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料记载的中国历史上200次瘟疫! 2024-06-12 12:41:52 最近冠状病毒对全国的影响让我们许多人都人心惶惶心有余悸,这个年也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年。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度过这场危机,在佛教上有涅槃重生一说,意思是: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我想这一次灾难过后或许也意味着我们国家的重生,就像这个春天一样,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借用一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回顾下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以前这种大规模疾病的爆发被称之为“瘟疫”,而数千年来,人类和瘟疫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剧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每次瘟疫确实无法避免的会夺走许多人的生命。但我们也依然看到我们的国家依然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在迈进,任何的灾难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华民族迈向昌盛和繁荣的未来。那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多少关于瘟疫的记载呢,我整理了以下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74年,惠王三年,丁未年,齐国传染病流行。——《公羊传》庄二十年公元前655年,惠王二十二年,丙寅年,赵国大疫流行。——《史记·赵世家》公元前544年,景王元年,丁已年,真霍乱流行。——《公羊义疏》引《考异邮》公元前369年,烈王七年,子年,秦国大疫。——《史记·六国年表》秦汉时期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赢政四年,戊午年,天下疫。——《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181年,汉高后七年,庚申年,南粤暑湿大疫。——《汉书·南粤传》公元前142年,汉后元二年,己亥年,十月,衡山国、河东郡、云中郡民疫。——《史记·孝景本纪》公元前64年,汉元康二年,丁年,因疾疫之灾,宣帝赦令免收今年租赋。——《汉书·宣帝纪》2年,汉元始二年,壬戌年,设置医院专收患疫病者——《汉书·平帝纪》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后汉书·刘玄传》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后汉书·王莽传》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吉传》东汉时期25年,建武元年,乙酉年,疾疫流行。——《后汉书·李善传》37年,建武十三年,丁酉年,扬、徐部大疾疫,会稽江左甚。——《后汉书·五行志》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后汉书·钟离意传》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后汉书·马援传》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后汉书·马援传》50年,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年,郡国七,大疫。——《后汉书·五行志》89年,永元四年,壬辰年,时有疾疫。——《后汉书·曹褒传》110年,永初四年,庚戌年,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汉书·杨厚传》119年,元初六年,己未年,四月,会稽大疫。——《后汉书·孝安帝纪》124年,延光三年,甲子年,九月,京师大疫。——《后汉书·顺冲质帝纪》125年,延光四年,乙丑年,冬,京师大疫。——《后汉书·安帝纪》129年,永建四年,己已年,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汉书·杨厚传》151年,元嘉元年,辛卯年,春正月,京师大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后汉书·桓帝纪》161年,延熹四年,辛丑年,正月,大疫。——《后汉书·五行志》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后汉书·皇甫规传》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备急千金要方·伤寒》171年,建宁四年,辛亥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至医药。——《后汉书·灵帝纪》173年,熹平二年,癸丑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至医药。——《后汉书·灵帝纪》179年,光和二年,未年,春大疫使常俦中谒者巡行至医药。——《后汉书·灵帝纪》182年,光和五年,壬戌年,二月,大疫。——《后汉书·五行志》185年,中平二年,乙丑年,春正月,大疫。——《后汉书·五行志》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杂病论·序》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年,大疫,曹植作疫气》以描绘当时惨景。——《后汉书·献帝纪》、丁晏《曹集诠评》 三国时期 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215年,建安二十年,乙未年,吴疾疫。——《三国志·吴志甘宁传》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年,吴大疫,尽除荆州民祖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222年,黄初三年,壬寅年,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三国志·魏志夏候尚传》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234年,青龙二年,甲寅年,夏四月,大疫。——《三国志·魏志明帝纪》235年,青龙三年,乙卯年,春正月,京都大疫。——《三国志·魏志明帝纪》242年,正始三年,壬戌年,吴,大疫。——《三国会要》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三国志·吴志·孙亮传》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宋书·五行志》255年,正元二年,乙亥年,吴,大疫。——《三国会要》西晋时期269年,泰始五年,己丑年,大疫。——《疫症集说》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宋书·五行志》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宋书·五行志》282年,太康三年壬寅年,春,疫。——《宋书·五行志》291年,元康元年,辛亥年,七月,雍州大旱,殒霜,疾疫。——《宋书·五行志》292年,元康二年,壬子年,十一月,大疫。——《宋书·五行志》296年,元康六年,丙辰年,关中大疫。——《晋书·惠帝纪》297年,元康七年,丁年,月)秦雍二州大旱,疾疫。——《宋书·五行志》300年,永康元年,庚申年,秦雍二州疾疫。