节,并重新定名为《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补充的这几章都未能经晚苍先生审阅,也无法请先生署名,是我的遗憾之处。

拳架基础

太极拳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技击运动。它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下,以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指导拳架动作和推手应用。长期坚持太极拳术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还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但是,太极拳术毕竟是一种技击运动,所以对它的阐述,以及对其理论与实践的认识,都必须以技击作为主线,体现太极阴阳学说,使动作准确,姿势适度,趟路连贯,进而在意念的统率下,达到动作和呼吸顺遂协调。为了使盘架子能够逐渐达到圆融精妙的境界,我们特编制了一个歌诀:

心率气行布四梢,顶灵身端蓄腿腰。

神舒体逸守丹田,虚实变化因意高。

动中寓静静犹动,圆中有直直亦圆。

太极一元多辩证,阴阳两仪不固定。

根据古典拳论,在书中明确提出习练太极拳术的十项要求。

晚苍先生传授的吴式太极拳架有十个来回趟路,108 个拳式。但在编写《太极拳架与推手》的过程中,晚苍先生却要求将重复的拳式去掉,集中论述其中39 个基本拳式,包括太极起势和合太极。为了强调太极拳架中的技击作用及其中的变换,还特地对这39 个基本拳式各编写了一个歌诀,既阐明其作用,又便于诵读和记忆。这对于普及推广太极拳术是有重要意义的。

晚苍先生尊师重道。在《太极拳架与推手》的编写过程中,他首先要求收集并精选有关太极拳术的古典拳论,并对它们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以便于理解和推广。遗憾的是,虽然晚苍先生提供了他记忆中的一些拳论,我又在北京图书馆中查阅到一些,但保留在山东蓬莱东许家沟的一些拳论如刘光斗撰写的《太极拳论》(见刘培一、刘培俊著《刘氏传统武术集》),当时就没有了解,也没有去收集。

晚苍先生在传授太极拳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他认为,太极拳术有许多流派,即使是一师所传,也会有所不同。大家都是根据太极阴阳学说对传统套路长期不断的修炼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和体会,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只要像《太极拳论》所要求的那样,在行功走架中贯彻“贯串”和“用意”,符合原理,就不应该过分挑剔。

拳架是太极拳术的基础,也是技击中的知己功夫,必须长期坚持盘架子。既要深入领会太极拳架都是取法乎自然,在轻、慢、圆、匀、稳的动作中连绵不断,端庄稳重;又要领悟太极阴阳之理,力求用意完整,“周身一家,宛如气球”。严格遵守太极拳术的基本要求,经过长期盘架子锻炼,将使外形完满、协调,空松圆活,而内劲又轻灵流动、圆融精妙。

推手习练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运动,其基础是太极拳架,应用实践的习练则是太极推手,也是知人功夫的训练,因而有“练习太极拳而不练推手,等于不练”的说法。“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要求在太极拳行功走架中,处处拟想与敌人打手,无人若有人;而在推手时,则应灵活运用拳架中的技击招法,有人若无人。这样,在太极拳术中走架与推手是学以致用的两个阶段,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推手与走架多次循环反复,使之互相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高深的太极拳造诣。

晚苍先生在传授太极推手时,首先说明太极推手八法,即四个正方向动作掤、捋、挤、按称为四正;四个斜角动作採、挒、肘、靠称为四隅。四正如拳架中的揽雀尾,四隅如卸步搬拦捶,它们合起来组成太极拳对敌打手的基本方法。其次讲解太极拳术中对敌打手的基本原则(即沾、黏、连、随)和主要禁忌(即顶、匾、丢、抗),然后再反复阐释轻、重、浮、沉的重要性,进而指出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必须用辩证观点来对待。正如太极理论所指出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因此,在对敌打手中必须用意于贯串,连绵不断,舍己从人,否则势必陷于停顿和僵滞,遭受打击。初学太极推手,对上述 20个字虽反复听到讲解,但大多仍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练习,在不断的体会中,才能逐步领会和认识。

太极推手有定步与活步之分。晚苍先生经常演习的是定步四正推手,通过推手双方打轮来认识、理解和应用掤、捋、挤、按。应该说明,四正推手便于示范喂招,及时讲解改正,有助于传授和体验太极拳的技法。一般地说,经过相当时间的四正推手习练,逐步加深了对太极拳架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开始对听劲和懂劲有了体会。

