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料记载的中国历史上200次瘟疫!

最近冠状病毒对全国的影响让我们许多人都人心惶惶心有余悸,这个年也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年。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度过这场危机,在佛教上有涅槃重生一说,意思是: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
我想这一次灾难过后或许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重生,就像这个春天一样,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借用一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回顾下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以前这种大规模疾病的爆发被称之为“瘟疫”,而数千年来,人类和瘟疫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剧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每次瘟疫确实无法避免的会夺走许多人的生命。
但我们也依然看到我们的国家依然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在迈进,任何的灾难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华民族迈向昌盛和繁荣的未来
那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多少关于瘟疫的记载呢,我整理了以下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674年,惠王三年,丁未年,齐国传染病流行。
——《公羊传》庄二十年
公元前655年,惠王二十二年,丙寅年,赵国大疫流行。
——《史记·赵世家》
公元前544年,景王元年,丁已年,真霍乱流行。
——《公羊义疏》引《考异邮》
公元前369年,烈王七年,子年,秦国大疫。
——《史记·六国年表》
秦汉时期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赢政四年,戊午年,天下疫。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181年,汉高后七年,庚申年,南粤暑湿大疫。
——《汉书·南粤传》
公元前142年,汉后元二年,己亥年,十月,衡山国、河东郡、云中郡民疫。
——《史记·孝景本纪》
公元前64年,汉元康二年,丁年,因疾疫之灾,宣帝赦令免收今年租赋。
——《汉书·宣帝纪》
2年,汉元始二年,壬戌年,设置医院专收患疫病者
——《汉书·平帝纪》
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
——《后汉书·刘玄传》
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
——《后汉书·王莽传》
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
——《后汉书·刘吉传》
东汉时期
25年,建武元年,乙酉年,疾疫流行。
——《后汉书·李善传》
37年,建武十三年,丁酉年,扬、徐部大疾疫,会稽江左甚。
——《后汉书·五行志》
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
——《后汉书·钟离意传》
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后汉书·马援传》
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
——《后汉书·马援传》
50年,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年,郡国七,大疫。
——《后汉书·五行志》
89年,永元四年,壬辰年,时有疾疫。
——《后汉书·曹褒传》
110年,永初四年,庚戌年,六州大蝗,疫气流行。
——《后汉书·杨厚传》
119年,元初六年,己未年,四月,会稽大疫。
——《后汉书·孝安帝纪》
124年,延光三年,甲子年,九月,京师大疫。
——《后汉书·顺冲质帝纪》
125年,延光四年,乙丑年,冬,京师大疫。
——《后汉书·安帝纪》
129年,永建四年,己已年,六州大蝗,疫气流行。
——《后汉书·杨厚传》
151年,元嘉元年,辛卯年,春正月,京师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
——《后汉书·桓帝纪》
161年,延熹四年,辛丑年,正月,大疫。
——《后汉书·五行志》
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
——《后汉书·皇甫规传》
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171年,建宁四年,辛亥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至医药。
——《后汉书·灵帝纪》
173年,熹平二年,癸丑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至医药。
——《后汉书·灵帝纪》
179年,光和二年,未年,春大疫使常俦中谒者巡行至医药。
——《后汉书·灵帝纪》
182年,光和五年,壬戌年,二月,大疫。
——《后汉书·五行志》
185年,中平二年,乙丑年,春正月,大疫。
——《后汉书·五行志》
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
——《伤寒杂病论·序》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年,大疫,曹植作疫气》以描绘当时惨景。
——《后汉书·献帝纪》、丁晏《曹集诠评》

 三国时期

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215年,建安二十年,乙未年,吴疾疫。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年,吴大疫,尽除荆州民祖税。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222年,黄初三年,壬寅年,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
——《三国志·魏志夏候尚传》
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
——《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234年,青龙二年,甲寅年,夏四月,大疫。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235年,青龙三年,乙卯年,春正月,京都大疫。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242年,正始三年,壬戌年,吴,大疫。