——《宋书·五行志》310年,永嘉四年,庚午年,五月,秦雍二州饥疫,至秋。——《宋书·五行志》312年,永嘉六年,壬申年,大疫。——《宋书·五行志》东晋时期317年,建武元年,丁丑年,天行发斑疮流行。——《外台秘要》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宋书·五行志》330年,咸和五年,庚寅年,五月,大饥且疫。——《宋书·五行志》353年,永和九年,癸丑年,五月,大疫。——《宋书·五行志》356年,永和十二年,丙辰年,鉴于疾疫流行,朝庭规定朝臣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也要隔离百日。——《晋书·王彪之传》369年,太和四年,己年,冬,大疫。——《宋书·五行 志》375年,宁康三年,乙亥年,冬,大疫。——《疫症集说》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宋书·五行志》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宋书·五行志》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北史·魏本纪》405年,义熙元年,乙已年,十月,大疫,发赤斑乃愈。——《宋书·五行志》411年,义熙七年,辛亥年,春,大疫。——《宋书·五行志》南北朝时期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北史·魏本纪》427年,宋元嘉四年,丁卯年,五月,京都疾疫。——《宋书·文帝纪》447年,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年,六月,京邑疫疠。——《宋书·文帝纪》451年,宋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年,都下疾疫。——《南史·宋文帝本纪》457年,宋大明元年,丁酉年,四月,京邑疾疫。——《宋书·武帝纪》459年,宋大明三年,己亥年,会军大疫乃还。——《魏书·天象志》460年,宋大明四年,庚子年,四月)都邑疫疠。——书《宋书·帝纪》466年,魏和平元年,丙午年,九月,诸军济河追之,遇瘴气多有疫疾,乃引军还。——《魏书·高帝纪》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魏书·灵徵志》495年,齐建武二年,乙亥年,剡县发现母子俱得之赤斑病(天花的最初称谓)。——《南齐书·武帝纪》503年,梁天监三年,癸未年,是夏多疠疫。——《梁书·武帝纪》504年,梁天监三年,甲申年,是岁多疾疫。——《梁书·武帝纪》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魏书·世宗宣武帝纪》529年,梁中大通元年,已浜年,六月,都下疫甚。——《南史·梁本纪》547年,梁太清元年,丁卯年,旱疫两年,扬、徐、兖、豫尤甚。——《南北史补志·五行志》565年,北齐天统元年,乙酉年,十二月)汤南大疫。——《北齐书·后主纪》隋唐时期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隋书·高帝纪》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北史·隋本纪》636年,唐贞观十年,丙申年,关内,河东大疫。——《新唐书·五行志》641年,唐贞观十五年,辛丑年,三月,泽州疫。——《新唐书·五行志》642年,唐贞观十六年,寅年,夏,谷泾徐戴虢五州疫。——《新唐书·五行志》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年,夏,潭濠庐三州疫。—— 《新唐书·五行志》644年,唐贞观十八年,甲辰年,庐濠巴善郴五州疫。——《新唐书·五行志》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年,卿州大疫。——《新唐书·五行志》655年,唐永徽六年,乙卯年,三月,楚州大疫。——《新唐书·五行志》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旧唐书·中宗纪》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新唐书·五行志》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新唐书·五行志》763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旧唐书·代宗纪》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并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旧唐书·德宗纪》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新唐书·五行志》832年,唐大和六年,壬子年,春,自剑南至浙西大疫五月,给民疫死者棺。——《新唐书·五行志》、《新唐书·文宗纪》840年,唐开成五年,庚申年,夏,福建台明四州疫。——《新唐书·五行志》869年,唐咸通十年,己丑年,宣、歙、两浙疫。——《新唐书·五行志》880年,唐廣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旧唐书·僖宗纪》891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旧唐书·昭宗纪》宋金元时期963年,宋乾德元年,癸亥年,湖南疫,赐行营将枝药。——《宋史·太祖纪》992年,宋淳化三年,壬辰年,六月,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宋史·五行志》994年,宋淳化五年,甲午年,六月,京师疫,遣太医和药救之。——《宋史·五行志》996年,宋至道二年,丙申年,江南频年多疾疫。——《宋史·五行志》1000年,宋咸平三年,庚子年,江南频年旱歉,多疾疫。——《文献通考·物异》1003年,宋咸平六年,癸卯年,五月,京城疫,分遣内臣赐药。——《宋史·真宗纪》1010年,宋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年,三月)陕西民疫,遣使蛮药赐之。——《宋史·真宗纪》1019年,辽开泰八年,己未年,燕地饥疫,民多流殍。——《宋史·杨佶传》1023年,宋天圣元年,癸亥年,五月,行都疫。——《宋史·五行志》1027年,宋天圣五年,丁卯年,夏秋大暑,毒气中人。——《宋史·五行志》1033年,宋明道二年,癸酉年,南方大旱,因饥成疫,死者十有二三。——《文献通考·物异》1036年,宋景祐三年,丙子年,广南兵苦瘴毒,为置医药。——《宋史·仁宗纪》1046年,宋庆历六年,丙戌年,官军久戍南方,夏秋之交瘴疠为虐,其令太医定方和药,遣使给之。——《宋史·蛮夷传》1049年,宋皇佑元年,己丑年,二月,以河北疫,遣使颁药。——《宋史·仁宗纪》1054年,宋至和元年,甲午年,春,碎通天犀和药以疗民 疫。——《宋史·仁宗纪》1060年,宋嘉佑五年,庚子年,五月,京师民疫,选医给药以疗之。——《宋史·仁宗纪》1075年,宋熙宁八年乙卯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梦溪笔谈神奇》1078年,宋元丰元年,戊午年,邕州疫疠。——《宋会要辑稿·瑞异》1094年,宋绍圣元年,甲戌年,京师疾疫,太医局熟药所派遣医官至病家诊视,给散汤药。——《宋会要辑稿·职官》1109年,宋大观三年,丑年,江东疫。——《宋史·五行志》1113年,宋政和三年,癸己年,江东旱疫。——《文献通考·物异》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宋史·五行志》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己酉年,虏骑破淮,疫疠大作。