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居士拳学札记(五)

第五回

二水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太喜欢讲“百会”,原因是很多练过气功的人,一想到百会,就会头晕目眩,甚至神志不清。二水于是将百会置换成了“囟门”。沈寿先生在《太极拳谱》点校时,将杨家太极拳抄本吴本、藏本中“尾闾至囟门也”误植为“尾闾至匈门也”,并在此句下引注曰:“匈,胸之本字。此句实系原文中之夹注,万本、吴本均抄写成与正文大小相同的字体,以致后人误把上面两句歌诀连同夹注一并当作小序。”《说文.囟部》云:“囟,头会盖骨也。”此句含义,老拳谱原本十分明确,意思是指尾闾与颅顶头会骨间一线贯穿,而胸门则无解。

同样,很多人一谈到丹田,往往会有鼓腹之嫌,二水也干脆将丹田置换成会阴。所以,二水平时的无极桩喜欢在“囟门--会阴---涌泉连线的中点”一线。身躯平整的调整到这一线,站定后,眼睛不妨稍稍轻阖,舌头轻轻抵住上腭,会阴处微微有上提之意,但是两环跳处须有放松之意,不能显凹。舌抵上腭,求得鹊桥贯通,谷道上提,求得会阴与会阳脉气相通。这时,作为纯粹的辅助行功式,不妨静静的站上一会,用意念幻想着有把薄薄的刀片(老式的胡子刀片),轻轻的从额头发迹开始,一层层的条分缕析,一直到下颚;然后再从胸口开始一直到脐下;再从大腿后侧一直到小腿后侧,乃至将脚底板也层层的缕析开来;再用意念从手臂后侧开始下割到手心。如是者往复三遍,身躯中的阴侧肌肤。渐渐的有了舒展的意思了,全身也开始如浴春风,周身毛孔也通体舒展。之后,意念稍稍着意于两眼皮处,会有红彤彤的光明感,再稍着意,或许整个头颅会产生透明的质感,此时,两眼稍有内视之意,两耳稍稍领起,所谓内视返听者,渐渐的能产生周身通透的意境。随着唾液的分口吞下,通透的身躯之中,放佛有一上下的通道。站桩到了这一境界,强似老子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矣。

作为拳架起势中的“无极式”,身形前移后荡至“涌泉”后,稍稍凝神,可用呼吸导引,来引动地心的反馈。近年来,金老师讲拳,要求学员在站定后,配合三组呼吸。他说的组,是以一组前移后荡为单位的。“前脚掌---后脚跟---前脚掌---涌泉”为一组前移后荡。他常常边前移后荡,边嘴里唠叨着:“吸到前脚掌,呼到后脚跟,再吸到前脚掌,呼到涌泉”,甚至在吸时,有意发出“呬”声,便于学员更为直观的记住要领。而实际上,这“呬”声是以自己听不到为宜。一组前移后荡中,实际内含两次呼吸,配合着身形,“长吸长呼,长吸短呼”。而在无极式站定后,身躯中轴则是寄放在涌泉连线上的,外形上不再“前移后荡”了,而在配合三组呼吸时,意念上仍然需要有前移后荡的意思。此所谓“有其意无其形”者。而此时的呼吸,则须细、长、深、匀、绵。吸时,从小腿内侧肌肉开始一直到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胸口,犹如一个气球贴壁上升,这些阴侧肌肉有内敛之意,各各为之开道让路。

二水在训练时,则是喜欢幻想着身躯像是一根硕大的喝珍珠奶茶的吸管,两脚底处尚有一点珍珠奶茶和一颗大的“珍珠”,吸时,将这颗“珍珠”连同剩下的奶茶一起吸到胸口“璇玑”处,随之放松口鼻,一抬头,自然呼气,珍珠与茶水一齐落下,了无挂碍。而一些初学者,往往在这三组呼吸上犯难了,练了没几天,胸口不适,原因是憋气所致。其实,这里的呼吸,只是起着导引的功效。遇到有人憋气,金老师就希望他们随意一些,甚至先不去刻意追求呼吸,勉强不得的。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