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玫瑰 | 孙晓平

作者简

面包与玫瑰

孙晓平

二十世纪初,美国数千女工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加玫瑰。面包,象征最基本的温饱;玫瑰,象征理想的生活质量。
由此,几经争取,迎来国际妇女节的诞生。钦佩女工的觉醒和力争,感恩文明的提议与践行。而今,全球大多数女子确实过上了相对较好的生活。只是还差强人意。尽力顶起半边天的女子们,坚强柔韧的肩,疼痛麻木的滋味,只有一己身心体会得到。
想来,总有些无奈。在生存面前,面包胜过玫瑰;在情感空间里,玫瑰比面包珍贵。有面包还有玫瑰的精致生活,是女子们为之向往的幸福。
面包,由男人提供给女人,仿佛天经地义;由女人自己买单,则是能力尊严的体现。谋生是能力,持家是本事。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好好提升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要比自己想象的强有力的多。
风雨人生,总会把一些原本柔弱的女子,历练得独当一面,被人们冠之为“女强人”。也会把很多凌霄花般的女人美誉为小鸟依人。
无论那类女子,都爱在感情上漫无边际地幻想。或在生活中驻足徘徊原地踏步。一生除了把孩子养大,别的成绩往往寥寥。各行各业,最出色的几乎还是男人。
女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天敌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与生俱来的依附感。起先她不知道,这世上,没有谁会成为永远的依靠。
新锐女性波伏瓦,在女性成长史上功不可没。她在著作《第二性》书中说: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男性亦然。书中提出女人因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甘心服从。
张爱玲也曾言:几千年的积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只消假以时日。
知性女子的观点,并非凭空臆造。曾经也是循规蹈矩端方淑女的她们,是在亲身经历中,体验觉悟出来的。
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20年后,在接受电台采访时,她感慨地说:当我写《第二性》的时候,我抱着一个热切的希望,希望女性处境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有朝一日会过时。
事实呢?真相有时候不忍直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如学者李银河所言:只要还存在男女不平等,《第二性》就不会过时。
无意标榜波伏瓦,也不欣赏女权主义。只要男女基本平等,日子可过,情感根基还在,家庭生活能够继续,就会心怀感恩地坚守在家的港湾。无论哪个时代,慈悲本分,理应是女子最应具备的母性情怀。
幸福的婚姻,因爱结合,互相支撑,彼此懂得。才不负郎君不负己。而不是一味地把丈夫和孩子视为一切,迷失自我。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女子要的不全是世俗眼里的金钱地位大房子小轿车,她们最在意的是平等尊重,志趣相投旗鼓相当的真爱。
人生长旅,有爱人一路陪伴,是福气。阙如,也要活出个样子给自己看。面包可以奋斗得来,玫瑰,来自缘分的垂青。得,生命之幸;不得,依然欢歌以对。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女人越独立,婚姻越自由。
伍尔芙说:独立女性应该有闲暇、一笔由她自己支配的钱,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偶尔能出外旅行。
时至今天,有多少女子当获未获。去市场买菜,是生存;去花店买花,是品味。前者是生而为人的日常生活,不能不做;后者,是生活的品质与格调,也应该拥有。
情感婚姻中,对女人最大的奖赏是能做母亲。最煎熬的也是母亲的身份。“任何一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比男人聪明、生动、清新,从来也不想做男人。”猜想大多数女子,都暗暗喜欢杜拉斯的酒后真言。因为女人可以做母亲,体验感受生命中最亲密最神奇的爱。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她站着,像大地的偶像,眼睛凝视着莽莽乾坤,她的孩子,是宇宙的主人。
歌德说: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女人一辈子,无论成功与否,是名流还是平凡人,都不容易,为了孩子,拼尽所爱心力交瘁。而男人却自以为是地说:对女人来说,爱情是她的最高实现。
一生中,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存与情感两大难题。不论是谁,面包与玫瑰,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两样宝贝。面包,供应身体能量所须;玫瑰,给予精神慰藉。人生,不应只是充满劳碌的汗水;内心与身体一样,都会感到饥饿。愿意为面包奋斗,也深爱着玫瑰。两者,假如只能择一,如泰戈尔所言,我更愿意握住“无物”的诗。
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怀抱一些新幻想,我们失去一些旧幻想,这就是成长。从童话里的小天使,到莫名忧愁的少女,到锅碗瓢盆为人妻为人母,女人在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内在的成长。柴米油盐和桃李春风并不违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浪潮在西方兴起。《醒来的女性》一书应运而生。小说揭露了婚姻千疮百孔的真相,本意并不是把男性定为女性的敌人,而是客观展现了两性之间的差异。正如作者所言:“我们----男人和女人---并不是非常了解对方。或许我们对对方的渴求,超过了对对方的了解。”
不曾了解,何谈体谅?追求平等,讲平等而不敌对,不是两性对立,而是我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两性互谅,彼此提升,方得圆满。
较之从前,社会对女性好得太多了。从职场边缘化转型为可以找到一份适合养得活自己的工作。“经济独立”是女性生活的基本保障,不依赖男人供养的首要条件和最后的底气。“醒来”的过程虽苦,依然能够韧性前行。
蠢男人试图改变女人,好男人懂得成就女人。互尊互爱是情感的基石,你谦我让是婚姻的灯塔。
终其一生,女性所期望的最好状态是:有面包、有玫瑰、成为自己。
在来之不易的节日里,总要有不同以往的亮色暖意为好。即便只是洗个热水澡,泡杯菊花茶,放一段充满自然气息的班得瑞,在安妮的仙境里,做阳光女神。

作者简介

孙晓平,笔名岑寂水流,河北承德人。有散文随笔发表于《散文选刊》《散文风》等报刊杂志网络平台。系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文集《一亩心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