往往就在这时晚苍先生会讲述一个故事,道出吴式太极拳术的精髓:春节来临,杨禄躔从北京回老家探亲。全佑依依不舍,跟随骡车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杨老说:“回去吧,不要送了。”全佑则坚持再送一程。骡车到了卢沟桥,杨老对徒步扶车送行的全佑先生说:“回去好好练,站住中定往开里打。”正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指示,经全佑先生融会贯通于拳架和推手之中,才形成后来的吴式太极拳术。

晚苍先生继承吴式太极拳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极重要的关键是对“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下过深功夫。每次和晚苍先生推手,他腰似弓把,脚手如弓梢,引进落空合即出,正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以至动似放箭,上百斤重的汉子立即被弹发出去,既体现出“撒放秘诀”中灵、敛、静、整的太极打手原则,又在沾、黏、连、随中干净利落地深化出一个“脆”字,形成了晚苍先生沉粘古朴、灵潜宏伟的个人风格。

晚苍先生传授太极推手,并非只讲定步四正推手。他也曾讲述过体现採、挒、肘、靠的活步四隅推手,并且指出这是从上步、卸步搬拦捶演化出来的,经过杨式太极拳的阐发,成为杨式大捋,得到广泛流传。

应该说明,晚苍先生曾经教过我一种圆形推手,其手法仍是掤、捋、挤、按,而步法却沿圆线变化。这样,脚扣腰拧使身体做大幅度转动,能够膝顶脚踢,肩靠肘打,展现出激烈的攻防运动。

听劲懂劲

作为技击运动,太极拳术要求在盘架子的基础上,经过推手训练,学会听劲,最后达到懂劲。古典拳论明确指出,练太极推手而未能懂劲,则运用毫无是处。因此,要求“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是太极拳术的高级阶段。

太极拳术非常讲究听劲和懂劲。所谓听劲,就是对技击对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沾黏连随来了解对方施加于我的劲力。“彼之力挨我何处,我之意用在何处”,将自己的意念集中于对方劲力施加于我身的着力点上,并努力精确地了解此劲力的大小和方向。所谓懂劲,则是根据听劲所了解到的情况,经过分析和判断,搞清对方的意图,并迅速做出反应,不失时机地将应对决策施于对方。“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这样,晚苍先生依照古典拳论,将人体比作气球,而将听劲和懂劲形象地概括为“你挨我何处,我何处与你说话”。晚苍先生盘架子,早年与晚年有很多不同,明显地反映出先生对太极拳术理解的深化和提升。仔细探索其发展和演化的路径,可以找出两个原因:一是通过盘架子和推手的大量实践融汇力学原理,贯通于太极拳术之中;二是对听劲和懂劲不断深化,达到高深造诣。

一次,晚苍先生在地坛公园做盘架子示范时,我发现他在白鹤亮翅和玉女穿梭中都明显地出现了小臂滚卷的动作。对此先生给出两种解释。

首先,先生观察到用圆木垫在笨重物体之下可以轻易地移动此物体;其次,拳论要求“擎起彼身借彼力”,对方施力于我小臂,如我臂顺其力滚卷,则不要多大力量使着力点落空,对方身体势必腾虚,脚跟浮起,而我臂再做反向滚卷,恰好正击中对方。这样,向后的滚卷是顺其力,使着力点落空,而反向滚卷,又是我发放的落点,使对方倾倒。这正是“乱环决”中所谓“发落点对即成功”,也是听劲与懂劲的结果。应该附带说明的是,白鹤亮翅与玉女穿梭在习练中都必须从小臂到后腰有劲,不得丢匾,顺势滚卷和反向滚卷也都必须以腰为轴,力求完整。在技击斗争中,首先要将自己安排好,这就要靠平日盘架子的功夫了;其次要通过听劲仔细了解对方情况,明白其真实意图,迅速做出分析、判断,再根据力学原理,从弧线与直线、分力与合力、转动与滚动、杠杆与螺旋等方式选取最有力的作用,破坏对方的平衡。晚苍先生长年在地坛公园演练太极拳术,通过示范、喂招、讲解来说明听劲和懂劲,通过实战来认识技击的全过程,应该说,先生讲解的是拳理、拳法,但处处符合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喻和加以阐释,体现出先生在长期太极拳术锻炼实践中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无师自通地理解力学原理并将其融汇于太极拳术之中的悟性和功底,令人感到十分惊奇和由衷地敬佩。

深刻怀念

太极拳术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融会贯通了中国哲学、医学、美学等多种思想智慧,既博大精深,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太极拳术流传广泛,凡是接触到此拳术的中外人士,大多会产生兴趣,甚至沉湎于太极功夫之中。长期坚持太极拳术锻炼,确实可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效果,而太极推手的习练,不仅可以提高攻防技艺,还有无穷趣味,可以深化对拳理的认识。

