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胃胀、不消化…你的脾胃太“虚寒”,连着五脏都遭殃!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压力的增大,脾胃虚寒的人越来越多。寒冬之际,脾胃虚寒的人,特别容易被寒气侵袭,出现手脚冰凉、胃部一受寒就胃痛等等症状。

冬季是滋补的好季节,很多人会在冬季通过进补来调养,但是很多食物、茶饮及方剂,都会写着脾胃虚寒者忌用,让人想补而不敢补;还有一部分人是吃了很多进补的东西,但怎么也补不进去,反而还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口臭等症状。

脾胃虚寒的人到底应该如何调理呢?吃什么能补进去呢?

01

脾胃受伤,五脏遭殃

“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就是说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匮乏,影响五脏。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01 | 心与脾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可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02 | 肝与脾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上述症状。

03 | 肺与脾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使人更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04 | 肾与脾

肾的精气强弱与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02

自查你的脾胃,是否“虚寒”了?

「脾胃虚寒」虽然听起来抽象,但总的来说,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为:胃口差、吃得少、肚子容易胀(饭后胀得更厉害)、大便不成形且有时无便意。

除此外,还伴有疲乏无力、面色暗黄、消瘦或浮肿肥胖等表现。

01 | 脾胃虚寒,胃痛隐隐

在心窝之下,肚脐以上部位发生经常性或者突发性的疼痛,有隐痛、胀痛、刺痛、灼痛、剧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会随进食而表现为有规律的疼痛,加重或者减轻。

02 | 脾胃虚寒,喜温喜按

我们有这种感觉,胃疼了喝热水,热敷胃就特别舒服,那是因为脾胃喜欢温暖。

脾胃好的人拥有足够的阳火“烹煮”饭菜,而脾胃虚寒的人,阳火不足就像“冷灶头”,食物得不到完全的消化。

这类人一旦接触冷食会造成胃痛,一旦接触暖的食物、外敷、揉按,则会变轻。

03 | 脾胃虚寒,手足不温

脾胃虚寒者,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营养输送不了全身;脾阳不足,更无法到达多个脏腑和四肢末端,所以有手足不温的情况。

04 | 脾胃虚寒,四肢倦怠

脾胃不好的人多数身体有湿重气,这样体质喝水都胖,属于湿胖;还有的人极瘦,其实是因为脾胃虚寒,消化吸收不好,气血严重不足。当脾胃虚寒者劳累后还会加重气耗,四肢无力,肌肉松弛。

05 | 脾胃虚寒,时呕清水

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运化转输的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痰、饮、水、湿等多种虚实夹杂的胃肠病症。脾胃虚寒,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

06 | 脾胃虚寒,大便溏稀

脾阳不足,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便不能及时运化,吃一点就饱了,吃了又涨肚;同时,食物也得不到充分消化,快速排出体外,大便带水,糖稀不成型。妇女还会带下清稀、腰腹酸沉。

07 | 脾胃虚寒,面色青白

面部的弹性,气色要依靠脾胃,脾胃两条经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走面部,一旦脾胃虚寒,气弱,就会出现面焦,面色会不红润,呈青白之色。

出现这些症状后,若不及时进行调理,脾胃虚寒的危害也会越来越严重。

脾胃虚寒,多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因此,一般是年轻上班族和一些饮食生活不健康及身心劳累的人群易患此病。

03

这样做,养出好脾胃

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的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常识。

01 | 忌食生冷寒凉,规律饮食

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调理的前提在于忌口,即:

  • 忌食生冷瓜果、带壳海产品、寒性蔬菜等食物;

  • 切忌夏日贪凉服用冰镇食品。

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偏寒凉的食物有:

蔬菜:苦瓜、竹笋、莲藕、荸荠等;

海产品:螃蟹、生蚝、蛏子、花螺、蛤蜊等;

水果:西瓜、梨、火龙果、山竹、香蕉、橙、椰子等。

脾胃虚寒,可以吃点温热的水果,如龙眼、榴莲、蜜桔、大枣、桃子、荔枝、桂圆等。

脾胃怕生、怕冷,脾胃虚寒的人尽量不吃或少吃各种生冷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宜食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

02 | 合理适量的运动

经常久坐不动,时间久了也会伤害脾气。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对于脾胃虚弱、体内痰湿重的人,在饮食调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03 | 按摩养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简单有效的养脾胃的方法。

捏脊法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具体操作: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叩打带脉穴

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可健脾利湿,调经止带。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按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

每天在肚脐和足三里穴的位置灸上15-20分钟,对脾胃虚寒表现为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等)的人群有明显的效果。

04 | 常读“呼”字音

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首先,两手掌相叠,掌根放在胸口处,从上往下推摩至肚脐以下,边推摩边口吐“呼”字气息。口吐“呼”字时,口唇撮圆,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气息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只吐气,不发音,气息匀长不要憋气。

吐字后用鼻吸气,再将两掌放在胸口处,重复上述动作。最后,两掌相叠放在肚脐上,静养片刻。

05 | 避免坏情绪

中医看来,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等诸多病证。

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现代人从事脑力活动的居多,易有肝郁脾虚的问题。要想养好脾胃,就要放下偏执,用宽容通达的心面对生活。

04

调理脾胃虚寒,试试这么吃!

脾胃虚寒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通过食疗来调理脾胃虚寒,多可选用羊肉、山药等食材以温补脾阳、健胃和中。

01 | 补中羊肉粥

  • 食材:羊肉250克,大米180克,食盐、生姜、花椒适量。
  • 做法:羊肉切成小块,与大米加水煮成粥,酌加食盐、生姜、花椒调味食用。可分作2~3次食用。
  • 功效:温中补虚,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缺乏或虚寒呕逆。

02 | 芝麻炒山药

  • 食材:山药250克,芝麻、干辣椒、植物油、盐、鸡精适量。
  • 做法:山药切段用开水焯一下,后放入冷水中泡一会儿;将切好的干辣椒放入油锅爆香,放入山药大火炒;放入少量水,同时放入盐、鸡精、芝麻,炒匀焖一下,即可食用。
  • 功效: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者食用。

03 | 黄金南瓜粥

  • 食材:鸡蛋1个、南瓜100克、小米50克。
  • 做法:先煮一个鸡蛋,取蛋黄;南瓜去皮洗净切小块,隔水蒸熟,和蛋黄一起用汤勺压碎和匀;小米熬粥,快好时,加入南瓜蛋黄羹,继续煮几分钟即可。
  • 功效:南瓜所含果胶可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溃疡面愈合,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适宜于胃病患者。

04 | 栗桃猴菇猪肚汤

  • 食材:栗子仁、核桃仁各100克,猴头菇2只,香菇6只,胡椒15粒,红枣3枚,生姜3片,猪肚1只(约750克),火腿肉50克。
  • 做法:先将猪肚用生粉、花生油处理,清洗干净,切大块;猴头菇、香菇用温水泡发,洗干净,猴头菇切为小块,香菇对半切开;火腿肉洗净,切薄片;红枣劈开,去核;胡椒压碎。然后,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许,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1.5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 功效:诸物合烹,味道鲜美,汤性温和,有良好的补益脾肺、补益气血、散寒暖胃、补肾益精、理气化痰等作用,适宜于一般人群服食以御冬寒。也可用于脾胃虚寒、食少纳呆,肺肾两虚、咳喘痰稀等症的辅助治疗。

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最好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大家还是要少吃冷饮,三餐定时,健脾养胃,以热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