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为何孟郊名句,却出自韩愈作品?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比较冷门的诗,是孟郊所作,却出自韩愈的作品。
这话听着别扭,难不成千古文宗盗用了诗囚孟郊的作品?
非也。
韩愈这首作品的名字就是《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实际上是两人你来我往,共同创作。韩愈整理了放在自己的作品集中,所以一般标注作者为韩愈,两人还有很多联句诗都是如此。
孟郊比韩愈年长,但是韩愈比孟郊诗名、官名都大太多。孟郊是“推敲”的诗人,喜欢这种文字游戏,可能对结果并不看重,所以这些作品都让给了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韩愈
耿耿蓄良思,遥遥仰嘉话。——孟郊
一晨长隔岁,百步远殊界。——韩愈
商听饶清耸,闷怀空抑噫。——孟郊
……
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
穿空细丘垤,照日陋菅蒯。——韩愈
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
愔愔抱所诺,翼翼自申戒。——孟郊
圣书空勘读,盗食敢求嘬。
惟当骑款段,岂望觌珪玠。——孟郊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
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孟郊
联句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柏梁台上的君臣文字游戏,你一句,我一句,联句成诗。“柏梁体”有其固定特征,即句句押韵,像杜甫的《丽人行》就是柏梁体。
后来诗歌发展,就不再仅限于单句互联,好友之间联诗成诗,也逐渐成为唱和应答的另一种方式。
韩愈和孟郊二人诗歌风格相近,相互看重,所作联句诗非常多。如《远游》、《城南联句》等,都是超长篇的古风,均为二人对答联诗而成。这两人都喜欢用词奇险另类,别出一格,没有“推敲”的劲,旁人看都难看懂,更别说唱答成诗了。
所以二人惺惺相惜。
这也是中唐诗人在李杜之后,面对无法翻越的诗歌顶峰之时,做出的寻路之举,虽非正道,却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影响了晚唐诗歌对字词的考究,进而催生了诗意朦胧派。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句出自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我们可以看到这首作品是以孟郊最后对答的十二句结尾,所以就要把它放到这十二句这个小整体里面,才能真正理解。
“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
穿空细丘垤,照日陋菅蒯。”
这是韩愈的最后四句,这说的是什么呢?这是夸孟郊呢。“东野”是孟郊的字,“躅”是足迹,“犗”是骟过的牛,“修纶”大概是指结绳,所以实际上是指耕作——还真不是好好说话的主。垤(dié),小土堆。菅(jiān),草。蒯(kuǎi),蒯草。
这就是说你孟郊继承了前人风骨,在家务农,顶风松土,晒日锄草。
当然前面还有几句是说他有大才,却不出去追逐名声,反正是夸得挺大声的。
孟郊如何对答呢?就是后面十二句收尾的重点所在。
“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
愔愔抱所诺,翼翼自申戒。”
我算什么呢?只不过行事谨慎,好像是去摸毒虫。静静地遵守自己的诺言,小心翼翼地自我警醒。
“圣书空勘读,盗食敢求嘬。
惟当骑款段,岂望觌珪玠。”
白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在人间谋食像做贼一样。骑着自己这匹癞马,怎么敢和那些朝臣们相提并论?
“款段”,就是马匹。“珪玠”,指朝廷大臣。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
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
我这点可怜的节操,愧不如绿树青竹,我这点微末的品德芳香,弱得像荒蒿藠头。堪堪能值一提的是,我这柔弱中也并不缺乏刚强向上之意。
“夬”(guài),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刚夬”,是“刚决”的意思,即刚毅果断。所以这一句理解成我的性格特色中有刚强本质也可以,我的柔弱性情中不缺乏刚毅果断也可以。
总之是在韩愈的夸赞之后谦虚了一通,然后又自我表白一下。
其实孟郊的这几句,除了几个比较生疏的古字之外,要比韩愈的句子读来顺利、通畅。
这也就是两人诗风中最大的不同,孟郊重推敲,但是推敲的是字词与诗意的搭配,而韩愈在一些作品中,故意使用奇崛怪乱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文风意象。
按照他这个思路走下去的,是诗鬼李贺。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薤。”就是在德行方面的自我谦虚,是出自韩愈诗作的孟郊诗句。
这话挺拗口的,不过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