中国古代哲学中,经常使用“矛盾”这个词。矛是进攻的武器,用以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器械,用以保存自己。兵书上讲求矛盾,实质上是探讨攻防、敌我的斗争。《老子》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用“阴阳”作为基本理论,来概括人体及其运动中相互矛盾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事物,如动静、虚实、开合、蓄发、呼吸、进退,等等,以认识其变化规律;孙武在春秋战国时就从兵家角度对战争规律和攻防原则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后人发,先人至,此迂直之计也”。孙武认为“先识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实现迂直之计是斗争取胜之道。毛泽东在总结敌我强弱的情况下,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进行游击战争的指导思想仍是因势利导。

在当年的敌我斗争中,这些思想原则的高度总结既是积极的防御型战略,同时又是具有战术指导意义的。将它们具体化到太极拳术的技击斗争中,所谓“迂直之计”,就是曲线与直线的转化:人击我时,要使其循曲线而进;我击人时,则要沿直线以对——也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由此可见,太极拳术长期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融会贯通其精髓于技击运动。因此,要想发展太极拳术,除了坚持锻炼太极拳架与推手之外,还必须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刘晚苍先生长期居于北京交道口恒记米庄,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研习太极拳术。他自幼酷爱中华武术,博采谭腿、八卦、形意等众家之所长,深刻领悟太极拳术之精髓,独辟蹊径,达到圆融精妙的境界,并在太极推手上形成“沉粘古朴、灵潜宏伟”的特色。笔者认为,晚苍先生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造诣,和他日常以书画自娱,不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关,当然,也和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刻苦钻研,并在北京地坛传授太极拳架、训练太极推手有关。总之,刘晚苍先生奉献于太极拳术,承上启下,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精研太极拳术并加以发扬光大,堪称一代太极大师。(本文节选自《刘晚苍传内家功夫与手抄老谱

刘光鼎,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太极功架与推手从学于刘晚苍。曾与刘晚苍合著《太极拳架与推手》,后出版《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将武学与力学研究结合,相互印证,科学而富哲理。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

  • 【问道太极】胡海牙回忆杨氏太极宗师杨澄甫...

    习拳悟道,身心并养 --<如鸡抱卵须常听> (一)制欲壮胆,妙悟柔刚 胡海牙先生指出,练拳对于静功的习练很有帮助,因为静坐久后,虚火上升,不仅杂念丛生,而且情欲难以克制,而打一趟拳下来,就 ...

  • 传习录‖29(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世家派(下)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在武术界,刘老师从来不曾吹捧自己贬低别人,更不去评论别的门派高低,功夫大但手底下有分寸. 刘老师朋友多,跟孙枫秋等人 ...

  • 太极大师刘晚苍弟子精彩珍贵拳架之二,喜欢太极拳的朋友一起看!

    弘扬传播中华传统功夫,喜欢点评的朋友可以留言点评,网络文明,人人有责

  • 吴式太极:刘晚苍谈太极拳走架与太极劲

    练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学劲难找, ...

  • 刘晚苍:太极拳走架与太极劲

    和美太极 练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 ...

  • 【问道太极】刘晚仓要言(一)你写出字来一...

    [问道太极]刘晚仓要言 (一) 你写出字来一笔一划的,人家一看知道是什么字,可不说它好,就是没味.这味就是神韵,太极拳叫做气势." (二) 内功拳就像培养婴儿,刚满月的小孩不能随便乱跑,须不 ...

  • 日常处处是太极——刘晚苍讲的几个太极劲儿

    编者:本文讲述者为刘晚苍先先生的弟子.此文为<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一书的片段,该书已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晚苍老师告诉我太极劲儿的问题. 他说:"你看这个小鸟 ...

  • 刘晚苍谈太极拳走架与太极劲

    练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学劲难找, ...

  • 传习录‖29(上).刘晚苍老师的“菩萨心肠”

    世家派(上)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我有一回问刘老师,我说人家这个派那个派,咱们算什么派?他说现在不兴这个了,咱们属于世家派. 什么意思呢?一个意思是书 ...

  • 传习录‖23.“快手刘”——刘晚苍

    "快手刘"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刘老师推手的特点是功力大,招法强,但像王子英先生那样细腻的手法走的少,这可能跟人的性格有关系.刘老 ...

  • 白日“夜奔”——刘晚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掠影

    6月26日上午,一群练太极的老老少少从北京城的四面八方来到城里,在东城区灯草胡同里头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里,用他们的方式纪念一位故去20多年的武术前辈.同时,一本旨在怀念和传统先生武学的新书也在此举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