——《三国会要》
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
——《宋书·五行志》
255年,正元二年,乙亥年,吴,大疫。
——《三国会要》
西晋时期
269年,泰始五年,己丑年,大疫。
——《疫症集说》
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
——《宋书·五行志》
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
——《宋书·五行志》
282年,太康三年壬寅年,春,疫。
——《宋书·五行志》
291年,元康元年,辛亥年,七月,雍州大旱,殒霜,疾疫。
——《宋书·五行志》
292年,元康二年,壬子年,十一月,大疫。
——《宋书·五行志》
296年,元康六年,丙辰年,关中大疫。
——《晋书·惠帝纪》
297年,元康七年,丁年,月)秦雍二州大旱,疾疫。
——《宋书·五行志》
300年,永康元年,庚申年,秦雍二州疾疫。
——《宋书·五行志》
310年,永嘉四年,庚午年,五月,秦雍二州饥疫,至秋。
——《宋书·五行志》
312年,永嘉六年,壬申年,大疫。
——《宋书·五行志》
东晋时期
317年,建武元年,丁丑年,天行发斑疮流行。
——《外台秘要》
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
——《宋书·五行志》
330年,咸和五年,庚寅年,五月,大饥且疫。
——《宋书·五行志》
353年,永和九年,癸丑年,五月,大疫。
——《宋书·五行志》
356年,永和十二年,丙辰年,鉴于疾疫流行,朝庭规定朝臣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也要隔离百日。
——《晋书·王彪之传》
369年,太和四年,己年,冬,大疫。
——《宋书·五行 志》
375年,宁康三年,乙亥年,冬,大疫。
——《疫症集说》
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
——《宋书·五行志》
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
——《宋书·五行志》
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
——《北史·魏本纪》
405年,义熙元年,乙已年,十月,大疫,发赤斑乃愈。
——《宋书·五行志》
411年,义熙七年,辛亥年,春,大疫。
——《宋书·五行志》
南北朝时期
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
——《北史·魏本纪》
427年,宋元嘉四年,丁卯年,五月,京都疾疫。
——《宋书·文帝纪》
447年,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年,六月,京邑疫疠。
——《宋书·文帝纪》
451年,宋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年,都下疾疫。
——《南史·宋文帝本纪》
457年,宋大明元年,丁酉年,四月,京邑疾疫。
——《宋书·武帝纪》
459年,宋大明三年,己亥年,会军大疫乃还。
——《魏书·天象志》
460年,宋大明四年,庚子年,四月)都邑疫疠。
——书《宋书·帝纪》
466年,魏和平元年,丙午年,九月,诸军济河追之,遇瘴气多有疫疾,乃引军还。
——《魏书·高帝纪》
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
——《魏书·灵徵志》
495年,齐建武二年,乙亥年,剡县发现母子俱得之赤斑病(天花的最初称谓)。
——《南齐书·武帝纪》
503年,梁天监三年,癸未年,是夏多疠疫。
——《梁书·武帝纪》
504年,梁天监三年,甲申年,是岁多疾疫。
——《梁书·武帝纪》
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
——《魏书·世宗宣武帝纪》
529年,梁中大通元年,已浜年,六月,都下疫甚。
——《南史·梁本纪》
547年,梁太清元年,丁卯年,旱疫两年,扬、徐、兖、豫尤甚。
——《南北史补志·五行志》
565年,北齐天统元年,乙酉年,十二月)汤南大疫。
——《北齐书·后主纪》
隋唐时期
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隋书·高帝纪》
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
——《北史·隋本纪》
636年,唐贞观十年,丙申年,关内,河东大疫。
——《新唐书·五行志》
641年,唐贞观十五年,辛丑年,三月,泽州疫。
——《新唐书·五行志》
642年,唐贞观十六年,寅年,夏,谷泾徐戴虢五州疫。
——《新唐书·五行志》
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年,夏,潭濠庐三州疫。
—— 《新唐书·五行志》
644年,唐贞观十八年,甲辰年,庐濠巴善郴五州疫。
——《新唐书·五行志》
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年,卿州大疫。
——《新唐书·五行志》
655年,唐永徽六年,乙卯年,三月,楚州大疫。
——《新唐书·五行志》
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
——《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
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
——《旧唐书·中宗纪》
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
——《新唐书·五行志》
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
——《新唐书·五行志》
763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
——《旧唐书·代宗纪》
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并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旧唐书·德宗纪》
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
——《新唐书·五行志》
832年,唐大和六年,壬子年,春,自剑南至浙西大疫五月,给民疫死者棺。
——《新唐书·五行志》、《新唐书·文宗纪》
840年,唐开成五年,庚申年,夏,福建台明四州疫。
——《新唐书·五行志》
869年,唐咸通十年,己丑年,宣、歙、两浙疫。
——《新唐书·五行志》
880年,唐廣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
——《旧唐书·僖宗纪》
891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
——《旧唐书·昭宗纪》
宋金元时期
