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太极拳理论的发展脉络 2024-05-07 08:53:34 按:本文摘选自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的导读部分。作者二水居士,原名江澜,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本文介绍了清末时期河北永年的杨氏、武氏昆仲对太极拳传播所作的贡献,系统阐释了近代太极拳理论由初创到繁荣、再至巅峰的发展过程。一百八十年前,永年人杨露禅,奔走于冀豫间,寒暑数易,间或一返,只为从陈家沟学得一套叫绵拳或叫炮捶的陈家拳。1840 年间,杨露禅返回老家,开始在永年城关传授此拳,当地的士绅子弟纷纷向他拜师学艺。其中永年望族武氏昆仲三人,特别喜好这门拳艺,于是三人都师从杨露禅学拳。武家老二,叫武汝清,文才最好,1840 年就考上了进士,去刑部做了京官,因为参与审理了当时朝廷的一件打大老虎案,协助清军将帅萨迎阿,鞫讯时任陕西总督琦善“剿青海番匪”案,以刚正清廉名满京城,《清史稿》记此事,武汝清晚年被赏了二品的官衔。他在京城期间,念念不忘此拳,后来干脆将师父杨露禅带到了京城,留在身边教拳。武家老大叫武澄清,他比老二大了4 岁,却晚了整整12 年,才于1852 年考上进士,初入仕途已经52 周岁了,最后去舞阳做了县令。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舞阳的盐店里发现了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山右,盖指太行山以西,今山西境内。除此,王宗岳是谁,什么年代人,生活境况如何,跟谁学了太极拳,他是不是有传人等,所有资讯都不详。所以至今,“王宗岳”依然是个谜。武澄清得到王宗岳太极拳论后,兴奋异常,他跟两位弟弟讲,王宗岳的拳论,与杨露禅教的拳是一个道理,只要好好研读拳论,宝贝全在里面了。老三武河清,沉溺于此拳,或许是无暇他顾吧,在功名上,他也一直考,最后依然只是一个秀才,于是乎,益发壹志于太极拳的研究。他便是日后被武式、郝式、孙式等太极拳界尊为开派立宗一代宗师的武禹襄。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武氏昆仲三人,与杨家的杨露禅之间一旦有了关联性,便开始生发出奇妙的事情。陈家拳就像是从陈家沟贩运来的一颗“土豆”,在王宗岳《太极拳论》这本奇妙的“菜谱”指导下,经过杨露禅与武氏昆仲合作烹制,被烘烤成了高大上的jacket potato (杰克土豆) 了。从此,原本只是局限于乡野村落逞一拳一脚之能的陈家拳,开始登临大雅之堂;从此,这套拳,被冠名为“太极拳”,以太极拳名义“借壳上市”了。其实,陈家沟的这颗“土豆”,在我们现在看来,还不算是陈家沟土生土长的,而是由一个叫“蒋把式”的人,将种子贩运到了陈家沟。我们继续研究,发现生长在陈家沟的这颗“土豆”,其实还经过了品种改良,而改良之人,名叫戚继光。当年戚继光在浙东沿海抗倭时,为训练士兵,在“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等原则指导下,综合了当时所见的数十种武术形式,“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编选了这套拳经。就是这样一套经过戚继光选编的“军体操”,成了太极拳真正的前身。后来,这颗土豆被杨露禅以“太极拳”之名,贩运到了京城,备受满清皇宫贵族、达官贵人青睐;民国年间,又被尊为“国术”,在“强种强国”的召唤下,风靡大江南北。据不完全统计,而今全球有一亿五千万的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俨然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作为非物质文化,太极拳的传承,像是一档叫作“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十几人排好队,一一被隔离开来,主持人拿一张“提示牌”给第一人看,让他用形体动作来模仿提示牌的文字内容,譬如“吃面”,第一人只能用肢体语言模仿吃面的动作,传达给下一人,然后第二人就只能靠眼睛观察所看到的动作,心领神会后,再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意思传达给下一人(虽然一传二传之后,拷贝往往会走样,甚至面目全非)。在太极拳这场传承游戏里的“提示牌”,无疑便是“太极拳论”。这张“提示牌”,历来被视作武林秘籍,“有者甚属寥寥”“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后世万不可轻泄传人”“匪人更不待言矣”“如其可以传,再口授之秘诀”。这些稀而弥珍的拳谱,几经显微阐幽,彰往察来,传承者参会自己的体悟,在修炼拳艺的同时,也发展着太极拳理论。自从1854 年武澄清在舞阳盐店发现王宗岳《太极拳论》以来,在短短的四五十年间,太极拳理论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太极拳理论的初创期。