——《伤寒九十论·风温》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宋史·五行志》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金史·完颜匡传》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宋史·五行志》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宋史·五行志》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宋史·五行志》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宋史·五行志》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宋史·五行志》1211年,南宋嘉定三年,辛未年,三月,亦如之,(指嘉定三年)。——《宋史·五行志》1213年,金贞祐元年,癸酉年,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余万。——《金史·宣宗皇后传》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壬午年,赣州疫。——《宋史·五行志》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癸未年,永道二州疫。——《宋史·五行志》1226年,南宋宝庆二年,丙戌年,元,下灵武,既而军中病疫,服大黄辄愈。——《续名医类案·疫门》1231年,南宋绍定四年,辛卯年,姑苏春疫,吴渊设济民药局。——光绪三年《苏州县志》1232年,金天兴元年,壬辰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金史·哀宗上本纪》1237年,南宋嘉熙元年,丁酉年,怀州大疫,士卒多病。——《新元史·纯只海传》1258年,南宋宝佑六年,戊午年,饥疫。——《续文献通考·物异》 元朝时期 1271年,元至元八年,辛未年,侵宋播州士卒,遇炎瘴多病。——《新元史·兀良合台传》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甲戌年,(江陵)城中疾疫,诸军疾疫已十四五。——《新元史·贾居贞传》、《新元史·郝经传》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乙亥年,六月)四城迁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天宁寺死者尤多,疫疠大作,服大黄者生。——《宋史·五行志》、《宋史·刘黻传》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宋史·五行志》1297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壽、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元史·五行志》1313年,元皇庆二年,癸丑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1321年,元至治元年,辛酉年,京师疫。——《元史·英宗本纪》1322年,元至治二年,壬戌年,恩州水,民饥疫,十一月,岷州旱疫。——《元史·英宗本纪》、《文献通·考物异》1323年,元至治三年,癸亥年,春,岷州疫。——《文献通·考物异》1325年,元泰定二年,乙丑年,岷州春疫。——《元史·泰定帝本纪》1329年,元天历二年,己已年,集庆河南府路旱疫。——《元史·文宗本纪》1330年,元至顺元年,庚午年,八月)河南府路新安沔池等十五驿饥疫。——《元史·文宗本纪》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元史·文宗本纪》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元史·文宗本纪》1334年,元元统二年,甲戌年,杭州、镇江、嘉兴、常州、松江、江阴水旱疾疫。——《元史·顺帝本纪》1344年,元至正四年,甲申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元史·五行志》1345年元至正五年,乙酉年,春夏,济南大疫。——《元史·五行志》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壬辰年,正月,冀宁、保州、德州大疫、夏,龙兴大疫。——《元史·五行志》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癸年,黄州、饶州大疫十二月,大同路大疫。——《元史·五行志》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甲午年,(夏四月)江西、湖广大饥,民疫疠者甚众凉师大疫,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元史·顺帝本纪》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丙申年,春,河南大疫。——《元史·五行志》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丁酉年,六月,莒州、蒙阴县大疫。——《元史·五行志》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年年,夏,汾州大疫,京师大饥疫。——《元史·史五行志》、《元史·朴不花传》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年,春夏,鄜州并原县,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及广东南雄路大疫。——《元史·五行志》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庚子年,夏,绍兴山阴、会稽二县大疫。——《元史·五行志》1362年,元至正二十年,壬寅年,山阴、会稽又大疫。——《元史·五行志》明朝时期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明史·五行志》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明史·五行志》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明史·五行志》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明史·五行志》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明史·五行志》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無算。——《明史·五行志》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無虚日。——《名医类案·瘟疫》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都公谭纂》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明史·五行志》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明史·五行志》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明史·五行志》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災盛行,死者过半。