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年谱及大事记

大宋王朝立于公元960年,亡于1279年(北宋亡于1127年),共320年,历18帝(北、南各9帝),算是我国很长的朝代了。
宋朝的国号只为一个单字“宋”,“大宋”的“大”只是加上去的尊称(我国只有“大元”和“大清”国号是俩字)。
宋朝皇帝多迷信,认为换个年号能转个好运,故每个皇帝的年号都好几个,这给纪年带来很大的麻烦。
宋朝皇帝在即位前后有改自己的名字的习惯,而且有些都改过不只一次。并且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外都是一字名,这些名字在今天看来都很特别,不太会读。
宋朝皇帝普遍能书画善诗词,文化艺术素养都很高。并且相对其它朝代而言宋朝皇帝寿命较长。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

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生卒】927~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终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市)
【在位】960年~崩,共17年,称帝时34岁。
【生平】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是为后周太祖,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后传位于养子柴荣,是为后周世宗。赵匡胤深得世宗赏识,升至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老大),世宗死后恭帝即位,显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在陈桥驿站(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被众将士黄袍加身高呼万岁,拥其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遂返回都城开封废恭帝,自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改元建隆(赵匡胤当年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应该是并非自愿,对之前部下的小动作可能是不知情的。甚至在登基后还有意将帝位还与后周)。
太祖登基后成功地通过“杯酒释兵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防止军队政变),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之后的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终宋一朝,没有军事政变发生。
太祖生活简朴但并不吝啬,总能将钱花到刀刃上。关心人民疾苦,宽减徭役,保持水土、治 理环境。
太祖性格温厚。由于自己的皇位是从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处夺得,登基后颁布圣旨优待柴宗训母子,赐柴氏“誓书铁券”(相当于免死牌),立誓碑遗训留给后世皇帝,遗言三条中的一条即“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从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然而,建隆三年(962年)柴宗训被迁往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居住之后,时任房州太守的辛文悦(赵匡胤的启蒙老师)马屁拍错了地方,于开宝六年(973年)三月把柴宗训杀害(当时他只有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之后柴氏家族能够与大宋朝共存亡,并得以升迁。(个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人应像赵匡胤!)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与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清晨暴死。太祖当时身体状况很好,突然死得不明不白。《续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依现存证据,世人多认为是赵光义弑兄篡位,连赵光义的后代皇帝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自东周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太祖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太祖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堂上鞭打大臣,不准辱骂公卿。宋朝不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比较宽容。但太祖执政后太过重文抑武,这也使得整个宋朝外强中干,和外族战争屡吃败仗。
尽管执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但太祖本人从小练就一身武功,武艺高强,传我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的“太祖长拳”即由其创立。“大小盘龙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节棍”)也是他发明的。宋太祖赵匡胤应该是我国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可能也是唯一真正会武功的)。
因为太祖当年是归德节度使,掌管宋州(今属河南省商丘市),故称帝后国号定为“宋”。太祖死时尚未统一中原,大业是由其弟太宗完成的。
太祖很讨厌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地评论朝政,故发明了长翅帽,即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铁片、竹篾做骨架的长翅,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做得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员正式活动时戴外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否则行走很不方便。从此大臣们上朝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而影响朝堂严肃性了。这也使得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古装影视作品中从官帽上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否宋朝。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传位】太祖暴崩,二弟(晋王)赵光义即位(非正统传位)。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年号】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端拱(988~989年)、淳化(990~994年)、至道(995~997年)
【生卒】939年~至道三年三月(997年),终58岁。
【在位】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崩,共22年,登基时38岁。
【生平】原名赵匡义,太祖称帝后为避讳更名赵光义,本人登基后更名赵炅。
太宗比兄(太祖)赵匡胤小12岁,陈桥兵变时有他一个(时年22岁),参与了太祖统一天下的大业。
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并最终完成,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现已知的种种迹象表明,太宗是其兄太祖之死的头号犯罪嫌疑人!太宗兄弟排行居中,本与皇位无缘。世人又多疑太宗“烛影斧声”涉嫌谋杀兄长赵匡胤以篡帝位,连太宗的后代皇帝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从(真宗)赵恒起至南宋(高宗)赵构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赵炅的后代。从(孝宗)赵昚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宋朝皇室也认可当年“烛影斧声”赵光义弑兄篡位这一说法,而给死去的太祖一个合适的处理结果。
太宗晚年“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多年后疮发去世。
【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传位】三子(韩王、襄王、寿王)赵桓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太宗赵炅三子)
【年号】咸平(998~1003年)、景德(1004~1007年)、大中祥符(1008~1016年)、天禧(1017~1021年)、乾兴(1022年)
【生卒】968~1022年,终55岁。葬于永定陵。
【在位】997~1022年,共25年,登基时30岁。
【生平】原名赵德昌。从真宗起至南宗高宗期间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赵炅的后代。真宗也是一位诗人。
在位期间治理有方,宋朝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力比较强盛。
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即发生在真宗时期,故事里面被换的“太子”即为真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赵祯。当然这个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事实上,赵祯当年被刘皇后抢走并没有故事里那么复杂夸张,并且从头到尾也与包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大事】公元1004年,辽国入侵宋朝,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而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主战派极力说服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交战,最终宋朝获胜。但真宗决定就此罢兵,在获得战争胜利的情况下,仍屈辱地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换取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外族纳贡以换取和平的开始。
【谥号】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传位】六子赵祯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机会。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顼
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0)

