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康复力量

音乐的康复力量

刘晓彬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

转眼又是开学季,看着满怀希望的家长们牵着一个个新生稚嫩的小手走入幼儿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还是丫头的身影,想起丫头,我的嘴角忍不住上扬!小丫头,不知道你在特校可好?是否天天欢乐开怀?是否依然时刻与音乐为伴?

2013年9月,在幼儿园新址刚刚落成开园的金秋,丫头成了新园的第一批学生,她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入园时刚好3岁半。初见丫头是去她家家访时,那瞬间颠覆了我对小女生的美好印象:头发秃了半边,没有眉毛,啃着手指头,一脸焦虑!我试着去牵她的手,猝不及防就被咬了一口。在家访中,我了解到:丫头无口语,无眼神交流,认知能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差,唯独动作协调性较好,能自如地爬上两米多高的衣柜并下来,还伴有严重的情绪问题,爱哭闹,用头撞墙和拔头发等自伤行为(头发被拔得只剩半边),以及咬人和打人的攻击性行为。当时我就感慨:她的妈妈平时是多么辛苦,要看管一个这么淘气的娃娃!就这样的一个小丫头分到了我的班级,与我朝夕相处4年。

入园后,与妈妈分离的丫头在教室里不停地边哭边绕圈跑,时而趴在地板上撞头,时而冲向小朋友和老师咬一口,身手敏捷的丫头爬上桌椅窗台根本不是事儿!还记得丫头因为要出教室咬了挡道的体育老师大腿,因为着急吃饭追着食堂的阿姨抢饭碗,小朋友们吓得哇哇叫,躲得远远的!我的脸上、胳膊上、手背上、大腿上到处是她爱的印记。面对这样一个爱哭爱闹且辣味儿十足的丫头,我束手无策,感觉康复根本无从下手。

开学初一个寻常的午后,我哼起了小曲儿,原本不断哭泣的丫头渐渐没了声音,静静地看着我,慢慢地露出了不易察觉的浅浅的笑,我突然开窍:何不试试以她喜欢的音乐为媒介对她实施康复呢?从此,歌声充满了我们的教室。个训课中,我通过《拉大锯》、《手指变变变》、《炒萝卜》等音乐互动游戏增加亲密感,引起她对我的兴趣;音乐课上,我边弹琴边带着丫头和小朋友们练声,训练他们的呼吸,练习发各种音,纠正丫头的音调异常;美术课上,我用歌声指导丫头正确握笔、涂色;社交课上,学习《问好歌》、《点名歌》和《再见歌》,引导丫头与同伴们互动;认知课上,学唱《小乌龟》、《我的好妈妈》、《大雨和小雨》等歌曲引导丫头认识动物、家庭成员、自然现象等;运动课上,我带着丫头和小朋友们跟随音乐做律动,增进肢体协调性发展;日常生活中,我把常用的简单指令配上旋律唱出来,帮助她通过歌词理解别人的意愿……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丫头对《忐忑》、《倍儿爽》这类歌曲是排斥的,听到这些歌曲她就捂耳朵并尖叫着绕圈跑,于是这成为了我惩罚丫头的小手段,丫头淘气时我一唱这几首歌,她立马老实了,甚至有些恐慌。当然,我轻易不唱,因为内心有隐隐的不忍和心疼。爱音乐如痴如狂的丫头让我感觉如获至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欢快的歌声中丫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四年后的丫头会说完整的句子,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会与人打招呼,会开心地邀请我与她合唱歌曲,会跟着老师做早操,会完成我布置的手工作业,咬人的行为大大减少……离别的一天终将到来。在凤凰花开的毕业季,我哼着小曲给她扎起了两个小辫子,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丫头依旧笑得甜甜的,无忧无虑,那么美好!那一天,当她搂着我的脖子用清脆地声音诉说“老师,我爱你!”我笑着哭了,舍不得她,但是雏鸟终归是要翱翔于更广阔的蓝天,唯有怀着些许担忧深深祝愿丫头越来越好!

在从事康复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始终牢记着这么一句话:康复光靠爱是不够的,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丫头毕业后,我慢慢回忆康复丫头的点点滴滴,整理出《以音乐为媒介对言语障碍自闭症幼儿实施康复的个案研究》、《以音乐为媒介对自闭症幼儿实施社交康复的个案研究》,还申请了“学前特殊幼儿音乐康复研究”课题。和丫头在一起的四年,我收获满满。丫头在音乐上表现出的天赋是我所不能及的,清脆的嗓音,稳稳的音高和精准的节奏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督促着我去学唱好每一首歌。同时,也提示我要做康复的有心人,用爱的眼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反思、总结,寻找更有效的康复方法,不断提高康复技能,这样的康复才能事半功倍。感谢你,我的小丫头,是你让我走上了音乐康复的研究道路,是你让我不停思考音乐康复在自闭症儿童中的运用。

在充满希望的心欣,我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爱音乐的丫头与我在艺术的殿堂砥砺前行,收获康复教育的累累硕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