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115

(续:难得糊涂)且扔一块砖。总有些不一样的声音。感谢MWZY同好的评点如下:看了这么多黄花黎茶壶,不知说什么好,我个人感觉,它们当壶,一,没有实用功能,二,基本属于垃圾壶,当雕刻艺术品,一,没有艺术内涵,二,没有艺术创新,当木头,已经被浪费了很多,这么好的木头,不如好好雕个木雕作品,连紫砂都能做得如此栩栩如生,更何况海黄是木中极品呢?如果作品能让人耳目一新,生动而传神,那就更佳,mwzy 发表于 2009-6-3 18:56在下的答复是:谢谢阁下的关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基本上,见识过黄花梨工艺茶壶实物的人,大部分都有油然而生的一种好奇:这东西挺有新意。因为前无古人。当然,肯为这价格买单的人比喜欢的要少,原因不外乎是司空见惯的奢侈品的共同理由:用者不买,买者不用。名烟如此,名酒如此,。。。。。。所以,窃以为这首先是一样非唾手可得的好东西。其次,关于艺术。艺术其实原本不是那么复杂的东西。有说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什么是真善美??科学求真,宗教向善,艺术唯美。这样的说法,基本对。犹如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说的“酒精验紫檀”。艺术,追求的就是个“美”字。于是,有的人以为萝卜是美的,有的人以为青菜是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于是天涯遍地有西子。艺术也好,美也好,无可否认的,有相当程度的主观而非客观,感性而非理性的因素,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至少不可以因为共性而抹杀个性的独立。这大概多少也涉及到“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了。艺术也好,美也好,大概也需要这么一种“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在下以为美的事物,未必是所有的人都认同的。反之亦然。只不过,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得多了,大概更有分辨高下的底气与道理。无他:熟能生巧。就好比俗话说的:见多,识广。所谓“艺术”与“美”,大概也不脱这样的普世真理。第三,何谓“有用”?对在下而言,赏心悦目的摆设笃定是有用的。因为人就是这么一种生灵:饱暖衣食足,自然会“形而上”地追求些物质以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文化,比如艺术。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有钱了,自然会想着头面。然后,才有贵族,才有闲暇,才有慵懒,才有传统意义的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文化。老祖宗就是这样积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然后,觉得自己的不够用了,就去拿来主义,把印度人扔掉的佛教给捧回来,顺带着编了篇鬼话叫西游记,也成了经典文化。是否“有用”,大概也有那么一些的“因人而异”的个性与主观因子在其中吧。大致可以这么理解:黄花梨工艺茶壶,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奢侈品的定义有三个要素:首先,稀缺的其次,昂贵的第三,非必需的广东话说:各花入各眼。所以,窃以为,即便有的花不入眼,大可以别过头去,没有必要把不入自己眼中的“花”,贴上一个“垃圾”标签。---eddie发表于 2009-6-3 21:02我可能语言有些过偏激了,我所指的"垃圾",是指壶形,如果紫砂壶做成这样可以算是"垃圾"壶了.---MWZY  发表于 2009-6-3 21:39在下的答复:请阁下不要介怀。艺术的“创新”也好,“内涵”也好,往往是见仁见智的。如今捧到天上去的徐悲鸿,刘海粟,当年照样被传统业者骂得狗血淋头,因为两者都崇尚“西化”,最要命的是两者相互之间也骂得不亦乐乎,在徐悲鸿口中的刘海粟,活脱脱的是一个“流氓西渡,唯学吹牛”。今人的范增,黄永玉,也都是口水车载斗量的大人物。艺术大概本身就是与“纠葛”断不了干系的。从梵高到毕加索,人前人后,身前身后,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即便是捧为“人民艺术家”的齐白石,在朝中依然免不了有根本不买帐的“鲁赤水”。齐对鲁,白石对赤水。也是一段二十世纪的典故。哪里都有江湖。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到处都是山头。----eddie发表于 2009-6-3 22:50但上述表达有些欠妥,我只是对用海黄做茶壶不解,就像把好好的和田白玉,缅甸翡翠,寿山鸡血做成珍珠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肯定是珍贵,也有收藏价值,但多少让人费解,mwzy 发表于 2009-6-3 23:26谢谢阁下的抬举。在下很期待阁下明示:尊意以为“欠妥”的具体在哪几处?请指正。在下对海黄茶壶是这样理解的:这首先是一种创新,因为以前不曾有过;这更是匠人们的谋生途径。坦率地说在下有时候也觉得某些人为了求财而赶时髦赶行情地加班加点拼命做,多少有些可惜了这样的材料,只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非外人可以左右。在下是局外人,虽然也爱惜这些木头。不怕阁下笑话,在下自己也往家里搬一件半件的木头。比如:老旧楼梯的立柱。尽管这毫无艺术美感。为的无非是不希望这些柱子在刀下变成一个个欠考虑的花瓶。在下当然希望匠人们能够“三思而后行”,仔细考虑周全了再动刀,可在如今这样疯狂逐利的年代,“一万年太远,只争朝夕”。简单地说,在下对有些做法也有不同的见解,只不过,借用一句来自西方的名言: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在下对匠人的态度就是:“我不同意你的所作所为,但我尊重你个人作为的权利”。所谓“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窃以为就是这么一回事。匠人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海南黄花梨能有今天,有这么多人因此而改善生活,这是他们关心的首要问题。eddie发表于 2009-6-4 01:00

(0)

相关推荐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20705

    茶壶之后,谈谈笔筒吧.这也是在下偏爱有加的"坛坛罐罐"之容器之一. 关于笔筒的起源,曾专门写过一个帖子"林海微澜:古今说笔筒",首发于古典网,大概是公元2009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010

    说到家具,在下历来的习惯是看菜吃饭,图"现成",从来不曾动过自己参与制作的念头.无他,对于家具制作,在下一窍不通,于是藏拙.见惯了多少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比如家居装修,主旋律叫做&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822

    (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朝非常热络的"握手". 国篮兵败马尼拉,严格地说,不算外战外行.因为上位拦路的对手也叫中华,只能算做是&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119

    林海微澜,是在下自2006年以来关于红木,尤其是紫檀和黄花梨之"紫黄文化"的所见,所闻与所思的记录. 进入2012年,改变也好,转折也好,新意也好,想了个"金山夜话&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15

    继续俺的涉黄之路. 有了不止一件的黄花梨家具在手之后,心思有点活络了. 于是就想到了足不出户也可以知天下事的互联网. 大概在2005年末,或者2006年初,开始上网"读书".也就是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01

    继续俺的涉"黄"记录吧. 第一件的"橘"之后,自然而然,把当时店铺里陈列在那件黄花梨开光板几周遭的"板凳"也一并顺其自然地"顺&q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23

    说到传承,不妨也展开一点. 在下曾与多次参与故宫古家具修复工程的太和木作主人关毅先生仔细探讨过关于"修旧如旧"这个话题.关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入行时间并不算很久,不过做事用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16

    用乌梅木制作的筷子进食,广东地方的传统说法是可以治疗"喉咙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说法是:用紫檀木筷子就"无头疼". 从前的很多说辞,往往是感性经验积累,因人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09

    这次出门,真是一件紫黄都没带. 行囊中唯一和红木粘得上边儿的,只有一把筷子. 地地道道的实用与使用品.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当今天朝红木国标定义下的"红木",因为所用材料的名字,叫做 ...