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也是一种幸福(2)

割青

每当与同龄的人提起割青,我就会滔滔不绝,虽然现在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倒不是我在割青方面有什么辉煌,而是无法忘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剜菜与割青不完全相同。记得还很小的时候,自己提个小提篮,拿着个小铲子去剜菜。剜的菜中有三角菜、徽菜、蛇虫苗、七芽、富秧等,这些都是适合猪吃的,是为自己家里养猪做出的一点小贡献。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割青,只有能够挑起担子到很远的地方去割熟草秧、虾子草、钝刀驴、稻梭子以及三角菜、徽菜、蛇虫苗等青草,并把割到的这些青草送到队里挣工分才是我这里要说的割青。

  割青要有割青的工具,镰刀、铲子、筐子、扁担是必不可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割得快有时还要准备两把镰刀以作备用。磨镰刀那是有一定学问的,磨刀时如果平磨只是磨去镰刀上的锈蚀,磨不到刀刃;如果竖磨了就会磨坏刀刃,镰刀不仅不锋利,还会卷刃。筐最好是有三个支架、底下是用柳条做的圆圈组成的“ma架”,这样筐的本身重量才轻。扁担最好是槐树做的,又结实又有弹性,挑起来两头颤,那才叫省劲。

  割青也有一定的学问,有的人割得快有的人割得慢。比如,草高的地方就要像割麦子一样一把一把地割。可一旦草很矮且又贴在地皮上的时候,这时再用镰刀那就不行了,不仅割不快还会让镰刀碰到石子上损坏刀口。这是最好就是使用铲子了,一铲一大片,然后归拢去除泥土剩下就全部是青草了。但遇到草不高也不矮的时候,比如沟底下的葁苗,那就要用刀放忽镰了,一忽一大片,当然最好不要贴地皮,免得损坏刀口。当然也有用手拔得时候,比如在地瓜沟里割草,为了不损坏地瓜秧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拔,那是又快又压秤,带根呀!

  如果说割青有技巧的话,挑青那可是含糊不得。记得自己那时由于身体瘦弱,是“只能割不能挑”的主,每次跟着哥哥去割青总是割得很多却挑不动,还得让哥哥一次又一次挑完自己的帮助我去挑。次数多了,哥哥也不乐意了,于是割青的时候总是不愿带着我。没办法,只好改投他人门下,加入小一班割青队伍。不仅如此,还摸索出不用挑青的诀窍。这就是到大河的上游去割青!我们村东边有一道大河,上游是二级截洪,直通石梁河水库。那时每年夏季石梁河水库都会放水,一放就是一个星期。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到大河的上游方向去割青,割满后将两个青筐用筐系系在一起,用扁担往筐中一插,往河中一扔,我们就骑着青筐顺水而下,既省去了挑青的压力,有满足了游泳的念想,真是一举两得。

  到生产队卖青挣工分那是我们割青的最主要目的。记得我们生产队那时有二十几头牛,每天收的青草都堆积如山,特别是下午五点后,所有割青的人都排着队等候过秤。这时也是伙伴们“捣鬼”的最佳时机。有往草筐中间放石头、砖头泥块的,也有将青草浸水的,还有在称秤时用脚踩住青草的,总之一切为了能够多称一些,多挣一些工分。记得当时还有几个胆大的,在将自己的青草称完一遍后又将这些青草拖到后面过一会再称一遍,因为当时卖青的人特多,生产队里就两个收购的人,根本照看不过来。今天说起这些事来可能有人会说那不是“损公肥私”吗,不错,的确如此。可人一旦时刻处在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时候,人性的自私恐怕就会暴露得一览无余,何况那是我国最为困难的文革时期!

