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侯锐

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相信许多老师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难以沟通,仿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一切不关心、不回应。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封闭的,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儿童。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才能尽快地找到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让他们敞开心扉,与其他同学正常地交流呢?

一、通过激发兴趣,启发、引导他们自然地与同学交流

在心理学上,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即使是自闭症儿童,只要我们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也会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有的学生热爱运动,有的对音乐情有独钟,还有的喜欢画画。例如我校有一名自闭症学生,平时很少与人交往和讲话,总是自言自语。有一天,我上课的时候碰巧是阴天,教室光线很暗。我发现这位同学总是盯着我运动服看。我低头仔细一看,原来我运动服上的帽绳是荧光绿色的,在这样的光线下,它发出了平日所没有的光亮,而这似乎引起了这名学生的注意,我小心冀冀地走到他面前,提起帽绳问:“你在看它吗?”他没有正面回应我,而是说:“很漂亮。”我抓住时机说:“老师还有很多漂亮的东西,你想看吗?”他点了点头。于是下午我从家里带来了一盒荧光色的彩笔,并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的颜色。这名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原来他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从那以后我就更加注意观察这类学生的兴趣点。

二、捕捉学生细微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放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自闭症儿童存在言语交流障碍,有时我们很难在日常学习中找到真正值得表扬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小的、似乎微不足道的东西,让自闭症儿童感知到大家对他的关注。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关注,因为在这种特别的关注下,学生能够感知自己的存在对于他人的影响,从而加强和他人的联系。例如,你可以在各种场景下表扬他:你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真漂亮,可以立刻让他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让同学们夸夸他的新衣服;你擦的黑板真干净;你坐的真端正……让他们得到足够多的表扬、关注,甚至培养成为“焦点人物”,这样他会逐渐感知到外界与他的紧密的联系。

三、充分利用群体效应的持续示范和影响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普遍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缺乏好奇心,但这并不代表外界的影响对他们毫无作用,尤其是群体的影响。对于持续不断的群体影响和示范,我们要善于加以利用。例如,我在我们学校带体育兴趣课,当每次大运动量或者高难度的训练结束后,我会习惯性的给学生一些小小的物质鼓励,通常是每人奖励一块糖果。有一次,我发糖发到中途,一位同学突然大声说:“老师我还想要一个!”在他后面的同学就都开始跟着说“老师我也要!”,轮到他了,我期待着他能进行主动的表达,可他犹豫着没有开口。我继续发糖,并观察该生的反映。随着我手中的糖果越来越少,他显然着急了。还剩最后两块糖了,他还站在那儿不出声。于是,继续给他施加心理压力,我问:“老师还有两块糖,谁还想要?”一个学生又说“给我一个!”,就剩最后一块糖了,我再问“谁还要?”他终于开口了:“我!”后来我就利用群体示范的力量,不断地刺激、强化。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方法。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关心和爱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最后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灵窗口,看到他们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