相关推荐

  • 多次帮助杨家将和包青天的八贤王到底是谁?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小时候看<杨家将>和<包青天>,就记得有太师潘仁美和太师庞吉两个大坏蛋,而每次在 ...

  • 宋朝皇帝好书文

    "建隆"是宋朝的第一个年号,时过三年多,宋太祖赵匡胤提出要改下年号,要求新年号必须是以前帝王年号所没有的.时任宰相范质等人便提出了"乾德"做年号,用了两年后的一 ...

  •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留下的子孙后裔,受到太宗一脉的优待了吗?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多是父死子继,只有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兄终弟及.可偏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了弟弟赵光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历史疑案. 而赵光义即位后,赵匡胤的子孙后代又过 ...

  • 图解两宋十八帝:北宋篇

    北宋(960年-1127年)九帝 宋太祖 赵匡胤 姓名: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 庙号:太祖 生卒: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终年:50岁 在位:(960年-976年)共17年 年号:建 ...

  • 宋朝特殊的传位顺序

    宋朝的皇位传承很奇特: 一当皇上,就有小人惴磨圣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病死,儿子没继位,兄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就是宋太宗,宋太宗解释是母亲的主意兄终弟及,大哥死了自己即位,自己死了弟弟即位,并有&qu ...

  • 烛影斧声:这是一桩至今未解的千年悬案

    在开宝九年(976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宫闱之中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赵匡胤挥舞斧头的影子,似乎一直萦绕在值班宦官王继恩等人的脑海里. 确实,"斧声烛影"的传说中最让人忘不 ...

  • 宋朝皇帝多惨,徽宗被熬油?宋理宗头颅成酒杯,,宋太祖最倒霉

    不得不说宋朝皇帝是真的惨,靖康之耻的事情就不必我多说,两个皇帝都成为俘虏. 宋朝皇帝多惨,徽宗被熬油?宋理宗头颅成酒杯,,宋太祖最倒霉宋徽宗被人熬成灯油,送回的棺材只有一根烂木头.宋理宗头盖骨被做成酒 ...

  • 宋朝历史人物——宋真宗赵恒(宋朝皇帝)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 ...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称朕【图文】

    古代对皇帝的称呼也有很多种,像唐太宗,明成祖,乾隆,这都是不同时代对不同皇帝的称呼.而对于宋朝来说,对皇帝的称呼可谓是特别的别致.别人家都称陛下表示尊贵,而宋朝却称皇帝为官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宋朝称 ...

  •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960年-1279年),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扎在宋州( ...

  • 从“天子”到“皇帝”,宋朝皇帝为何改称“官家”?背后有何玄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启了中国的帝制时代.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秦始皇创造了"皇帝"这个称号,其用意是证明自己的功劳胜过三皇五帝,于是便在"三皇"和& ...

  • 别只知道宋徽宗,这些宋朝皇帝都是书法高手!

    吉祥书画2017-02-03 09:24:41 宋徽宗 <牡丹诗帖> 纸本 34.8cm×5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提起宋代皇帝的书法,大多数人立马会想到宋徽宗.事实上,由于宋代崇 ...

  • 历史上的皇帝大多都穿黄色龙袍,为什么宋朝皇帝偏偏独爱红色?

    一直以来,黄色都是皇家的代名词,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穿戴黄色衣物,在各类古装影视剧中,皇帝也大多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 不过有些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宋朝的各种帝王画像上,大多都是一身红色,而非我们印象 ...

  • 史上的皇帝大多穿黄颜色服饰,为何宋朝皇帝特立独行偏爱红色?

    一直以来,黄色都是皇家的代名词,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穿戴黄色衣物,在各类古装影视剧中,皇帝也大多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不过有些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宋朝的各种帝王画像上,大多都是一身红色,而非我们印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