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遗址,今世启迪
——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龙游石窟的前世今生
10月23日至26日,大型古地下工程科学问题及长期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龙游县召开,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色列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龙游石窟等古代遗址的今世启迪,交流了龙游石窟这一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并着重探讨龙游石窟等古地下工程的风化及长期保护对策、对现代地下工程的启示等。现撷取部分专家学者发言及现场花絮,以飨读者。
徐聪琳 巫少飞
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
鱼尾形岩柱中的启迪
“古代文化遗址对今世科学理念和技术创新的启迪,理应代代相传,永续不衰。”在做《古代遗址,今世启迪》报告伊始,王思敬就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足以使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报告中,王思敬以龙游石窟鱼尾形岩柱为例,分析古代遗址的今世意义。“为什么龙游石窟岩柱的横截面均呈熨斗底形,为什么岩柱与其所支顶的斜顶之间都存在弧形柱帽?”王思敬引用大量数据,并展示对比分析过程,指出鱼尾形岩柱具有改善被支顶的斜顶围岩应力条件的作用,又论证鱼尾形岩柱比假想的方形岩柱具有更好地阻止顶板下沉作用。
同样,通过对比研究,王思敬指出龙游石窟岩柱顶端的斜托(即弧形柱帽)不仅具有美感,而且有助于被支顶的斜顶的应力条件改善,因而也有助于洞室的长期稳定。
“所谓探索灵感,用力智慧,得以巧夺天工。”王思敬感概,古人的执着探索为现代人点亮了明灯。古人充分发挥了智慧力,在无出路的条件下,设法另辟蹊径,又在蹊径中再寻出路。“龙游石窟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蕴藏于鱼尾形岩柱中的科学理念在现代建筑中依然给予我们启迪。”
王旭东表示,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延及中国,石窟大抵与宗教相关,故在尊重已叫响的“龙游石窟”基础上,对名称的命名,科学研究领域规范也很重要。
“中国有甘肃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等,而龙游石窟,从已有的历史、文物看,宗教色彩显然很少或没有,故龙游石窟的研究,我个人以为,应侧重于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王旭东总结了中国石窟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有开裂、坍塌、风化、水害等。他认为可多种方法促进龙游石窟的保护,如气象监测、干湿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等。“我在2002年就到过龙游石窟了,如此巨大的地下建筑群,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地方政府对它的保护、开发、研究也做了许多工作。像敦煌都经历了几代人的研究,无论在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还是保护方面,对龙游石窟还需要深入研究。”
古本亲伯日本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
在会议上,古本亲伯以《拯救狮身人面像》为题,联系同样面临风化问题的中国敦煌莫高窟作出报告,指出地下水探测对干燥环境下石造遗迹保护的重要性。
“与狮身人面像及敦煌莫高窟不同,龙游石窟处于多雨的潮湿环境,因此,要研究石窟的风化原因,就必须先研究与风化密切先关的石窟环境特征。”由古本亲伯所率领的科学团队,对龙游石窟的地质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监测,以探讨石窟特殊水环境对石窟风化的影响。
古本亲伯表示,龙游石窟已开发洞室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但将未开发的洞室继续存放在水下也并非永久之计。谈及龙游石窟申报世界遗产的准备工作,古本亲伯认为,保存状态最好的2号洞室最适合申遗。“唯有保留最原始的状态,才有利于我们追溯龙游石窟的历史源头。就像石窟的环境平衡一样,我们也要找到保护、探索与开发之间的平衡。”
杨志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着古人的聪明才智,这让我为之着迷。”退休后,杨志法就定居龙游,为龙游石窟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把脉坐诊”,全心全力研究起这部“无字天书”。
此次国际研讨会上,杨志法在《浙江省大型古地下工程的发现及其科学问题的研究》特邀报告中,展示了其团队对浙江省古工程的12个研究亮点,并首次披露了龙游石窟地层为厚度达1793m白垩系上统衢县组的红层,也公开宣布了龙游石窟的勘探成果。
“5座古洞室群,共含45个古洞室,分别是凤凰山古洞室群、翠光岩古洞室群、上坂村古洞室群、牛场古洞室群、瀔波岩古洞室群。”杨志法团队还对各个洞室群的年代给出了具体的考证,并对古人为了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克服龙游石窟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石质差、洞室面积大、浅埋、邻洞的洞间间距小等四大难题,采用了哪些行之有效而富有朴素的科学思想和智慧的结构进行了揭秘。
方祖烈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龙游石窟的开凿年代、持续时间、方法和目的,乃至最后的用途至今都是不解之谜。有一种说法,龙游石窟是古代的采石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方向。”方祖烈指出,从采矿科学来看,如果龙游石窟是采石场,那么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作为开采对象“石料”的赋存情况、工程地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它合理的开采方案。
“在古代,开采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露天开采的石料,为什么要进行地下开采呢?”方祖烈认为龙游石窟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和用途。从石窟的总体布局、洞口位置和数目、洞窟内的石柱、窟内雕饰以及洞窟底部修有工整美观水池等方面,方祖烈一一做出分析,利用反证法证明龙游石窟并非单纯的采石场。方祖烈提出假设:龙游石窟是人类初期,人穴居以避风雨和野兽袭击的产物。“如今我们对龙游石窟的探讨、研究,一是为了保护这个历史遗迹,并作出一些实际工作;二也可为今天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
陆民龙游县副县长
在龙游副县长陆民心中,龙游石窟是与埃及金字塔一样伟大的世界奇观。陆民对龙游石窟长期关注、研究,曾著有《解读龙游石窟》一书。为深入探寻龙游石窟三层排水系统,陆民曾多次冒雨考察。
陆民说,从元代诗人描写龙游石窟翠光岩的记载看,龙游石窟已有千年历史。2008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龙游石窟6号、7号洞进行了考古发掘,认为石窟的年代在五代以后、宋代以前,但不排除少数石室要更早一些的可能。此外,龙游石窟2号洞内还曾出土有西汉的陶壶。
陆民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熨斗底形截面立柱、美观而科学的鱼尾形岩柱等为例,说明龙游石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陆民说:“龙游石窟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的古代修建者至少面临四大难题:石质差、洞室面积大、浅埋、邻洞的洞间距小。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克服难题,并采用类似于现代坑槽探的'工程地质勘查方法’,充分表明了古人的智慧和科学思想。”虽然很多人都认可了龙游石窟为采石场,但陆民有自己的想法:利用石料,显然不如利用空间来得更有说服力。“总之,龙游石窟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遗址,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民还透露:“我们会综合专家学者对龙游石窟申遗的意见。当然,龙游石窟申遗还要等到时机成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