这一时期的文论内容,主要围绕着舞阳某盐店获得的王宗岳《太极拳论》相关文字,会参了武禹襄等诸家讲论,以两条脉络流传于世:其一是武禹襄将所得王宗岳拳论,加以释解后,赠贻杨家,杨家几代拳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窜益,附录于杨、吴两家公开出版的诸家太极拳论著中;其二是李亦得诸武禹襄赠贻的拳谱后,附以“小序及五字诀”等拳学心得,手抄三本,其一赠予其弟李启轩,其二赠予弟子郝和,其三自存,俗称“老三本”。其中李启轩藏本,曾被重编次序后,夹杂他家讲论付梓刊行。此次校释,则以郝和珍藏本为底本,参校启轩藏本,并附录杨健侯赠贻田兆麟的《太极拳谱》为底本,参校徐哲东校核的龚润田抄本《太极拳谱》,同时参校陈微明、许禹生、武汇川等诸位杨氏拳学者转辗传抄的拳谱,以展现这一时期两脉太极拳谱的风貌。第二阶段为太极拳理论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是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代表,俗称“宋氏家传本”。此阶段拳谱,将李亦“老三本”中“不知始自何人”的太极拳,一下子与许宣平、李道子、韩拱月、程灵洗、张三丰、仲殊等众多佛道仙尊发生了关联。这一时期的拳谱,于拳史源流而论,纷繁芜杂,或荒诞不经,但却别具魅力,就像是黄山的云海,变化万千,神秘莫测。看过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人一定知道,潇湘子和尹克西从少林寺藏经阁中盗得一部《九阳真经》,被觉远大师直追到华山之巅,眼看无法脱身,刚好身边有只苍猿,两人便割开苍猿肚腹,将经书藏在其中。《倚天屠龙记》里觉远大师临死前诵念这本经书,张三丰、郭襄和无色禅师听了后,各自默记了一部分,从此奠定了少林、峨眉、武当三派的内功基础。《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正如小说中的《九阳真经》,对后世太极拳研究的影响很大。这一时期的拳谱,多选编在许禹生、李先五、王新午等几家论著中,较为完整的拳谱,始见于吴图南的“清初本”、梅墨生抄本以及范愚园抄本。诸本之中,以范愚园本内容最为完善。此次校释,选取范愚园抄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吴图南的“清初本”、梅墨生抄本及李先五本、王新午等本,并附录马振华家藏《拳谱》、金庸笔下《九阳真经》相关内容,以及所涉佛道仙尊、名号得能稽考者之古籍文献,探揭其神秘面纱,以期呈现此拳谱独特之魅力。第三阶段是太极拳理论的巅峰阶段。这一时期是以杨家传抄的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为代表,俗称“三十二目”,此谱部分内容陆续见诸杨澄甫、董英杰、陈炎林、田兆麟、顾留馨、沈寿等相关太极拳图集中。而以影印本形式全本面世的只有吴公藻藏《太极法说》及杨振基藏“杨澄甫家传的古典手抄太极拳老拳谱”(简称“家藏本”)。此拳谱,具备自身独特的拳学理念,且具系统的理论层次,文论内在逻辑严密,将太极拳理论从原本的逞一拳一脚之能,升华为“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尽性立命,穷神达化”的性命之学。此次校释的《太极法说》,选取杨班侯赠贻全佑的《太极法说》为底本,参校“家藏本”,着重梳理从“老三本”“宋氏家传本”到“三十二目”拳学术语的演进,梳理拳谱所涉理学思潮的演变,梳理传统文化对于生命体“人”的认识等,试图解构内蕴于此谱中系统完备的拳学体系。《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三本书采用历史学、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易学、黄帝内经、诸子经典、宋明理学详细注解,系统阐释了太极拳理论由初创到繁荣、再至巅峰的发展过程。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从何处来?太极图怎么来的?古拳谱和太极拳的功法怎么结合?练太极拳的境界是什么?种种我们关切的问题,二水居士都在字里行间做了解答、界定与分野,揭示了隐匿于武学深处的理论依据。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赞 (0) 相关推荐 老拳谱上的“太极出世”到底是啥,可算弄明白了 关于太极拳起势,颇有造诣的练拳者纷纷撰文阐述其在练太极拳时的重要性,从姿势.神态.运劲线路.运气方法.技击用法--各方面指点后学者,此类文章数不胜数. 然而事实上,最初太极拳第一势,名称并不叫&quo ... 太极拳是如何被玩成太极操的? #太极拳是如何被玩成太极操的# 一个沉重的话题,本文带你一窥太极拳的前世今生,太极拳从拳术中的极品明星,到现在的"太极操""太极舞"之戏谑之名,无不令真正的太极 ... 太极拳到底是谁创造的?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太极拳发源地在哪? 先看--历史传留下来的太极拳,分了几支. (1)<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原太极拳,可能失传了.但,武技拳谱有传承,大概被融进了其他拳法. 唐村有一说法 ... 别家太极之:矛头指向陈家沟——陈长兴的太极理论来自何方? 