963年,宋乾德元年,癸亥年,湖南疫,赐行营将枝药。
——《宋史·太祖纪》
992年,宋淳化三年,壬辰年,六月,京师大热,疫死者众。
——《宋史·五行志》
994年,宋淳化五年,甲午年,六月,京师疫,遣太医和药救之。
——《宋史·五行志》
996年,宋至道二年,丙申年,江南频年多疾疫。
——《宋史·五行志》
1000年,宋咸平三年,庚子年,江南频年旱歉,多疾疫。
——《文献通考·物异》
1003年,宋咸平六年,癸卯年,五月,京城疫,分遣内臣赐药。
——《宋史·真宗纪》
1010年,宋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年,三月)陕西民疫,遣使蛮药赐之。
——《宋史·真宗纪》
1019年,辽开泰八年,己未年,燕地饥疫,民多流殍。
——《宋史·杨佶传》
1023年,宋天圣元年,癸亥年,五月,行都疫。
——《宋史·五行志》
1027年,宋天圣五年,丁卯年,夏秋大暑,毒气中人。
——《宋史·五行志》
1033年,宋明道二年,癸酉年,南方大旱,因饥成疫,死者十有二三。
——《文献通考·物异》
1036年,宋景祐三年,丙子年,广南兵苦瘴毒,为置医药。
——《宋史·仁宗纪》
1046年,宋庆历六年,丙戌年,官军久戍南方,夏秋之交瘴疠为虐,其令太医定方和药,遣使给之。
——《宋史·蛮夷传》
1049年,宋皇佑元年,己丑年,二月,以河北疫,遣使颁药。
——《宋史·仁宗纪》
1054年,宋至和元年,甲午年,春,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 疫。
——《宋史·仁宗纪》
1060年,宋嘉佑五年,庚子年,五月,京师民疫,选医给药以疗之。
——《宋史·仁宗纪》
1075年,宋熙宁八年乙卯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
——《梦溪笔谈神奇》
1078年,宋元丰元年,戊午年,邕州疫疠。
——《宋会要辑稿·瑞异》
1094年,宋绍圣元年,甲戌年,京师疾疫,太医局熟药所派遣医官至病家诊视,给散汤药。
——《宋会要辑稿·职官》
1109年,宋大观三年,丑年,江东疫。
——《宋史·五行志》
1113年,宋政和三年,癸己年,江东旱疫。
——《文献通考·物异》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
——《宋史·五行志》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己酉年,虏骑破淮,疫疠大作。
——《伤寒九十论·风温》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
——《宋史·五行志》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
——《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
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
——《金史·完颜匡传》
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
——《宋史·五行志》
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
——《宋史·五行志》
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
——《宋史·五行志》
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
——《宋史·五行志》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
——《宋史·五行志》
1211年,南宋嘉定三年,辛未年,三月,亦如之,(指嘉定三年)。
——《宋史·五行志》
1213年,金贞祐元年,癸酉年,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余万。
——《金史·宣宗皇后传》
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壬午年,赣州疫。
——《宋史·五行志》
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癸未年,永道二州疫。
——《宋史·五行志》
1226年,南宋宝庆二年,丙戌年,元,下灵武,既而军中病疫,服大黄辄愈。
——《续名医类案·疫门》
1231年,南宋绍定四年,辛卯年,姑苏春疫,吴渊设济民药局。
——光绪三年《苏州县志》
1232年,金天兴元年,壬辰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
——《金史·哀宗上本纪》
1237年,南宋嘉熙元年,丁酉年,怀州大疫,士卒多病。
——《新元史·纯只海传》
1258年,南宋宝佑六年,戊午年,饥疫。
——《续文献通考·物异》

元朝时期

1271年,元至元八年,辛未年,侵宋播州士卒,遇炎瘴多病。
——《新元史·兀良合台传》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甲戌年,(江陵)城中疾疫,诸军疾疫已十四五。
——《新元史·贾居贞传》、《新元史·郝经传》
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乙亥年,六月)四城迁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天宁寺死者尤多,疫疠大作,服大黄者生。
——《宋史·五行志》、《宋史·刘黻传》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
——《宋史·五行志》
1297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壽、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
——《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
——《元史·五行志》
1313年,元皇庆二年,癸丑年,冬,京师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21年,元至治元年,辛酉年,京师疫。
——《元史·英宗本纪》
1322年,元至治二年,壬戌年,恩州水,民饥疫,十一月,岷州旱疫。
——《元史·英宗本纪》、《文献通·考物异》
1323年,元至治三年,癸亥年,春,岷州疫。
——《文献通·考物异》
1325年,元泰定二年,乙丑年,岷州春疫。
——《元史·泰定帝本纪》
1329年,元天历二年,己已年,集庆河南府路旱疫。
——《元史·文宗本纪》
1330年,元至顺元年,庚午年,八月)河南府路新安沔池等十五驿饥疫。
——《元史·文宗本纪》
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
——《元史·文宗本纪》
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
——《元史·文宗本纪》
1334年,元元统二年,甲戌年,杭州、镇江、嘉兴、常州、松江、江阴水旱疾疫。
——《元史·顺帝本纪》