——《痘症理辨·序》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疫症集说》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万病回春》1622年,明天啟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先醒斋笔记·痢门》清朝时期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晉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清史稿·災异志》、《学箕初稿·天花仁术序》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無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清史稿·災异志》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獻县大疫,人死無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無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清史稿·災异志》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無算。——《清史稿·災异志》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無算;冬,漢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清史稿·災异志》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昆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洄溪医案·瘟疫》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無算;昆山疫;上海、寶山大疫。——《清史稿·災异志》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清史稿·災异志》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無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無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無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強、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清史稿·災异志》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濳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漢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無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清史稿·災异志》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冷庐医话》 以上内容由凯紫的诗词之美收集整理 END 赞 (0) 相关推荐 类书集成·观象玩占雨异杂占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八十卷目录 雨异部汇考一 观象玩占〈雨异杂占〉 雨异部汇考二 夏后氏〈禹一则〉 商〈帝辛一则〉 周〈成王一则 襄王一则 威烈王一则 赧王一则〉 秦〈二世一则〉 汉〈惠 ... 重庆得名真是「双重喜庆」吗? 重庆,"喜而重庆之" 主编 | 李静 本期主笔 | 张海鹏 姜海涛 重庆得名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到今年正好830周年 但重庆到底因何得名? 很少有人意识到 这个看 ... 山谦之《吴兴记》与安吉建县史实 山谦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刘宋时代人,元嘉中(437)为史学生.曾受著作郎何承天的委托,协助撰写<宋书>.孝建元年(454)奉诏续撰,随后病亡.除著作<吴兴记>外,还著有< ... 甲骨文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车祸 那片甲骨是这样的: 红框中的甲骨文对应的现代汉字是: 癸巳卜,殼贞:旬亡祸?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场车祸, ...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空白期,期间没史料记载,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有中国的历史是没有断过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当然也得益于中国人看重历史.一部二十四史就会让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望而却步.后世史书虽然记载的不一定全部真实,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有相关记录. ...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没任何史料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2021-06-06 18:34·八零零四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即使是寥寥数千字的历史记载,也能体现当时人们所处环境和精神面貌的缩影. 但历史的记录随着岁月的洗礼和变迁, ... 中国历史上1500年的'空白期':几乎没有史料记载,究竟发生了什么? 引言: <文心雕龙>有云:"斯文之兴,盛於三代",书中记载的三代一般指夏商周,在我国现有的资料记载上,关于这三个朝代的记录玄之又玄,正经的史料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却流传下 ...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三次战争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造就了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一脉相承,不曾中断".这是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太 ... 又见渣女!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女海王”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抖音女网络名人被男友曝光,在背后嫁给富二代. 从4月13日至今,相信吃瓜的人对网络名人项思醒并不陌生,网络名人项思醒被男友曝光.她与富二代结婚后,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那么小编从 ...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没任何文字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已经将历史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史"从本意上来讲就是被史官记录下来的事. 一本史书有七种 ...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 没任何文字记载, 期间发生了什么?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说文解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已经将历史解释的非常清楚了,"史"从本意上来讲就是被史官记录下来的事. 一本史书有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