文/李通国 创作了陈氏拳术的陈王廷,他的<拳经总歌>是最早时代出现的陈氏功夫理论,我们已经知道其改编自戚继光<拳经>,并无丝毫原创的痕迹.其后历史一致绵延到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 ... 举头仰望星空 ,不愧先贤俯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满脸青春的少年已鬓发苍苍 很多前辈渐行远去 他们转身时刻留下了珍宝 后来人要珍惜 传承,发展 不会停止 举头仰望星空 不愧先贤俯视 这组老照片为陈伯先次子陈弼华收藏 陈家沟简介 陈 ... 河南这座祠堂 有罕见的太极拳实战秘籍 是全球太极拳习练者朝圣地 河南温县陈家沟,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自17世纪中叶,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以来,陈家沟英才辈出.大师云集,不仅成为当之无愧的武林圣地,还是一处生态休闲游的理想之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 ... 为什么杨氏太极拳古拳谱,在现代太极拳学习中没有存在感? #太极拳#[班侯太极拳不传之秘][体育]如果你是杨式太极拳的拥趸,请跟随我的文章来了解古传太极拳的前世今生,了解古传太极与现代太极拳练习差异所在.在现代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从行拳方式上与古传太极拳理论 ... 段金生,蒋正虎||中国近代边疆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路径 作者简介 段金生,现为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等多项.在中华书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著作6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近代太极拳理论出现的一个笑话,太极是阴阳之间的“S”线 "太极阴阳鱼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是用来表达太极.阴.阳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哲理的"象.数.理"中之"象". 以"理"言 ... 建政之前税制发展脉络——红税工近代税务博物馆 从救国公粮,到合理负担,再到统一累进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税制怎样发展演进,红税工近代税务博物馆,以实物讲税史,积累视频,以拼图方式,逐渐还原中国近代税史全景图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浅析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如果说中国画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画科,应该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的种综合艺术,在情感的表达上与中国的诗歌艺术有着很大的共性,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在作画时都习惯于& ... 【太极拳理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详解 第一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 李亦畲太极拳理论之《太极拳体用歌》 李亦畬是继武式太极拳开创者武禹襄之后,对太极拳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后继者. 李亦畬本人身材短小,身高约一米六左右,并且双目高度近视.身体条件的不足,没能抑制他的进取心.李亦畬为了验证拳技,常招门客至家动 ...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了古代和近现代一览...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了古代和近现代一览表!全面!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代和近现代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代和近现代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哲学历经七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每个发展阶段各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思想特征. 先秦子学.先秦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