1344年,元至正四年,甲申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45年元至正五年,乙酉年,春夏,济南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壬辰年,正月,冀宁、保州、德州大疫、夏,龙兴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癸年,黄州、饶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甲午年,(夏四月)江西、湖广大饥,民疫疠者甚众凉师大疫,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
——《元史·顺帝本纪》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丙申年,春,河南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丁酉年,六月,莒州、蒙阴县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年年,夏,汾州大疫,京师大饥疫。
——《元史·史五行志》、《元史·朴不花传》
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年,春夏,鄜州并原县,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及广东南雄路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庚子年,夏,绍兴山阴、会稽二县大疫。
——《元史·五行志》
1362年,元至正二十年,壬寅年,山阴、会稽又大疫。
——《元史·五行志》
明朝时期
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明史·五行志》
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
——《明史·五行志》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
——《明史·五行志》
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
——《明史·五行志》
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
——《明史·五行志》
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無算。
——《明史·五行志》
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無虚日。
——《名医类案·瘟疫》
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
——《都公谭纂》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
——《明史·五行志》
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
——《明史·五行志》
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
——《明史·五行志》
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災盛行,死者过半。
——《痘症理辨·序》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
——《疫症集说》
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
——《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
——《万病回春》
1622年,明天啟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
——《先醒斋笔记·痢门》
清朝时期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晉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
——《清史稿·災异志》、《学箕初稿·天花仁术序》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
——《清史稿·災异志》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獻县大疫,人死無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無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
——《清史稿·災异志》
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無算。
——《清史稿·災异志》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無算;冬,漢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
——《清史稿·災异志》
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昆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
——《洄溪医案·瘟疫》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
——《清史稿·災异志》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
——《清史稿·災异志》
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無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無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無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強、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
——《清史稿·災异志》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濳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漢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無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
——《清史稿·災异志》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
——《冷庐医话》

以上内容由凯紫的诗词之美收集整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