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鬼子进了咱们村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2015-10-15 16:04

  连心

  1942年6月,多雨,多难。

  那年,老妈19岁,她和村里已经懂事或还不懂事的每一位村人一样,经历了那个多雨又多难的时节。躲日本人,往山越高、路越偏、坡越陡、洞越深、林越密的地方跑,然后躲藏。只有那样,才可能不被子弹射透,不被钢刀刺穿,不被野兽般的强盗糟蹋。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在中国国土上的恶行,可谓人人皆知。

  尽管老爸挑着重担难以顾及家人,尽管天公作难把地面浇得处处水渍,尽管一双三寸金莲,为了保住她的第一个孩子,老妈依然紧跟着逃难的队伍,往有石壁的高山上攀爬,因为石壁下可以避风躲雨,可以坐躺歇息,让肚子里的小生命有一丁点安全。

  终于,他们逃到了一块大岩石下,那里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岩洞,可以躲藏好多人。悄悄爬至前山坡上,还可远远地看到村里的动静。逃难的队伍在此停下,他们铺开破草席,垫上破衣裤,开始了野外逃难生存。

  他们的野外生存必须秘密。无论小孩饥饿还是饱餐,只要发出哭的声音,妈妈就用奶头去堵塞嘴巴,不管有多少男人或女人在场。我们那儿没发生,但其他地方发生过,为了晚上孩子不哭,母亲一整夜都将乳头堵在孩子嘴里,母亲疲惫地睡去了,孩子永远无法醒来。此外还不准生火,因为柴烟能给鬼子指明目标。

  没有热饭热菜,没有咸水热汤。能维持生命的,是在家就准备好的炒米洒上些盐水,既是饭也算有菜了。麦子来不及磨成粉的,一样可以炒着吃,和炒米一样,炒熟后洒上盐水。如果有面粉,可以用自家腌制的细咸菜包烧饼,但是必须烤干,可以保存多天不变质。还有一种粮食,就是山里最常见的番薯丝、番薯条、番薯片。母亲依靠山泉水放几粒食盐调和后的盐水,吞咽这些干粮,维持着自己和腹中小家伙的生命。

  几天后,鬼子来了,一共7个。他们每户都进,门开的,直接进,门关的,砸开门进,先找人,后抢掠东西。村里有位老人重病在床,鬼子看到了,没敢靠近,生怕是传染病。鬼子很希望找到两类人:一是国军散兵,抓一个杀一个,可以减少国军有生抵抗力量;二是青壮劳力,因为鬼子抢掠的许多东西,需要有人搬运挑送。村里有位男人,就是那位重病老人的儿子,留下照顾母亲,被鬼子发现了,让他去当挑夫。开始他不干,被鬼子一顿枪托,砸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他只好丢下重病的母亲,被鬼子绑架着为他们当挑夫。

  鬼子把农家可以藏东西的粮仓衣橱全部砸开,可以带的值钱东西全带走,带不走的东西抛撒一地。连村人挖在野外用烂泥封好储藏番薯种的地窖,也被他们一一打开,用刺刀在番薯堆里乱捅一气,生怕里面有人藏着。

  在山上岩壁下躲藏十多天后,村民们身上都发臭了,各家所带干粮也基本耗尽。有人开始下山打探消息,他们说,再不下山,就要被憋死了。最悲伤的是我那有身孕的母亲,上山的三天后,她流产了。她说:是个女孩,性别已能清楚分辨。

  要没那场人祸,我应该有个姐姐,今年73岁。我常想:在中国,这样的冤魂该有多少?

  直到提前下山的人回山里报信,确信鬼子已离开村庄,爸爸才带着身体极其虚弱的母亲下山。此后几年,母亲几次怀孕,都因身体虚弱而流产,直至抗战胜利那年十月,母亲才生下第一位男孩,他就是我大哥。

(0)

相关推荐

  • 渐渐变老的70后:怀念乡村的拖拉机

    渐渐变老的70后:怀念乡村的拖拉机

  • 母亲节,纪念一位归去不远的母亲

    父母在哪里,家在哪里,我们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家不知在何方,我们只剩下归途. 岳父离去后5年的4月24日早晨,妻接到家里电话,说岳母病危,妻和我.女儿一家丧魂落魄地赶路回家,终于还是天不如人愿,探望霎 ...