今天的孩子只有听说割青的份了。即使跟他们讲上十几遍,我想他们顶多会说上这样一句话:“那个时侯真有趣!”,其它不会有再多的印记。可我们这一代曾经割过青的过来人,将永远铭记那段刻苦铭心的青春记忆。

(0)

相关推荐

  • 文学原创•《​​他渴望成名》(长篇小说连载七)作者 何应书

    他渴望成名 --献给为了明天而积极求进的灵魂   七.下乡    汽车一开动,韩江就开始快乐起来.像他这种性格的小青年,挥手之间就割断了历史.现在,他特别厌倦过去的生活,真正参加运动就那么一两年,可清 ...

  • 散文||夜月朦胧

    夜月朦胧 小的时候,我总爱站在朦胧的月夜下,翘首仰望天空,看月亮在云层厚薄间不停地穿梭.月儿一会如幼象的乳牙,洁白而弯长:一会儿又会像是久磨后的铜板,虽然锃亮,但却无光.这样的夜色,大多是发生在秋季的 ...

  • 乡土散文:童年

    忆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时光,令人神往,令人思念.那时候虽然条件差了点.清贫点,但是我们的童年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但再也无法回到那怀揣梦想的艰难岁月. 岁月如梭,白朐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青丝已染白发 ...

  • 【028】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李耀禧作品

    煤 忆 李耀禧(四川) 我对煤怀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因为在我人生的旅途上,它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帮过我的忙,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一 1963年,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饥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

  • 程同吉做小推车【程银昌】

    井头村的故事 (五) 同吉做小推车 上世纪70年代,井头村农业生产搞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劳动方式,激活了广大农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春天往田野里送粪.秋天往送场上推运庄稼,大都依靠肩 ...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8)

     这是老同事王文斌老师看完我的回忆文章后,给我写的一段留言:   听闻您已经到了教研室,还是称呼您王校显得更亲切.我一毕业就到了外国语,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把当教师最初的稚嫩.成长.收获.美好都留在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7)

    (赣榆县实验中学与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成立的国正教育集团) 每次到赣榆实验中学进行视导或者活动,总会有人问:"王老师,你真是实验中学的老师?"而我就会自豪地说:"那还有假?我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5)

    这是我担任赣榆外国语学校副总校长.分管两校学生管理期间写得三篇随笔,今天读来仿佛一切犹在眼前,转录在此,以示纪念. 和谐校园(1)--转悠篇 转悠是我的一大爱好,每天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瞎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4)

    王文斌老师 以下三篇短文是我2010年9月份撰写的.向青年教师学习的随笔记录(我想着这三位教师或许至今也不知道我曾写过关于他们的文章),现与大家进行分享. (1)向王文斌老师看齐 下午放学时,我又一次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3)

    "和合文化"是赣榆外国语学校2010年确立的学校主题文化.为建设这个主题文化,我曾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和合学>作者张立文教授以及他的多位弟子进行多次交流.当时年近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2)

    这是我在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担任班主任举行的一次家长会,虽说已经过去快15年,但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将当时活动流程共享如下: 活动时间:2003年11月20日 活动主题:亲情感悟家长会 参加人员:学校副校长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1)

    悠悠徐山情  初到徐山,牢记在心.  1989年8月23日上午8:30,带着全部行李的我在骑车近两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赣榆县徐山乡驻地.由于找不到路,一路上问了好多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学校的所在地--徐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0)

    清明祭奠     转眼又到清明节了,今年终于可以放心地回家去给父母上坟了,心里竟然有些莫名激动.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写的一篇<清明祭奠>博文,今天转发在此,用于祭奠我那辛劳而又伟大的父母.全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9)

    石磨的情愫 天气终于暖和起来,池边开始杨柳依依,早上在和安湖畔转上一周,心中甚是惬意.可每当走进美丽的和安湖,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走上一段弯弯的"磨盘路",倒不是这段磨盘路有什么特殊的 ...

  • 回忆也是一种幸福(8)

    家书抵万金 昨天在家里翻看旧杂志,偶然发现一本2010年第一期的<心理与健康>杂志,杂志中有一漫画题为<一封家书>,漫画上一男子对一女子大喊:"快来看,儿子上了四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