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篇    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2

X
1 辽代乐舞壁画。


2 辽代緑釉刻花凤首瓶。
(续)
(二)辽代幽云汉人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
辽代的幽云汉人承袭唐和五代传统,在民族性格上同样和少数民族相近。许亢宗行程录中记载,燕京“民尚气节,秀者则向学读书,次则习骑射,耐劳苦。未割舍已前,其中人与夷狄斗,胜负相当。”苏辙在其《燕山》一诗中亦写道:“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而刘浦江先生所举耿氏家族墓志中,耿氏先祖耿崇美也是“善骑射,聪敏绝伦,晓北方语”、其曾孙耿知新则“生而聪惠,善骑射,有异相。自孩幼习将相艺,识番汉书”。还有金初跟随其父韩庆和降金的燕人韩常,史载也“善射,以挽强见称,射必入铁。”这些都说明幽云汉人在性格方面已是深度胡化。
与民族性格相映衬的是生活习俗,如衣服、饮食、婚俗等。比起民族性格来,一个民族在生活习俗上的变化较为缓慢,但这却是民族融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的改变,意味着该民族不仅在表面,甚至在内心的认同上也开始向其他民族全面靠拢。对此,宋太宗雍熙北伐之前的一道诏书称:“岂可使幽燕奥壤犹为被发之乡,冠带遗民尚杂茹毛之俗”,就反映了宋人隐约的担忧。但是宋朝的北伐毕竟没能夺取幽云,而处在辽朝契丹族统治下的幽云汉人,则终于在统治民族的长期影响中,逐步迈出了这关键性的一步。
总的来说,辽代幽云汉人的这种习俗变化不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在服饰的变化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宋初大中祥符年间出使辽朝的路振,曾这样记述燕京的情况:“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可见这一时期的当地服装基本还是以传统的中原汉族服饰为主。至宋神宗熙宁年间,沈括记载,燕蓟“衣冠语言皆其故俗,惟男子靴足幅巾而垂其带;女子连裳,异于中国。”服饰虽有变化,但不是很严重。可到了宋哲宗朝,经过近百年的“胡化”,幽州汉人的服饰变化在宋使眼中竟达到了“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衣服渐变存语言”的程度,改变何其大也!
和辽相比,后来金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