  • 王正选:清明前夕忆母亲

     王正选 清明前夕忆母亲 --谨以此文纪念平凡伟大的母亲 我一直不愿写回忆母亲的文章,因为回忆母亲,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与哀伤. 母亲生于1922年农历4月16日,病逝于1987年农历11月25日,享年6 ...

  • 深州赵禅院村92岁老党员赵小晴的人生经历

    党的恩情系心怀 记深州赵禅院村92岁老党员赵小晴的人生经历 "啊哎太行山山再高也有顶哎,滹沱河再长也有源哎,冀中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边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qu ...

  • 农村娃儿的童年城里人一定没有亲身经历过

    农村娃儿的童年,是幸福的,嘴馋偷吃就是其中之一 偷什么呢?在农村四季都有自己的瓜果成熟,没有哪个季节是无趣的,地里的东西从来不会因为季节的原因而显得空荡. 偷瓜是最多的,番薯是排在第一.农村里最多的是 ...

  • 〖迁西夜话〗烽火岁月(1).我的苦难经历

    来 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9辑<往事回眸>(孙法仲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7出版) 撰 稿:潘振洲 撰稿时间:2009年6月 本文作者潘振洲 我是本县新集镇潘杖子村人.父亲潘荣江,19 ...

  • 【文化宁海】寸草心(连载下)

    作者:叶元丰 1961 8月 力洋 大邱村 1961年8月底,我们全家9口人迁回大邱村.我转学到力洋小学上四年级,三弟在孔镇庵(木勺庵)小学上二年级.大队干部允许父亲发挥技术作用,搞个体副业. 大哥挑 ...

  • 联通这对小两口,新婚半年同时报名进了驻村扶贫工作队......

    作为央企 中国联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 在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的背景下 依旧把扶贫重任扛在肩头 在祖国的边疆新疆 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精准 ...

  • 4000鬼子进山扫荡,半个月未抢走1颗粮,原来碰上“保险窑”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地道战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平原上利用地道打击日寇的著名作战方式,由于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地道战>而家喻户晓.其实,在临近冀中的太 ...

  • 【有梦徽州之六】那年,雪后的宏村

    怀念那个雪后的记忆,在那年那月的宏村. 从积雪中的黄山下来时,感到非常的累人,朋友就建议去宏村小住两天,因为此时临近过年,画中山村已是人烟稀少,清宁的很适合静心的休养. 我们是在雪中的夜晚,来到这个美 ...

  • 八路军总部“三进三出”砖壁村,不钻沟找不到路,不爬坡进不了村

    说起山西省武乡县,也许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武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武乡县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长期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 ...

  • 『7.19』一线教师抗洪纪实‖子弟学校冯美珍「她把爱心播撒进贵泉村」

    (井陉县子弟学校教师冯美珍) 编者按: 7.19洪灾中,井陉县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抗洪救灾志愿者,他们深入灾区无私帮助群众展开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今天 ...

  • 河南理工大学实践团进南李万村现场教学

    为进一步扩大"智慧助老"的宣传力度,切实进行智能手机现场实地教学工作,将"智慧助老"真正带进老人们的现实生活中.7月17日早上,河南理工大学"助老消除 ...

  • 那年,我上黄梅村小学

    黄梅小学,原来叫新舟小学,2005年,经区教育局批准,将新舟.陡潭两校合并后,正式更名为"黄梅小学". 我大概在黄梅小学念了七年书,关于童年的许多记忆,差不多都来自这里.我怎么在小 ...

  • 乡村即景:旗袍秀进藕塘村

    2020年6月20日,旗袍爱好者们撑起油纸伞,走过石板古桥,穿过青砖幽巷,人与古村的完美融合,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用手中相机定格这惊艳的瞬间.游玩之余,旗袍爱好者们还走进宗祠和古屋,了解当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